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马街道上商店、酒吧、餐馆一家挨家,最醒目的是中国餐馆。那独特的中国方块字,独特的中国风格,在密密麻麻的招牌中,别树一帜,即使是一个中国字不识的外国人,也知道这是中国餐馆。坐在急驰的汽车里,道路两边的店铺名号一晃而过,你所认出的只有中国餐馆。这亲切的中国字,这有意义的餐馆招牌,使你蓦然觉得在这茫茫人海里,也有几个熟人。有的中国餐馆招牌上画有一个圆灯笼。灯笼在意大利总是同中国联系起来,成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在罗马市古城墙东城门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它的霓虹灯上有一个大红宫灯。餐馆里装饰典雅,屋顶高息宫灯,有长方形的,有扁圆形的:墙上挂着名人字画,字画大都表现的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孩子还在读小学五年级时,爱尔安已经从四年制小学毕业,成了中学生了。中学增加了几门课,如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等。有的课是小学时就有的,其中包括宗教课。宗教课是选修课,愿意学就学,不愿学可以不学。爱尔安两三岁在南京外婆家时曾跟着大人去鸡鸣寺玩,双手合十地拜菩萨,拜得挺像样的。后来去美国旅像样的。后来去美国旅游,在洛杉矶遇见一群台湾来的神学院学生,他们摸着爱尔安的头说:“这弟弟好有慧根哦。”吓得妈妈拉了儿子赶快逃走。尽管妈妈害怕爱尔安去当和尚,却不反对他去上宗教课。因为她觉得一个生活在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3.
叶子 《中文自修》2001,(10):10-13
2000年,迎着新世纪的曙光,15岁的女中学生叶子告别故都南京,跨海赴美留学。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她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这些日记,以一个少女的诚真情怀和文学新人的清丽辞采,记录了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和生命感悟。这里,我们撷取其中的一组精采片段,并配发她的父亲、著名作家叶兆言的介绍文章,以飨读者。阅读这些文字,你也许会获得一份渴望中的新奇,对于一些有着与叶子相同的留学生涯的读者,那一定会勾起你一番真切的情感回忆和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发展义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国家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国家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质量、大范围的义务教育。美国建国至今不过200多年,其间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但战火都没有对美国本土的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而美国更从中获益,使这个原本贫穷  相似文献   

5.
阅读在美国     
在我赴美探亲的时间里,出于职业的本能,特别关心教育方面的事。除了亲身感受,我还经常注意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材料。本文我想就阅读在美国的情况谈一些随想。美国的学校一般到四年级才重视数学,当然不等于不认识数字,不学简单的计算,只是在低年级,学生大多借助图画或实物来计算,扳手指数数的人也很多。可是,阅读却是从小就非常注意的。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很多。不论是大市区还是社区小镇的图书馆,都有专供儿童借阅的一个区域。陈列的书从周岁  相似文献   

6.
该书作者黄金愈先生在引言中写道:“我不是教育理论权威,我没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实验,对许多教育问题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但我有不解的惶惑,有百思后的疑问,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真实的思考。我想把我的不解、疑问、经历和思考写成一本小册子,与我大洋彼岸的同胞交流!......我想把我这些年来的疑问、对比和思考,用我和我的家庭的亲历和见闻平白地叙述出来,让中国的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一道参与这个‘启疑’的思考过程。”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成引言一、创造性能不能教?二、能不能用左手…  相似文献   

7.
税务在美国     
赵临 《英语辅导》2000,(5):55-55
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每年几乎要有185天是为缴纳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各项税收而工作。它包括:为国防开支工作14天,为国债利息工作13天。然后为缴“社会养老金”和“老年医疗补助”工作29天,为缴州和当地政府的各种税收和法令所规定征收的费用工作56天,以及为联邦政府各项法令所规定征收的费用工作40天。最后还将工作29天来支付联邦机构的各种其它项目的开支,例如花生种植的补贴、对国外的援助,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探望女儿期间,我和老伴到处观光旅游。途中,少不了吃自助餐,烤肉、海鲜(特别是大螃蟹腿)、奶油甜点、冰淇淋……吸引我吃了又吃,欲罢不能。管不住嘴,害苦了腿,于是痛风的毛病屡屡发作,脚肿得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于是我便与轮椅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职业咨询在美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发展是一个人生活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所处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以及一些影响其事业发展轨迹的随机因素.职业发展过程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家庭生活以及生活环境、所处的文化氛围的综合体现,并最终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营养专家说“你吃什么就成为什么样子(You are wha tyou eat)”。细想想的确没错,入嘴的东西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我们所吃的也反映了我们自己,不论是人还是文化。老移民们告诉我,初到美国想了解美国人和美国文化,首先得认识美国的食物。  相似文献   

