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院生化制药专业与相关医药生产企业所建立的"厂中校"为依托,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初步总结出了"厂中校"的运行过程及重要事项,并围绕企业考察、学生选派、厂中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企业兼职教师库、课程考核及顶岗就业等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厂中校"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厂中校"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合作办学进行积极探索。为"厂中校"现代学徒制实践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转变办学思路、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把课堂搬到工厂、实施生产一线教学、探索"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四方共赢的招生招工方式、探索"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实施"厂中校"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所达到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厂中校"建设是经济建设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职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严峻就业环境倒逼的产物。文章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厂中校"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总结。校企双方建设"厂中校"的目标存在错位,现场教学的组织与企业正常运转的要求存在矛盾,企业岗位工作要求与课程教学要求脱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难以兼顾。建设好"厂中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的考核。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具有服务社会与培养职业人双重功能,这决定了"校中厂、厂中校"与社会企业之间有着天然联系,同样的"校中厂"、"厂中校"也不是单纯的教育和教学,它需要能具备企业的一些基本特性与特征,本文重点研究"校中厂、厂中校"如何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成效。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虽经多年探索,但因受多重因素——机制因素、教师因素、学院和企业方面因素等影响,在实施中遇层层阻碍。高职的教学定位,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影响"厂中校"建设的阻碍因素,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回归到学校教育和企业盈利的本质上,从而寻求校企合作的利基点,为日后合作"厂中校"建设,实现双方共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厂中校,校中厂等形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本文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厂中校实践模式为例,提出了校方、厂(企业)方、职业教育和产业(行业)研究机构、政府多方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平台,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共同管理"厂中校",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能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实现工作与学习的融合、技能与素养的并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化工程学院"厂中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将其单一的教学功能,拓展为具有教育培训、师资提升、资源整合、技术研发、专业定位、文化对接等综合功能的平台,丰富了"厂中校"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有很多典型的模式,"校中厂、厂中校"便是其中值得尝试的模式之一。"厂中校"已有较多的实践,"校中厂"目前仍处于不同角度与深度的探索。文章着眼于高职院校"校中厂、厂中校"实践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力求寻找改进之道。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为案例,探讨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的方法,提出依托"校中厂"形成"三共四双"合作育人机制、以"他方需求为中心"切入"厂中校"建设的措施、"旺入淡出"建立"柔性化"合作共赢方式及"互利互补"的校企合作"双主体"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阐释内源型"校中厂"、外联型"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作用。提出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观点。揭示并实施校企合作新的运行体制机制,通过"校中厂"与"厂中校"并行、搭建校企合作共育平台,使教学与生产有机融合,解决教学与生产矛盾,实现校企合作育人。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文章对"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背景分析,提出了当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为例,介绍了构建"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学改革的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特别是在专业技能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职院校当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通过"企业托管""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四定"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专业技能顶岗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与企业合作,关键抓住校企"共赢"为切入点,选好恰当的模式,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在实施上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文章从"厂中校"建设的内涵和原则出发,以创建皇冠学院为载体,重点介绍了"厂中校"建设中企业主体的选择,校企共同组建组织架构、讲师团,共建企业教学场所,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定向班,推行现代学徒制,以期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着重探讨"学院+企业"双主体实训教学模式,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式的实训基地,践行"实训形式企业化"和"实训内容产品化"的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地多点"厂中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充分利用多个企业资源优势,为人才培养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工学结合中存在的单个企业产品不能满足教学广度需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理论学习弱化、教学项目案例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可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开始我们对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实行了"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育人的创新,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校中厂"人才培养实践的同时,与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进行"一地多点、四段融合"的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以企业产品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建立厂中校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政治思想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文章分析了厂中校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五个机制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1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6届共6438名学生毕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作为"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院的"厂中校,校中厂,做中学,学中做"的12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2.5+0.5"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要通过实施"产业文化育人、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构建校企双主体课程体系、推行教学企业教学模式、建设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工程"等"产教融合"新途径,才能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记忆     
<正>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基于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认识,张謇身体力行,在南通兴办大生纱厂等实业工厂,后又在大生企业里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此后数年,又由学校开办床单厂和织造工作室。一方面沿用纱厂的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作为学徒操作生产。"厂中校、校中厂"是张謇率先提出并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图为初建时的大生纱厂厂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