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赞赏和奖励是一种教育手段或方法,大家毋庸质疑,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但是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体验。因此惩戒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我们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惩戒的教育作用,而且引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或学校与家长的纠纷等。照我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或家长没有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应受的惩戒。一、对惩戒的现状反思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惩戒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他们认为教师惩戒权是教师的一种权力,是教师基于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职权之一,并从教育目的的实现呼唤着教师拥有惩…  相似文献   

2.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惩戒权是教师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合法职权。受社会转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教师权威走向式微,教师日渐变得被动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惩戒权的缺位或丧失首先源于人们对教师惩戒权与惩戒教育的认识偏差与失误。教师开展惩戒教育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学理基础,即惩戒教育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育权、是教师施教育人的一种手段、是落实社会规范的一种方式、是对人性复归与高扬的一种展现。因此,在廓清与明确教师惩戒权的学理基础与基本内涵前提下,学校、家长及社会应理解与支持教师合情、合理、合法地开展惩戒教育。  相似文献   

5.
林永红 《教书育人》2009,(10):80-80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采用激励和表扬的手段来教育学生,理所当然,但是对一些比较顽劣的学生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恰当的惩戒。因为宽容是有限度的,适当的惩戒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博大的爱,如果过度地溺爱和袒护,就会误人子弟,让某些学生滑向犯罪的深渊,并且不能自拔。因此,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呼唤为惩戒教育“正名”。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许多家长把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如若认可了教育惩戒的存在,就意味着赋予了学校体罚孩子的权力,这当然是他们所担心和不能容忍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可以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但根据我们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这是对教育惩戒的误解.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实行的教育惩戒,其初衷和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包括赏识教育.在很多时候,教育惩戒反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当代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和在学校的情况过度关注,总担心孩子在学校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或受到歧视,因此对于学校对孩子的批评与惩戒比较敏感。客观地讲,对待中小学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教育惩戒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批评与合法的惩戒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必要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帮助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过程,学校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而且也要教给他们一些重要的社会规范。在这一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各大报刊杂志连续好几期都热烈地讨论了教育惩戒问题,对此有很多肯定的、赞成的意见。笔者也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要的辅助的教育手段。它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依法对屡次严重违规违纪并在“温柔教育”、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的对学生实施的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手段、以不伤害学生身心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教育和惩戒。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各大报刊杂志连续好几期都热烈地讨论了教育惩戒问题,对此有很多肯定的、赞成的意见。笔者也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要的辅助的教育手段。它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依法对屡次严重违规违纪并在“温柔教育”、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的对学生实施的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手段、以不伤害学生身心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教育和惩戒。惩戒、惩罚是其手段;戒除、防止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2.
惩戒教育是教育者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在理性调控的情绪状态下,对学生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行为施以符合其发展规律的惩罚或告诫。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戒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戒教育不是体罚教育,如果能恰当地发挥  相似文献   

13.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14.
夏玲彩 《教书育人》2007,(10):13-14
什么是惩戒 顾名思义,惩戒就是惩罚、警戒,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错误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认识错误、承担错误所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现在一提到教育惩戒,人们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体罚”。体罚,即“体”罚和“心”罚,它是以惩罚为手段,以侮辱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结果的一种具有严重病理性的教育方法,它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戒叙事是以不同方式对教育惩戒的解释性或说明性描述的故事或表现。叙事刺激群体产生无意识,无意识影响人类行为。教育惩戒叙事内在逻辑是,对家长群体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确定性使不当惩戒叙事影响力更大,最终影响教师惩戒行为的选择。惩戒与赏识、师道尊严与师生平等、育与罚等重要叙事影响着教育惩戒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张宏炜 《林区教学》2020,(3):112-114
国家已明确要制定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这在法律方面为教师惩戒权提供了保障。但是,教师惩戒学生面临的困境来源于自身、家长及社会等多方面。解决教育惩戒的实施困境,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正确认识、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周左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101-102
当前,随着儿童权益的日益重视,教育中"惩戒"教育的作用日益被弱化,教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惩戒"这一育人的重要手段,出现了部分学生无视教师权威,而为所欲为。未成年教育越来越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中探讨惩戒权及其行使,以求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权利不受侵犯,切实发挥育人功能。因此文章认为,只要存在学校教育,只要需要教育发挥其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的职能,只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惩戒权就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是教师依法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是以促进其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它与体罚有根本的区别,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惩戒教育也要讲究艺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惩戒的代价和风险,把握好教师惩戒的权限,并遵循有关的原则施教,发挥惩戒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父母惩戒(以及学校教育惩戒)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惩罚虽然是一个微观的教育问题,但它又是一个教育生活的日常课题,有关惩罚的理解事关教育的健康发展。(檀传宝,2004)关于父母惩戒(或惩罚)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却是普遍的。在教育现实中,对于惩罚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一味地宽容;一种是使用惩罚过重,甚至过滥。虽然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这种体罚不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国家和社会对此也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