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2008,(9)
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双边活动,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解决的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它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把学生引入一个理想的学习境界中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来组织教学,从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最终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思想品德活动课"这片崭新田地中,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需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更需要用全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去实践。不断认识和总结教学中的不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逐步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活动形式,并做到目标明确,面向全体,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机智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合情合理的活动中体验、思考,形成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4.
<正>"同课异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由经验背景不一样的教师,构思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彼此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真正体现的是教师的个性和风格,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阔教师思路,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课,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发展人格,培养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能力而进行的有计划地完  相似文献   

5.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实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科学探究式"教学将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所获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学的重心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的陶冶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放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8.
江红 《成才之路》2012,(32):16-16
现代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们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课型,提出多种教学、学习策略。"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里的实施,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也从"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转变成了"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以生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主导思想。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过时,因为这样的方式既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才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去提问,以问启知、以问促思,从而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论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为例,重点探析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更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坚持终身学习的必需.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我结合数学学科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数学教师角色要换位 数学教师以"组织者"代替"传授者":无论是课堂上进行落实知识点传授,还是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教师不再是解题方法的传授者,应该是发现解题方法的组织者,即组织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运用不同方式去发现知识及方法的形成;数学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代替师长的身份: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长辈,不再是板着面孔呵斥学生的传教士,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每一位去实现学习的目标.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以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合作小组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针对本班数学的层次,结合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组建适合本班数学教学的数学合作小组。其次,教师要以课堂为基础,建立合作小组学习模式。另外,教师要合理选择教法,要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关注程度与方式不同,学生的发展也就不同;反过来讲,学生发展的水平不同,教师关注的程度与方式也就有明显的差异.课堂研究发现,教师关注的常常是那些反应快、纪律好、成绩优秀、穿着整齐、长相漂亮的学生,容易做到"锦上添花";教师忽视、轻视甚至于歧视的是那些学习不积极、纪律较差、成绩落后、长相一般、不讲卫生的学生,不易做到"雪中送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关注那些发展"多、快、好、省"的学生,而且还要学会关注那些发展"少、慢、劣、费"的学生,重点与难点应该是后者.这就需要教师作为研究者,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通过专业发展来提高自己关注不同学生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学会关注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间接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原初事物"为中心进行探索与交流的一种教学。它具有三个特征:教师间接教导、学生间接学习、以探索和交流为主的教学实施方式。与直接教学不同,间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敏感性,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间接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如下策略:尽量呈现"原初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原初事物";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组织多元的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教学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运用主题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主题教学是改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注重师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关注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主题,再结合教学主题的需要去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还要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间接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原初事物"为中心进行探索与交流的一种教学。它具有三个特征:教师间接教导、学生间接学习、以探索和交流为主的教学实施方式。与直接教学不同,间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敏感性,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间接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如下策略:尽量呈现"原初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原初事物";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组织多元的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中重视思路教学,应该用"思路教学"引导学生去学习、去领悟和思索,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正确解决化学综合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具有内隐性,需要语文教师以专业的眼光去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学"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基于"学"的起点,对"本"的教学价值做二度开掘。不同年级同题异构应引导教师以"学"为基点,开掘"本"的教学价值:同中求异,同样的文本,面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同一篇课文,收获迥异;异中求同,不同年级都在"学语文",长智慧,落实共同的课程目标,追寻共同的课程核心价值;异曲同工,适切的才是最好的,当下学生能力缺失处、薄弱处,是重要的教学价值。以"学"为基点,以学定教,才能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起点上,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有新收获,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一种包含着认知性、文化性,甚至伦理性、存在性的实践活动。对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备课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路径。一方面,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要"从文本中来"。不同文本具有不同"期待视野",且语文能力有着"随文而教"的特点,教师备课时要去"贴标签"和"惯性知识"之蔽。另一方面,"到学生中去"是将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起点,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水平,反思"教什么"到"怎么教"的契合性,从而达成阅读教学备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