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生成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任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认真备课、精心预设,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欲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促进知识生成、认知建构的作用,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和对生成的驾驭,而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结合点,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生成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任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认真备课、精心预设.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欲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促进知识生成、认知建构的作用.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和对生成的驾驭。而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结合点,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李冬青 《考试周刊》2014,(96):53-53
语文教师要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观念,更要注重挖掘教材,研究教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堂成功、有效的语文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又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就是理性地看待和评价预设与生成,从而使课堂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的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会得到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提问,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让教师措手不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前瞻性的准备——预设。而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碰撞后的新火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巧妙地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6.
正精心的课堂预设以及课堂活动的生成是能否取得较好课堂效果的关键步骤。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预设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保持非常清晰的思路,精准把握课堂动向;而课堂活动的生成,则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利用课堂上无意间出现的"精彩瞬间",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或拓展延伸。一、精心预设,促课堂瞬间更精彩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一目标同样符合语文  相似文献   

7.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生成强调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碰撞,情与情的感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在课堂中完全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学生的创造智慧泯灭其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会生成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灵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备课——以预设牵动生成 备课是动态延伸的过程,有始无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但强调动态预设并不否认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预设"错误",预约精彩生成;预设"问题",预约精彩生成;预设"弹性",预约精彩生成。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
赵倩 《江苏教育》2007,(8):40-41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任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预设,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一种平衡,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优化课堂结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是每位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此,我简述提高课堂效率的两点做法. 一、教师的"有效"引领 1.精心备课,做好课的预设,设计好教学流程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巧妙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知识的增长点,寻求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点,适时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注意知识的相关点,广泛涉猎资料,精心备课,做好课的预设,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还有如重难点怎么突破,利用什么教法,使用哪些教学辅助手段等.都要考虑到位,做到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12.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那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做周密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预设就是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因而我们应该关注精心的预设.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即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生成才更具有方向性和有效性;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目标预设要从确定性到灵活性,环节的设计从单一到多向.也就是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进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预设要着力如何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的生成有不可预测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关注生成.要有效地利用生成资源,合理调控课堂进程,努力营造一个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和谐统一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陈建英 《考试周刊》2014,(32):186-187
如果说课堂预设是一种教育领域的计划的话,那么课堂生成就是教育领域的市场经济;如果说预设是教师的思考的话,那么课堂生成资源便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习和思考的结果。学生的这种思考不是一种放纵的胡思乱想,而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实时生成的,它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开展创新。教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上抓住生成,深入浅出,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的。本文阐述如何让预设和生成碰撞出火花,为《科学》课堂教学赋予生命活力,打造精彩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虞洋 《时代教育》2012,(24):174-175
本文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思考分析在备课中如何精心预设问题,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以及如何把握生成的教育资源,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构建历史课堂提问的高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效面授是开放教育师生在面对面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的面授教学目标,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教与学过程和谐平衡、有效果、有效益与有效率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开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有效面授的设计策略是:展开师生交往与对话,构建有效面授环境;多维备课,精心预设面授课堂;以导为主,引领学生动态生成有效知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效激励与矫正;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差异性需要。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载体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满足个性需求,尊重个性体验,无疑能尽显学生个性.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目标"虽然要求教师"备"学生,但是备课时所"备"的学生是带有主观预测性的,容易忽视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意向,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上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数学课堂教学应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上的"生成",永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尽力减少因"预设"不周而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尽力使课堂"生成"多一些意外的惊喜,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课堂既需要精心的预设,也需要有效的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本文就预设的重要性、生成的必然性、二者的和谐统一性及对当今课堂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的途径阐述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