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质决定了应当多使用表演法开展音乐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全身心的体验把握音乐的美感。音乐表演活动包括律动、声势、演奏等,运用肢体和乐器等媒介表现音乐特质的活动。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表演时,要注重将欣赏认知与表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想象创编动作,并运用适宜的同伴互动与师生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2.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成为连接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首先对音乐表演的本质与作用作简要阐释,接着探讨表演作为中介环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负功能,包括表演者的演奏风格、工艺技术、演奏技法等。  相似文献   

3.
尹丽华 《文教资料》2007,(15):178-179
音乐表演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运动,涉及认知、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和才能等方面。音乐表演作为创造性审美活动,表演者的心理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表演者从事音乐表演活动,就必须高度重视对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对音乐表演过程中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两种心理现象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是音乐表演获得成功和富有魅力的重要条件。两者均是表演者艺术表现中重要的心理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对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将情感和理智准确地予以结合,以及不断扩宽、丰富生活积累和形象感受等,都是音乐表演者培养和锻炼良好心理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晏丹 《考试周刊》2010,(6):211-211
好的背景音乐是模特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怎么让模特的表演和背景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呢?文章作者从时装模特表演专业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音乐欣赏课具有其他科目无法取代的作用.模特表演专业院校应给予音乐欣赏足够的空间和地位,重视并进行改革探讨.真正达到模特表演专业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谈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高职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之问的关系是在高职教学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本对此作了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田艺 《华章》2011,(29)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牵扯到认知,记忆,情感,理智,直觉,才能,想象等各个方面.而音乐想象hi贯穿整个过程的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本文对音乐表演中的音乐想象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围绕音乐表演中想象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特点,给出了音乐表演中想象的培养方法,为提高音乐表演的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在传达情感和表现情感上,比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更直接,更真切、更深刻。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情感传达的基石,演员对自身情感的自我控制是音乐表演当中情感传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音乐表演中演员的想象与联想是音乐表演中情感传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吕妙玲 《学苑教育》2012,(18):67-67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分析音乐表演时,特别着重表演者的形象和音色的直觉不带有实用目的这一层道理。欣赏和表演既都要和实际人生中保持一种"距离",那么音乐艺术对人生不是一种奢侈品吗?它的起源究应如何解释呢?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作品内容的创造性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在表达上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尝试将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与表演游戏用整合的方式来呈现,能让幼儿在熟悉的音乐旋律中和熟知的背景中,进一步体验音乐旋律的变化以及人物情绪等,实现音乐欣赏的真正价值,并能凭借表演游戏渗透美,在潜移默化、深入浅出的游戏中,萌发了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与音乐交流,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就必须走向多样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导,以注重发展个性为出发点.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潜在的音乐人才,而且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是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发展。通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音乐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基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而生成的情感与认识共存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想象力在音乐欣赏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受教者更好地理解音乐.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所说的音乐的耳朵是指音乐欣赏者综合的审美心理功能。要培养听众欣赏音乐的耳朵,首先要专注凝神发挥听觉功能,要进行丰富的音乐想象与比拟,还要具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欣赏对象,是因为人具备了欣赏这个作品的一定的主观条件,即“音乐的耳朵”,而主观条件的来源基本上是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7.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非空间造型性、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人们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把握都离不开听觉,没有听觉的体验就没有音乐欣赏。可以说,音乐是为了人的听觉而存在的。那么,是不是具有听觉的耳朵都能欣赏音乐呢?也就是说,音乐欣赏究竟是被动地接受呢还是主动地参与?一般人或许认为,欣赏音乐也就是听音乐,而“听”这一活动本身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对某一存在物的感知,是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只不过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感知某一对象,但是…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音乐.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音乐教育。”儿童对音乐作品听得愈广泛愈深入,那么他们对音乐欣赏能力就愈能快速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通过教育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接下来,笔者就音乐欣赏教学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意境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强调形象退隐、淡出,形成强烈的氛围,意蕴。在音乐表演中,意境有赖于表演者的情感体验与乐曲中描述的客观事物的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