11.
一、看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有没有后劲,关键看其创新的速度是否高人一筹。同12年前对比,我认为美国社会综合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有很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一个项目所需要总时间的缩短上。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 Dell 公司在卖计算机,他们采用因特网把遍布世界的供应链连接起来,共同为每一个最终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计算机,可以做到当天订货,一两天就送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人是怎样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我,带着这个问题飞越太平洋,在西雅图、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城市,对美国的学前教育作了一些探询,感触良多。幼儿教育机构齐全在美国,幼儿教育的相关机构很多,常见的有幼儿园、保育学校、日托园、游戏学校等。公立幼儿园大多数附设在小学内,一般以五岁幼儿为主。经费来自地方当局,全为半日制,免交学杂费。这里主要向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开发幼儿智力,促进  相似文献   

13.
德育在美国     
在美国,德育同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校德育的过程、内容和形式不伺,对学校德育的舆论宣传程度也有别,但是,学校德育的客观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学校德育表面上并不大张旗鼓地宣传,但它却切实地体现于学校教育行为当中,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着不同的过程、内容与形式。 初等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从国家到各州政府,甚至各学区,对德育并没有统一要求和明确规定,主要是体现为如何做人的养成教育。 中等教育阶段。这一阶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特殊教育主要针对肢体残障、弱智、视觉、听觉、语言障碍等中小学生,其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都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和组织机构:凡每学年度12月1日前年满5周岁和本学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们的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我们爱母亲,我们爱祖国。爱母亲,孝敬母亲;爱祖国,从小立志报效祖国。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归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拎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报税     
《留学生》2014,(22):38-38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走出海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目前由于内地在金融立法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上,都有待完善,因止很多企业都将目光转向了美国。投资移民美国后,该如何报税是许多申请人关心的话题。 申请人获此后,在登陆美国时申报个人名下财产,在中国拥有的现金和股票,需不需要报税? 据移民顾问了解,根据美国的税务制度有三种人是需要报税的:第一种是公民,第二种是绿卡持有者,第三种是税务居民。何谓税务居民?例如今年投资者在美国本土居住时间超过31天,或者投资者在过去的3年的居住时间总和超过183天,就是税务居民。由于计算方式复杂,上述天数并非自然的—天,如果简化来说,就是建议投资者每次到美国,一年居住时间不超过120天,就可避免成为税务居民。如果投资者没有成为税务居民,基本上不需报税。如果投资者已经成为了绿卡持有者,但在美国本土没有收入,那么投资者在全球所得是不需要申报的。  相似文献   

17.
禁烟在美国     
医疗费用的日益上涨和吸烟尤其是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为人们所广泛地知晓,使美国烟民的社会处境越来越糟糕。他们被轰下公共汽车,被撵出饭馆、赶出影院,他们在办公室不受欢迎。 在美国,禁烟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乍到美国的外国游人惊奇地发现,在一幢幢办公大楼外的人行道上,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衣着整齐的美国人在那里抽烟。原来是办公室禁烟的规定把这帮  相似文献   

18.
经过4年半寒窗苦读,我终于拿到博士学位,到美国中部的一所大学任教。在我与学校签订的合同上有一个条件,即试用期为1年,试用合格后可以转为副教授。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打的     
In America,if you sit ahead when you take a taxi,the driver will be very happy.在美国,如果你坐在副驾驶位上,司机会很高兴,他会一路上与你谈笑风生。But if you sit at the back,the driver will not say a wordto you.但是,如果你坐在后座上,司机则跟你一句话也不说。即便你主动搭讪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租房     
王璐 《新读写》2013,(4):31-31
在美国北方州立大学念书的两年时间里,我换了四处住所。从四楼搬到二楼,从二楼搬到地下室,最后搬到一个半地下室,有半年时间每天推窗看出去,视线和小松鼠齐平。所以回到上海的家,突然住回了地面以上,还真有点不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