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梁从诫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从61岁开始了他“自然之友”的艰辛事业  相似文献   

2.
反映为文化研究美国化的特征必须与传播“构连”起来才能获得解读,这种“构连”来源于“语境”,即传播与文化成为文化生活的中心.本文通过对文化研究美国化代表人物格罗斯伯格的重点分析,展示出传播与文化研究的结合来源于“传播”在当代语境中的“构成性”地位,而对“传播”的研究也将关系到对(另一种)现代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荆龙 《新闻传播》2010,(7):147-147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新闻媒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随着网络、手机媒体的勃兴。新闻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境界。但在新闻媒体强势介入社会生活、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另一项重要功能——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1,(3):16-17
近年来,在物价上涨、房价飞升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单身男们发现他们要面临的生活风险和婚姻压力远比想象中的严重,于是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但要“同甘”,更要“共苦”。与单身女们要求的“经济适用男”相对应,单身男人们也喊出了“娶妻当娶杠杆女”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三峡商报》今年推出两个以记者个人名字命名的专栏。一个是以石劲草命名的专栏“劲草探市”,主要是发表对市场行为进行探析的深度报道。另一个是“李再星说新闻”,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闻告诉读者。  相似文献   

6.
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使得传媒竞相在“新”字上做文章,新闻策划比以往任何时候叫得都响。翻开各类新闻业务杂志,“策划”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匠心独运的策划,使新闻告别了单调的八股时代,特别是一些生活类报纸,新闻报道形式越来越活,让人耳目一新。《生活日报》今年初有关开通“公交热线”的报道,不失为一次成功的策划。一方面,这组报道蹚出了生活类报纸新闻报道的新路子,是参与式报道的成功尝试;另  相似文献   

7.
赵馨 《中国广播》2011,(8):11-15
一个广播频率的定位,决定着频率的发展方向,甚至是生死存亡。如何定位,特别是放弃原有轨迹,重新突围,以获新生,考验着频率“经营者”的智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其众人分粥,不如另做蛋糕;寻找“蓝海”,寻找未被发现的全矿和来曾深耕的土地,实现生活类广播频率弱势定位下的强势发展,是生活类广播的生存需要,也是生活类广播的发展策略。从湖北生活广播的探索实践中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8.
伊人 《湖北档案》2016,(12):44-45
“证婚词”是证婚人在婚礼上,对新郎新娘的一番祝福之词:婚姻合法,恭喜新婚.因此,在几乎所有的婚礼上,证婚人的证婚词都是“美言善词”的.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它“别开天地,另创一家”,被誉为“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9.
在飞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中,高压工作换取的报酬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的要求,却很难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 “悠客”指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的人,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晓彦 《今传媒》2006,(12):62-63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因其“窄播化”和“分众化”的传播思路,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的地方特色,尽量地远离了同质化的怪圈。但从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到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中州夜谭”来看,这些方言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把本地的城市市民作为这种“窄播化”和“分众化”传播策略下的受众,有的节目干脆就以城市来命名,如重庆卫视的另一档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武汉电视台的“江城一家亲”等等,大都忽视了本省或地区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也说同样方言且把它作为惟一生活语言的农民观众。一、农民…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深重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深重,便去见哲人,寻找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深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  相似文献   

12.
中间人法则     
◆你要知道婆媳之间当然比不了母亲之间来得亲切自然。另外,媳妇从自家门跨出,跟你进入另一种生活,自然要有一个与婆婆相适应的过程。◆你要清楚婆媳二者也是能够相互沟通的。◆你要有一些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有时要“快刀斩乱麻”,有时要“以柔克刚”有时要“欺上瞒下”,对一些无关紧要又容易引起双方误解或不和的事要“封锁消息”。  相似文献   

13.
在2004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由一系列重大事故引发的“问责风暴”,使几百名中国官员的仕途改变走向,也使中国4000万名各级干部受到强烈震动。这场风暴有可能导致一场影响深远的体制革命,也可能只是另一次过眼烟云式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延续了马克思时代的技术悖反,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希望之际,也招致了更深的奴役,“过劳人”与“无用人”并存是智能资本社会所特有的生活景观,“无用阶级”不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未来忧虑,而是一种不加控制就必然发生的未来现实。在这种语境下,运用马克思的原则与方法揭示人机矛盾的实质,分析智能化生活危机发生的劳动控制机制,进而探索另一种生活,就日益上升为一个理论必须走在现实前面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这两年来,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出口,一个逃离自己现在的生活、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出口。就像浑身都是火苗,被烧得难受,渴望立即跳进水中那样,渴望立即走入那个出口。”  相似文献   

16.
一位复旦大学的MBA,本可以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拿着丰厚的薪水,过着优雅的职业经理人生活,但他没有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而是选择了另一条崎岖之路“傲然独往”。  相似文献   

17.
张沁 《大观周刊》2006,(44):87-87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曾经风靡一时,也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剖析了手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那么你的手机呢?它是否在你的生活中演绎过真实的“谎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澍涛 《今传媒》2006,(2):30-3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文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文平衡的知名期刊。我是谁?——“三联”的性格定位“三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邹韬奋的《生活》周刊。20年代韬奋先生的创刊目…  相似文献   

19.
在飞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中,高压工作换取的报酬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的要求,却很难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悠客”指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的人。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也作为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发展成果,跨国经济、跨国文化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热烈的拥抱甚至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但2006年发生的另一种最新的跨国现象似乎让中国的媒体不知所措,即:所谓中日两国的“历史共同研究”或“共同历史研究”,突然被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