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嘉祺 《教育探索》2005,2(4):84-87
人性假设与道德教育研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人性论的任务是阐明、论证道德教育的基础与根源.而道德教育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其相对应的方法体系。人性假设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研究视角,从而使道德教育研究中的观点发生变化,重点发生转移,道德教育研究的方法发生差异。因此,在道德教育研究中,正确、合理地把握人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确立人性问题时。在方法论上应改变原有的二元对立、化简分割的思维方式,以多元、动态、发展、变化的视角研究人,合理把握人性中“实然”与“应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品格教育是当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形式,它的兴起建立在对形式道德教育批判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对"品格"解释的含混、哲学假设论证的不足、人性假设的保守以及灌输与教导方法的粗糙陈旧,导致品格教育在理论上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3.
任增元  姜帆 《江苏高教》2014,(2):50-52,73
对人性假设的判断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人性假设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研究的理念、起点与方法。当前的人性假设主要有"经济人"、"学术人"、"知识人"、"道德人"、"公共人"等主张。虽然观点不同,但是都对高等教育管理具有启示意义。人性是丰富多元的,所以人性假设也不能是唯一的。基于人性基础而设计完善的激励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人性具有独到的见解,具体表现在关于人性的不变与可变、"经验人"的人性假设、人性与民主、人性与道德等几个方面.杜威的人性思想对其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儿童中心"观、关于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的理论等均建立在其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必须从根本的层面上反思其所持有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方式。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必须从人性之善恶假设转移到人性之"利益"事实上来。因为作为人性的经验衍化的道德是一种利益调解的方式,是一项社会规则系统,道德教育必须尊重这一人性事实。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为己利他的利益主体的培植之上,只有这样的主体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要求。当然,道德教育所指向的,是一种合作博弈惯习的养成,因为道德本身具有合作博弈倾向。  相似文献   

6.
所谓人性,是指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各种属性的总和。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要对人进行管理,就要研究人性。人性假设,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在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上有重大意义,是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有赖于管理者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正确把握和运用人性假设,才能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性,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力资源的最高价值,从而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中外思想史上的重要辩题之一。自古以来 ,人们根据对人性善恶的不同回答 ,而提出不同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方法。也就是说 ,人们总是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 :性善或性恶、利他或利己 ,然后再依据这一假设去寻求教育。由此观之 ,人性善恶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重新认识人性善恶的问题 ,将对现阶段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与个人的道德修养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可以撇开人性善恶究竟谁是谁非的无益争论 ,而透视其背后所隐藏的、对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有积极效应的方面与因素。虽然 ,我们再也不能根据性善性…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鲁宁 《教育学报》2009,5(1):108-112
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指的是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正当的道德行为选择却同时产生善与恶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的特殊情况.与道德教育中的其他悖论现象相比较,道德悖论是一种结果式悖论,并且道德悖论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自相矛盾.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而言,道德规则本身具有的"二律背反"特征是道德悖论产生的首要原因,而学生道德智慧的缺失和道德教育中人性向善假设的被利用则是道德悖论产生的另外两个主要原因.由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产生的原因可知,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并不可以完全消除,而只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降低道德悖论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道德悖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社会交换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西方社会交换理论系建之于几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即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和享乐主义假设。这些人性假设不仅决定了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取向、理论观,点和发展,同时还制约了其具体的研究手段、阐释原则和操作命题。社会交换理论中有关人性的这些假设含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或科学成分。正因为如此,建之于其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理论才能够是基本正确和科学的。但是,当代西方社会交换理论显然过分强调并局限于人类的这些本性特点。深入地分析与批判这些观点并吸收其合理成分,才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应持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0.
教师激励的策略建立在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会有不同的激励策略. "所能获得的奖赏使人们去做", "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们去做", "美好的东西使人们去做"是三种典型的教师激励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11.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人性内在的发展规律.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传统少儿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多人性偏差:忽视人的目的性、忽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人的自然性以及忽视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深刻反思传统少儿道德教育的人性偏差,是少儿道德教育创新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道德教育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工具,而在道德教育中,人性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文章通过探析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人性标准的演变,为我国当下高校道德教育嵌入更加合理的人性标准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一、心理学的人性观(一)心理学: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性的科学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不同的学派都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和内心都有着相同或者相悖的见解。所以,一般而言,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人性"这一关键词的不同理解,它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性假设以及人性思想。研究心理学要知道心理学的起点与终点是归一的,起点是人,而又归结于人。从人出发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16.
人性观与心理咨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性的本质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关心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性观是一切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不同学派有其不同的人性观假设。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应充分考虑到咨询师自己的人性观和来访者的人性观背景,在确立咨询态度时,注意自己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在现实中生活和活动的人所特有的本质规定性。人性假设,是每个管理者、每种管理方式在哲学观念上的最高指导。各种管理人员以他们对人性假设为依据,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人们,从而建构一定的管理结构和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西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人性假设。而在马克思看来,整体的人性假设应是:资本主义社会前人的"最初的社会形态"或生物人--现实人--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市场经济下,中国的人性假设是什么?中国人应当在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中具有怎样的特殊的本质规定性?中国当代的人性假设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30-131
管理学研究的激励对象是人,对人性的认识是激励理论建立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人性认识后,复杂人假设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人性假设理论。在复杂人性认识基础上,从激励内容相容、被激励者的心理反应过程、被激励者的行为修正或改造等多种视角展开,激励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研究成果,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的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身目的,是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而发展人的.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存在着目标过于理论化,方法过于形式化,评价过于单一化的问题.为此,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应坚持基础的心理性,突出方法的活动性,提倡评价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从复杂的"人性假设"的视角看,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尚未成熟的人,是享有特殊权利的个体,是能动的主体.将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适当应用于学生管理之中,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