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丽云 《现代语文》2009,(6):121-123
本文试分析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男主人公堂吉诃德的爱情,指出堂吉诃德的爱情其实就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演化,是骑士爱情在堂吉诃德身上的再现。骑士爱情是一种浪漫的个人之爱,是对早期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拨,它对女性的尊崇体现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高。但这种骑士爱情纯粹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因而也是不现实的,人类仍旧未能获得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骑士学中的典雅爱情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奇特的人景观。一方面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一统天下,封建等级制度壁垒森严,另一方面表现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贵妇人的爱情学又大放异彩;一方面典雅爱情是封建领主附庸的骑士与贵族有夫之妇之间进行的一种婚恋情,另一方面这种爱情又是一种不以肉体占有和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纯粹的精神之爱。骑士学中的典雅爱情反映出占据道德中心地位的特权阶层的不道德性,透露出包含历史进步信息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萌芽。恋爱双方巨大的反差以及对女性的膜拜,不仅赋予典雅爱情以宗教的意味,浸透着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也是人们的道德与情感走向完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骑士的典雅爱情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种爱情模式。中世纪复杂深远的各种社会心理都汇集于这种爱情。骑士对意中人仰慕、钟爱、服从的态度源于整个社会对女性狂热的崇拜心理;骑士阶层对荣誉的高度重视决定爱情只能被纳入荣誉的范围之内;对封建禁欲思想的斗争心理集中透射出骑士爱情的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骑士爱情在骑士文学作品中常常有很明显的模式。而在《英雄艾文荷》中,却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爱情故事:布里恩对丽贝卡从"鄙视——尊重——热爱——为爱不顾一切——为爱而死"的情感历程,表现出了对传统的等级制度、民族意识、宗教观念等的大胆突破。但残酷现实的束缚和人物自身的心魔,却无情击碎了爱情的幻梦,最后归于无望。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学对女性爱情的表现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爱情的双重影响.情爱和性爱的完美契合和前后相继构成了女性爱情的两个方面,其中情爱是对骑士爱情的升华和背离;性爱是世俗爱情的再现,反映了当时西欧城市居民注重感官的审美情趣.情爱与性爱的并存反映了城市文学的作者力求突破教会和世俗的限制,追求自由和自主的个人快乐的新主张.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又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可惜我们的青少年却普遍缺乏有效的爱情教育.学校对青少年的爱情教育应包括爱情理想教育、爱情道德教育等丰富的内容,目前存在着不够重视、教师相关素质有待提高、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爱情教育的素质、采取多样有效的形式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从《聊斋志异》中的相关作品看作者蒲松龄的爱情婚姻观,值得注意的是,在蒲松龄的爱情婚姻观中有一系列诸如既否定片面贞操观又反对寡妇改嫁,既赞扬男子痴情、为情付出又崇尚男子爱情不专一、肯定一夫多妻制,既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地位又仇视无辜女性等看似矛盾而内在统一的思想,而蒲松龄提出并推崇的关于婚恋方面“妾为君贞,君为妾义”的道德规范是其爱情婚姻观的关键内容,也是导致其思想表面矛盾深层统一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蒲松龄的爱情婚姻观是独具特色,既进步又局限,既矛盾又统一的。对此,我们应该持客观态度,既不应过分拔高也不应过分贬低。  相似文献   

8.
典雅爱情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典雅爱情是中世纪西欧的男女贵族和游咏诗人一起创造出的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它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婚外恋情等。这不仅对传统女性观念作了大胆的修正,而且还有助于中世纪西欧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少年水下纯洁的骑士爱情的毁灭,再现了方方小说的爱情错位模式,也展现了爱情在俗世欲望下的无奈与溃败,是方方对情爱价值的绝望及坚守。  相似文献   

10.
情人节寄语     
Peggy  Vaughan  明达 《英语沙龙》2009,(2):18-19
情人节比任何别的一天都更能吸引我们关注爱情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爱”梦幻化,浪漫化。许多受到人们喜爱的关于爱情的看法也是建立在这种对爱“浪漫的”理解上。但是我们需要避免这种短视且肤浅的理解所导致的种种错误,因为它大大低估了爱情。  相似文献   

11.
张翔云 《文教资料》2014,(36):25-28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让"花媚狐妖"这一群体形象真正被人们所认可,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封建社会,男性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她们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外貌,地位,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追求自由爱情的方式等方面仍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畅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129-130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主题。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更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佳话。本篇文章将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加强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几点思考三个方面阐述,目的要将高校的爱情教育进行到底,从而形成健康的大学生爱情观。  相似文献   

14.
张湘锋 《考试周刊》2008,(24):205-206
传统中国文化因深受儒家思想中"礼"的影响,在抒发感情上,包括爱情,均比较含蓄,因此较之现代而言,它忠贞、内敛含蓄、不自由不自主.但又淡泊隽永.受古代社会阶级门第等的限制,所以古代的爱情故事多以悲剧结束:同时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中国古代的爱情多与婚姻无关.而在爱情婚姻中,女性更是饱尝了身心的双重痛苦.  相似文献   

15.
从汉魏乐府民歌的角度分析女性对爱情婚姻专一、执着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在爱情婚姻中主动地位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包法利夫人》,它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感情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爱玛的悲剧,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原因在于她过于幻想、虚荣、极端的爱情观,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本文从女性视角出发,解读爱玛人生悲剧原因,从而达到对我们世人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论述了爱情教育的必要性和内容,并指出爱情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汉魏乐府民歌的角度分析女性对爱情婚姻专一、执着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在爱情婚姻中主动地位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琼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4):118-120
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论述了爱情教育的必要性和内容,并指出爱情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池莉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再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