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报道的层次性 根据要批评错误问题的性质,批评报道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摧毁性批评报道。这是最严厉的一种批评报道。它要摧毁的,是被批评的对象。例如,对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的报道,就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舆论上的摧毁,是应该不留任何余地的。 二、批判性批评报道。这是比较严厉的批评报道,它要批判的是涉及大是大非、严重违背四项基本原  相似文献   

2.
与一般表扬性、成就性、工作性报道相比,批评报道在选题、时机、分寸、效果的把握上更见难度.搞得不好,往往事与愿违,作者还可能"引火烧身".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不仅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还需要有审慎的态度,更需要有一定的采写技巧.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要搞好问题性报道,应该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3.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正如李瑞环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积极有效的批评报道并不矛盾。因为,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个命题本身,就包含着另一个命题:新闻报道以对消极、丑恶现象的批评揭露为辅,有主有辅,主辅相对,这也是一种辩证关系。如果说,正面宣传是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那么,批评揭露就是告诫人们不应该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严肃认真、把握分寸、讲究方法、注重效果的批…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批评报道无疑要抨击黑暗,鞭挞落后,揭露腐败。那么,它如何真正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里应该把握好五个“点”。 一、明确的出发点 这里所说的出发点包括采制、刊播批评报道的主观愿望和对批评报道效果的预见。我们搞批评报道,主要是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愿望,促进问题的积极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批评报道有一个较准确的预见,以免事与愿违。如对当前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和再就业等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应积极地正面报道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的新典型、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和为促进再就业工作制订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不能过多地批评职工下岗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特别是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谨慎下笔。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上,只能使读者徒生不满乃至怨恨之情,不能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容易使人误以为你不是在“擦灰”,而是在“抹黑”,甚至怀疑你搞批评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万晋 《青年记者》2007,(1):47-48
批评报道中的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并不完全相同,为最大限度降低新闻侵权的可能性,新闻媒体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度量新闻真实。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几个f,q题,一是批评报道要以合法证据为基础;二是批评报道要掌握好评论的尺度;三是批评报道要杜绝“媒体审判”;四是特殊批评报道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五是批评报道要审慎运用“特许报道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搞过多次批评报道。我觉得,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批评;第二,要善于批评;第三,要明确批评报道的目的,并处理好批评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批评报道才能产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担任驻地记者12年中,我共采写了500余篇稿件,其中有1/8是批评报道.人们对我议论最多的是批评报道,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批评报道.我认为要写好批评报道,一要得到编辑部的支持,二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三要讲求采写技巧.  相似文献   

8.
搞好电视新闻的批评报道田明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电视新闻形、声、色、情并茂的优势、搞好批评报道,对提高电视新闻的信赖度,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搞好批评报道,首先要搞...  相似文献   

9.
报纸没有批评报道就难以抑恶扬善,就会失去战斗力。但是,要写好一篇好的批评报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人认为,要写好一篇好的批评报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批评报道一定要完全真实,不能满足“基本准确”。否则,受批评单位就不服气,甚至惹事生非。所以,批评报道在发表前,报社和作者要把稿件送被批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批评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决不能马虎了事。二、作者要有明确的批评目的。批评一定要出于公心,决不能为泄私愤而写稿。指导思想不明确,肯定写不出好的批评稿件。  相似文献   

10.
兰勇 《新闻界》2001,(5):53-53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问题的报道,唤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批评和谴责,从而促进相关行业、部门、单位或个人改进工作、规范言行的一种新闻职业行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还应当强化批评报道,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利用手中之笔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要开展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却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难在哪里呢?难点之一:一些地方党政缺乏坚定有力的支持,不能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  相似文献   

11.
开展舆论监督,是张扬社会良知的需要,是树立媒体威信的需要,它既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也是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拿起“批评”这个武器。驻站记者这个特殊群体应该怎样开展批评报道?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不能过多过滥。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力求“少而精”,力求“帮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其目的是唤起社会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发表意见和引导舆沦,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然而,要使批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对事实的披露中言之成理、真实可靠,还应该讲究一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具有很强的战斗力。通过对社会问题、不良倾向、缺点错误等进行公开的批评,促进问题及时处理,社会风气好转。批评性报道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揭露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被批评者接受并改正。 注意批评的立场 批评性报道,首先从内容上,要考虑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是否有利于促进大局的稳定、国家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繁荣富强。批评报道不是激化矛盾,使事情复杂化,更不能有所谓“整人”思想。其次在方法上要坚持:凡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批评是我们党新闻工作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得当,对于克服消极思想,反对不良倾向和纠正错误做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运用不好,则会伤害党心民心,打击积极情绪,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找到正确的批评方法。 从目前社会状况、群众状况看,要搞好批评报道,必须找准批评报道的交叉点。就是说新闻媒体中所提出的批评,一般说来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这个问题是社会当中突出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又是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又应该是党和政府引起充分注意又有能力解决和准备解决的。当这两个方面一致起来的时候,就是找到了批评报道的交叉点。  相似文献   

15.
加强舆论监督和报纸批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在搞好正面报道的同时,注意运用好新闻批评的武器,是我们党报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995年3月至12月,河南日报刊登的关于许昌市邮电局服务质量问题的连续批评报道,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是非判断的“度”对那些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批评监督,到底应当如何定性,如何判断其是非,更应该慎之又慎,不能草率行事,做不负责任的报道。在当前的“矛盾凸显期”,凡是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体性事件的批评性报道,一定要把握好是非问题上的“度”,要注意理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准确判断其中的“是”与“非”,适度地组织报道,...  相似文献   

17.
批评报道被称为舆论监督,这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舆论阵地,强化正确舆论引导人的一种特殊的舆论表现形式,是媒体正面宣传的补充和延伸。要提高批评报道的引导水平,关键是要注重批评报道的题材选择。因此,研究和探讨批评报道的题材选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否积极地开展批评,批评是否真实准确,是衡量报纸党性强与不强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要开展好;管,就是党委要把报纸上开展批评这件事管起来.实践告诉我们,报纸不能没有批评,没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报纸就没有战斗力.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搞了一些批评报道,有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也有教训。我们认为,坚持核对稿件事实,是保证批评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19.
报纸批评难,尤其是重型批评难。近两年来,天津日报在批评报道如何打响上,进行了尝试。我们感到,真正打响的批评报道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被批评单位心悦诚服,报纸批评推动了实际工作。进行批评报道,也要善处“人际关系”,要善于争取被批评单位上级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让舆论和行政力量结合起来,这是批评报道能否真正打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批评报道要坚持。表扬,批评,声音都响亮。批评稿写的好,声音有时更响亮。我们坚持批评报道不能动摇。中央支持,群众欢迎,记者、编辑有很大的积极性。坚持批评报道,必须注意: 1、新闻要真实,事实要准确。考虑到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