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首先阐述该理论在高校学生专业选择中的适切性;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描述"按类招生"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做了两两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数学模型分析。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学生选择专业其有较高的理性成份,并且比较注重专业自身实力。高校应当帮助学生完善专业选择的信息资源、逐步扩大学生专业的选择空间,并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专业层面的资源供需数量均衡、类型适配是高校学生专业选择需求得到高质量满足的物质基础,供给改革与需求管理协同推进是实现供需动态均衡适配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专业选择需求在数量、类型、结构等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提升学生选择意识和能力、厘清选择观念与行为误区、加强风险教育和需求疏导等3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依据对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分流过程中学生的选择意愿和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整体的专业选择意愿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影响因素也有变化;选择行为可以分为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最后就大类招生模式提出应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分流方式、科学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框架,把专业选择行为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选择,在高等教育这一层次上分析学生的投资选择行为。运用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的项目数据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大陆高中生留学专业选择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高中生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后,留学预期收益率和预期海外就业前景等经济因素对我国高中生的部分留学专业之间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一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影响了学生的部分专业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投资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模型,提出农村家庭在高等教育选择中要关注高校地域、高校属性、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别,而影响选择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从经济因素的角度考虑的,主要包括家庭收入、收支状况、收入来源、高等教育学杂费、专业就业前景、毕业后的薪酬待遇,这些经济因素主要是从现有的经济实力和预期经济收益出发而设定的。基于该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现有的经济实力和预期经济收益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经济因素都影响高校地域、高校属性、高校类型和专业类别的选择,在不同的选择领域各个经济因素存在差异。基于该结论,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选择及政府教育扶持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企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陈艳 《文教资料》2007,(14):77-79
当前,各高校相继出台了允许一些学生改转专业的政策和方案,而且也出现了很多学生改转专业的现象。本文初步分析了允许高校学生改转专业以后带给学生的一些机遇,也分析了一些学生希望改转专业的原因,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对于不必改转专业的学生,保持在现有专业上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更合适的选择,如果轻易改变专业,可能并不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丧失一些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的培养,诸如吃苦耐劳、坚强、勇敢、不断进取等美好的精神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动机在人类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在专业选择的动机类型大致可以归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在选择专业时受到选择者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的社会需求量、选择者对具体职业要求的评估等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在专业选择时较少考虑到求职者的竞争能力、较少考虑到如政策法规、地域等其他因素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本科生在高校录取时确定专业。由于学生对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十分了解,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很多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其所学专业不相适应。2001年北京大学启动了本科教育改革计划———元培计划,让学生到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对各个学科专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专业。元培计划是中国制度环境下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新模式,为探索中国高校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机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对比高考志愿的填报情况,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专业选择,而不足半数的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结果的评价达到了满意的程度。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院校的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实现情况和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专业选择的实现情况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家庭背景既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专业选择动机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具体来讲,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父母的社会职业地位对子女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更明显;家庭背景对学生专业选择动机亦具有影响,但作用路径有所差异,家庭文化、经济资本对学生内在自主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外在作用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经济收入越好的家庭更注重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而家庭社会职业层次越高对子女的未来期望就越强烈。为此,建议从完善家校合作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专业选择能力、强化学生内在自主动机等三个方面来推动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专业困境”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部分学生隐“专业困境”的原因;面对“专业困境”学生的行为选择;学生选择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学生陷入“专业困境”等问题,以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预科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专业选择也是一种特殊现象。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升入本科时进行专业选择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预科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他人因素、导向因素和学校因素,分析专业选择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对我国三省一市90所中学10909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性别差异已不大,但专业选择中的性别隔离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家庭存在的男孩偏好倾向、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传递模式、家庭资源的不充裕等因素是造成高等教育需求中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性别刻板印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学生工作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论述了当前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的新举措,包括: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学生评估模式的改革创新,专业设置和学生专业选择的改革创新,以及针对互联网的发展,如何改革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5.
毕业设计是检验高校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高校学生毕业设计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从教师、教材,实践环节,设计指导几个方面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措施,提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考察了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人口学和社会学变量的关系。结果发现:(1)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前景、他人影响、个人特点和专业特点;(2)大学生对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关注度与其性别和父母职业类型有关,而与其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收入无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学生在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做出更合理的专业选择,以及高校制定大类招生政策和大类培养方案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专业认同是反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学生学习动力、专业发展以及职业定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专业认同水平的高低又不一定代表学习行为的强弱。本文旨在结合农业院校的特殊性,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提高其专业认同水平和满意度,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提高自主选择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行为,进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增强农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8.
陈莉  王清 《宜宾学院学报》2014,(10):106-110
基于Logit模型,分析某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财会专业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父母和家人的意见、未来的就业机会及个人兴趣是学生选择财会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别、成绩、出生地对学生选择财会专业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学校应建立相关信息调研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协调,进行综合考评后再分流,这样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利用,进而确保办学效益及各专业长远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是培养壮大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基于专业选择的分析视角,通过混合方法,对贵州某县级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大学专业选择进行研究,探讨县域学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影响因素与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考前专业选择意愿与高考录取结果的因素存在差异,低阶层学生虽然更愿意选择师范教育专业,但在高考中无法实现升学目标。从专业选择的原因来看,在注重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同时,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更看重“未来就业可进入体制内,工作稳定”与“父母家人的希望或要求”。研究认为,县域学生对师范教育专业的选择同时整合了经济化的理性选择与县域场域文化规训在内的双重逻辑,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贯穿学生专业选择的全过程。研究结论可为公费师范生及“优师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完善、县域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曹明乐 《文教资料》2009,(35):121-123
高考学生专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被录取,影响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招生的生源素质及其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培养人才的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高考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对社会方方面面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