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湘潭电视台高级编辑唐弦新著《解读受众》一书,已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唐弦,本名唐自强,是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早期发起者和中广学会受众研委会的成员之一。长年以  相似文献   

2.
受众研究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唐弦的《广播电视受众研究浅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受众研究的地位、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实际上勾勒出了广播电视受众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湖南湘潭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带头重视业务理论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近三年来,全台编采人员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声屏学报》及有关年鉴上发表论文24万多字。对台里新闻改革和节目质量的提高起了一定作用。湘潭电台虽然建台已28年,但过去总认为小台能写好新闻,编好稿件就不错了,用不着搞什么业务理论和学术研究,因此编采播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慢。近年来台领导奖励编辑记者又写新闻,又写论文,向“学者型”发展,并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培养业务队伍的“根系”工程来做。现任台长,主任编辑唐弦利用日常工作间隙,重点攻“受众”课题,已在全国和省的广播电视理论性刊物上发表了《新闻与接受美学》系列专论4万多字。副台长周志雄的《新闻开放断想》、《舆论监督与  相似文献   

4.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5.
改进会议报道,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最近看了《中国记者》2006年第一期的两篇文章——《政策解读的意义与原则》、《政策解读报道:来龙去脉皆新闻》,颇受启发,借此也发表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6.
新闻时评是新闻媒体对时事发表的评论,以快捷、深刻、尖锐等为特点,帮助受众及时解读新闻背后的意义,有聚焦、“消化”新闻,宣泄公众情绪、调节社会舆论等作用,从而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7.
当前受众研究的几个问题唐弦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迅速崛起,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其中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这就是:加强受众观念的S问题,受众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有线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8.
《传媒天地》2006年第4期发表刘刚健的文章《“新闻故事化”莫走入误区》。 文章指出,新闻故事化,其人性化的报道手段和贴近性的姿态,无疑会博得受众的欢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同时,新闻故事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中国新闻界的生态。  相似文献   

9.
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著《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一书 ,新近由华文出版社于 2 0 0 0年 3月出版 ,全书 2 9万字。收入本书的文章共 2 1篇 ,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 1 0 0多篇文章中 ,自己认真筛选出来的。除个别篇目外 ,大部分都曾经在海峡两岸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研究资料》、《报学》、《新闻论坛》等新闻传播学专业刊物和报刊上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 ,除外别地方稍有删节外 ,基本上维持原状 ,没有大的更动。本书的一些论文 ,如《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04,(11):69-69
《新闻天地》2004年总22期发表郭美宏的文章《论提高社会新闻的“保真值”》。文章指出,在社会新闻大战中,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负责任地见闻就录、见闻就炒的现象时常发生,提高社会新闻保真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08,(12):6-6
傅雪琴在2008年10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撰文认为,媒体应保护受众“不知情权”。认为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你知道的越多,尤其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负面信息越多,情绪就越受影响。受众有权知道自己该知道的.同时也有保护自己不应该知道的权利。媒体在满足听众知情权的同时.也当谨慎发表新闻和其他各类信息.保证不传播无用信息,不制造虚假新闻,保护受众的“不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受众,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收信息的人,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和VCD等电子媒介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网民。本文主要阐述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内地运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受众的历史过程,分析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某些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成立的50年中,新闻事业也同共和国的历史一样,经历了曲折和磨难,新闻受众工作和受众研究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建国初期,为继承和发扬重庆《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和邹韬奋同志主办的《生活》的优良传统,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6,(7):79-79
戴继红、朱鸿洁在2006年第5期《新闻实践》发表《浅议新闻舆论引导的几种模式》一说,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模式把握得当,可以强化引导效果,反之则会弱化甚至让受众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目前舆论引导模式有三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有关廉价报纸的问题被很多学者研究,如1996年在《新闻前哨》发表的《“廉价报纸”刍议》,1998年在《当代传播》上发表的《“廉价报纸”的定义及我国城市报纸的“廉价化”》,2005年在《新闻爱好者》上发表的《从便士报的发展史看中国都市报的走向》,以及2007年在《南都学坛》上发表的《白话报与廉价报纸——中西报纸大众化发端比较深析》等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6,(3):68-68
《新闻天地》2005年第6期发表涂亮秀的文章《如何避免受众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李杉 《当代传播》2011,(5):88-9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广告学学科的建设初具规模.笔者从广告学术论文发表30年的轨迹为切入点,通过对1979-2008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五本新闻传播类代表性期刊中全部论文的采集和对其中广告类论文的分析,提出并试图回答影响广告论文...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04,(12):30-30
《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发表何志武的文章《时政新闻的“结构性紧缺”现象》。文章说,受众需求调查显示,时政新闻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出现了时政新闻信息的“结构性紧缺”:时政新闻的总体数量不少,但读者真正需要获知的信息却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报道:兰州军区驻青某汽车团利用自己创办的军营小报———《铁骑周报》培训新闻人才,已收到初步成效,各级报道员把《铁骑周报》当成练笔基地,磨炼写作基本功,使报道员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年来这个团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40多篇。某汽车团自办军营小报培养新闻人才@于万昌 @莫国柱  相似文献   

19.
译者的话:新闻只有为受众所接受,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益。因此,掌握受众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是搞好新闻传播的重要前提。在受众研究方面,国内已发表过一些论文,但国外的论文似不多见。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这里摘译比利时罗歇·克洛瑟在《新闻与媒介》一书中的有关阐述,供新闻工作者和研究新闻学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时评是新闻媒体对时事发表的评论的文体, 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等特点,帮助受众及时解读新闻背后的意义,具有聚焦、“消化”新闻,宣泄公众情绪、调节社会舆论等作用。历来为传统新闻媒体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