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地不分家,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地理知识的运用。可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地图,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领会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辩证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地理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夏志芳 《现代教学》2007,(11):26-26
将历史思维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这个观点提得好!人们常说"史地不分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如此,只有将以"宇"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地理和以"宙"为视角来认识世界的历史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完整认识。这也许是历史和地理不能分开的原因之一吧。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图册服从于课程标准,包含丰富的历史地图、照片等资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照工具。教师应注重在历史课堂上用活历史地图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史地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历史知识,非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历史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的必要性1.地理学与历史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任何历史活动和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所以二者经常相互影响。例如,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这是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为教学效益,是履行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2"和历史"必修2"为例,尝试研究史地科际联系对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一、研究背景"史地不分家",自《隋书·经籍志》起,沿至《四库全书总目》,一直将地理列为史部(我国古代图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古今中外,治沿革地理学(历史人  相似文献   

6.
王芸 《现代教学》2007,(11):24-26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而地球表面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这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重时间的变化,所以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将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或者将历史知识落实到某一地理实体上,两者貌合神离。这主要是由于未能将时间动态的视角这一历史思维的方法贯穿到地理  相似文献   

7.
<正>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跟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门"开放的复杂巨大系统"。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地理和历史有着众多的联系,特别是世界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一、精选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应该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之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常言说得好",史地不分家,史地是一家";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用到历史知识或历史背景的地方有很多,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学习,历史与地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理学与历史学从一开始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与历史一直都在互为依存,也是互为促进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史政不分家,史地不分家,无意中已将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融于历史学科之中。正是因为历史学科的这种亲和性,在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无论是综合型的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大多是以历史学科为主体情景而设置的。正是由于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故此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是学生综合考试中的主要难点。本文总结近年文综卷中曾出现过的各种综合题,谈谈其主要的类型及解法,供大家参考。一、史地综合类时空两维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坐标,也是历史与地理天然联系的纽带。人类社会所有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史地不分家,两门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地理学科的分支学科《旅游地理》而言,由于其涉及到了更多人文文化和历史典故与传说,这就使其与历史学科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作为一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地理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略有体会,在此把这些体会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张新民 《教师》2014,(4):100-100
正历史地图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又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直观性、简约性、概括性、便捷性的特点。笔者撷取几例谈谈历史地图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体会。1.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利用历史地图来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头脑中的空间概念,让学生更快捷有效地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形成知识点的记忆框架。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时,我国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一句老话:“史地不分家”。这句话最能揭示历史与地理之间至为密切的关系。中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就必须注意加强历史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学会学科交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科学结构,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说的好"文史不分家",恰如其分的说明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把历史与文学很好地融合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边缘艺术境界。文学作品作为特殊的"史料",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走文史结合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教委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规划,在全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学大纲时,现行的小学历史课和地理课将被取消,改为开设小学社会课。按照国家教委已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社会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规定,小学社会课教学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历史和地理常识。这很自然地使人提出问题:将开设的小学社会课既是取代现行小学历史、地理课而来,又包含有大量历史、地理常识作为其教学内容,那么小学社会课到底是怎样一门课程?它与现行小学历史课、地理课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提得顺理成章,又由于将来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任务很可能多数是由现行小学史地课教师来承担,所以也成为一个值得回答的实际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本人认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把历史比做演剧,把地理比做其舞台,我想,面对课本,我们应该把历史地图作为“舞台”。作为探索学习的一条捷径,历史地图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历史地图以其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揭示了历史事件的空间范围,提供了比文字更为醒目鲜明的概念,特别是涉及地理知识,就可以把地理课上学习的知识迁移到历史中来,“史地是一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形成科学、完整的历史概念具有极大的帮助。例如:鸦片战争是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去…  相似文献   

17.
尤李彩 《考试周刊》2024,(6):158-161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在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中,有效使用地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历史地图”的视角来探索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做到“左图右史”,图文互补,图文互证,促进学生析图说史的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语文和历史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国语文教育史,到了现代也一样,语文中涵盖了历史,而历史又离不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例谈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引发他们与之"对话"的欲望和冲动,从而实现"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应该从目标制订、教材重组、回归生活等方面来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对话".使历史不再变得乏味,让学生的思辨经历从昨天到今天、从历史到现实的过程,不仅把课堂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通过思索和对比领悟"以史为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和中考改革后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变化,笔者结合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出路应该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致。下面来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