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向清 《新闻界》2006,(6):131-131,8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学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高度眚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的不断演进加剧了社会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现代性三大动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与知识的反思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流程与主流媒体的中心地位等产生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媒公信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传媒公信力的构成要素概括为政治信任、品牌信任与技术信任,认为要重振传媒公信力,必须强化互联网阵地意识,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发挥好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型”与“主流”功能;把握媒体定位,加强内容建设,回应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强化传媒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素养与互联网思维兼备的“双维人才”。  相似文献   

3.
陈娟 《新闻实践》2010,(7):23-25
社会烦闷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情绪,可以归结为一种负面的“情绪型舆论”,它主要是社会环境变动与公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什么样的情绪型舆论,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传媒都不能视而不见,也都不能过分放大,否则会产生相反的传播效果。如果说将“网事”从网络媒体的信息海洋中打捞出来,是传媒解烦实践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传媒要做的就是冷静地进一步报道并解读“网事”,对这种负面的情绪型舆论给予疏导。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新闻工作不可偏离的定位电视同其它任何一种新闻媒体一样,是无法超越其舆论引导功能和政治属性的。这种从最初就打上的“印痕”,决定着新闻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期都具有明显的政治归属和社会性,决定着它最终将为谁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新闻传播的社会目的。它本身所具有的舆论导向作用是新闻传媒的社会属性,也是新闻传媒政治倾向最集中的体现,而它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最终形成大方向正确的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治国兴邦的高度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05,(11S):14-14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的要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和完善。9月25日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规章。  相似文献   

7.
殷帆 《新闻世界》2012,(2):132-133
舆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体现公众集合意识及其倾向,而且也在影响社会,反作用于人们的思维和活动方式。当今是传媒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新的形势下,如何协调好政府媒体受众的关系,正确地引导舆论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媒与舆论是密切相关的。它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影响社会舆论,马克思认为,报刊活动的目的是“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并提出了报纸是“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强大杠杆”的论断。公众舆论是一支巨大的力量,伏尔泰说过:“人们把公众意见叫做世界之王,舆论就是世界之王。”他们的见解不约而同,他们都看到了舆论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并以不同的言语方式对舆论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9.
移动网络舆论场的现状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卢汉曾用“媒介即讯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所谓媒介即讯息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①移动互联网打开了人们感知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进了认知事物的新尺度,开创着新的舆论格局,催生出移动网络舆论场。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新 《新闻传播》2006,(11):6-7,16
新时期,中国入世后,国门进一步洞开,外资传媒在逐步迈进,国内新兴商业性媒体“千树万树梨花开”,传媒市场“诸侯逐鹿,烽烟四起”。本文着重分析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舆论的被边缘化倾向及避免这种危险的对策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舆论监督     
舆论的产生源于劳动中的沟通、协作、道德意识、民心和正义(1)。没有公共的传媒就没有舆论,也就没有监督。新闻传媒本身并没有监督功能,只有舆论引导功能,它是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当公众运用新闻传媒或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行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舆论表达,继而影响公共政策和带来事情的转变,这时,舆论才发挥监督的作用。因而,公众很多时候是借助大众传媒来形成或强化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而传媒以其突出的传播优势正承当舆论监督的重任(2)。  相似文献   

12.
丁敏华 《新闻前哨》2005,(12):67-68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决定》一方面体现了网络媒体在新闻宣传领域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对网络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网络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必须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经济、社会、文化信息,反映人们的愿望与呼声,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上述精神,就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之“德” 新闻人“掌握”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关”。新闻舆论引导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从某种意义说,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闻人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14.
传媒“都市化”的倾向要淡化刘章西“面向都市,贴近市民”曾是一些都市晚报的发行口号。应当说,作为都市晚报,确定这种取向,是由其“都市”的“晚报”性质决定的,没错。然而,近年来,随着报刊的不断“改版”,不少传媒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不但直接标...  相似文献   

15.
范敏 《新闻世界》2012,(10):145-146
在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的新媒介环境下,如何促进传媒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具有实践与理论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新闻与司法两种工作性质的差异、部分媒体的非正当行为、新媒体的介入能力强大,是导致当今传媒容易影响司法的重要原因,而尽快出台“新闻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增加司法透明度,是促进传媒与司法协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克服弱化理论宣传倾向提高舆论引导质量李庆民从近年来新闻改革的趋势看,巩固新闻在媒体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主攻消息,这针对忽视消息写作的倾向是个及时的纠正。新闻传媒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从而形成新闻舆论,以影响社会。但如何摆正理论宣传在新闻宣传中的地位和发...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中,出现过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舆论热点。尽管这些舆论热点只是以某种意识现象出现.但能否正确地引导.却关乎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主体进展。作为新时期的新闻工作,理性分析舆论热点的成因,认真研究舆论热点的特征,正确引导舆论热点的倾向,无疑是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任务的重要保障。舆论热点是突出社会问题的社会意识现象时常有“造舆论”的说法,似乎舆论是由人造出来的。其实这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我们知道,舆论本是一种意识现象,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就是说,只有某种社会存在,才…  相似文献   

18.
朱健 《新闻记者》2005,(8):61-64
2005年第5期《新闻记者》发表陈先元先生的文章《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文章在对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就其性质而言,大众传媒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不能为私人、团体、派别等少数人员所垄断”。陈先元先生对传媒公共性分析颇有见地,但认为大众传媒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力的观点则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大众传媒所拥有的是“权利”而非“权力”,下面将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19.
乐媛 《新闻爱好者》2010,(4):120-121
“极化”一词来自政治科学.指的是公众舆论出现分化.并有走向极端的趋势。由于极化现象一直被认为与政治冲突和社会不稳定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因而对“极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政治科学的显要地位。当互联网上丰富的民意表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新闻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大众传媒已经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绪、价值判断、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众舆论代表的社会舆情与党和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新闻舆论起着枢纽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传媒自身的和谐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和谐舆论宣传作用的发挥;反之,传媒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则将制约乃至危害到和谐舆论的营造。“传媒不和谐”制约和谐舆论宣传近年来,我国新闻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传媒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