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克坚 《教师博览》2023,(18):68-70
合理搭建信息技术支架,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情境性支架、任务性支架、工具性支架以及创新性支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需求,缩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跨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质量,优化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形式。基于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支架搭建,能助推学生把握信息技术学习重点、攻克信息技术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师所密切关注的话题。对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动性,从而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得到切实提高。本文着重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在不断发展的微课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微课教学趋势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针对基于微课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每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潜心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探究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规律和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本文分析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武 《天津教育》2022,(3):147-149
<正>在我国教育改革越发深入的同时,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合理开发及运用好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但能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能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可见,十分有必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务必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自身的教育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的各项需求,  相似文献   

7.
初中信息课程虽然作为一门非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其重要性依然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上课轻松,但是终究不是学生玩电脑的课程,而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一直保持浓厚兴趣,教师教学的手段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消除学习疲劳,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精神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立足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对于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课堂中的有效性,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思考、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初中信息课堂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走进初中课堂并没有太多的年头,但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日渐重要.为此,我市在2007年开始进行了无锡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纵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的盛行,使得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和国家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作者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计算思维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应把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到关键位置,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倡导真实性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让学生学习之旅更加丰富灵动。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例,简要阐述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翁宗琮 《教师》2012,(36):47-48
文章基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拼图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特长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适应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希望能对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全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初中生学好信息技术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而言,其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迎合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开辟主题模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针对主题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进行分析,探讨开展主题模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效率提高,就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学习需求也日渐提升。因此,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还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则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加之教学模式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无法提升,这无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信息技术能力。因此,教师可将微视频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等素质类学科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首先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又高效有趣.学生需要在物理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参与到初中物理的学习活动之中,并且在实验操作中锻炼一定的个人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推动学生积极启发个人的初中物理学习思维,培养初中物理综合素养.本文主要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如何融入信息技术,从而打造更为活跃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信息课中,传统的程序设计,学生较难学习,而引入3D仿真虚拟机器人,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但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探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程序设计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对3D虚拟机器人课程感兴趣,能更有效地学习,最终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思维能力、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为例,探索3D虚拟机器人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今后人们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之一,初中阶段也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文章详细分析了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