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文化”可谓是日本语言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世界文化范围内,象日本文化这样受“鱼”的影响如此深广的文化并不多见。本文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日本的谚语、俳句、诗歌、文学作品以及隐语等几个方面说明了“鱼文化”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文化被称为“耻文化”,它的根源是弥生时代稻作文化所必需的共同体意识、儒教思想、多神教等因素,并且给日本社会以深远的影响。同时“耻文化”在日语表现形式方面也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对语言的了解,可以加深理解日本的“耻文化”,以便与“罪文化”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文化被称为“耻文化”,它的根源是弥生时代稻作文化所必需的共同体意识、儒教思想、多神教等因素,并且给日本社会以深远的影响。同时“耻文化”在日语表现形式方面也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对语言的了解,可以加深理解日本的“耻文化”,以便与“罪文化”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摘要]悲情绪在各个民族文化中都有着自己的重要地位,但日本的“悲”文化在日本的审美精神及社会生活中占有其它民族中悲情绪所没有的极其重要且关键的地位,正确了解日本“悲”文化的来源及表现对于把握日本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日本的“悲”文化情绪来源于外部自然环境及内部信仰的共同影响之下,表现在日本文化、社会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日本“耻”文化的由来及发展进行分析,论述了受“耻”文化影响出现的自杀现象,认为日本人的自杀与“耻”文化有关,是受“耻”文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极端处理方式,“耻”文化是日本人自杀的一种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站在广义的书院文化这一视角,审视书院文化在古代日本的传承与演绎,一可以梳理出作为官立的大学寮;二可以提示出作为私立的大学曹司。日本不仅承袭了中国的汉字文化、科举文化、儒学文化,更承袭了来自中国的书院文化。不过,在经历了大学寮的“消逝”之后,日本教育逐渐呈现一种“本土化”的转向,也就是以“往来物”“有职故实”为教育内容,标志着日本书院文化的转型,亦为后来江户时代“书院文化”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日文化体系的特征、伦理价值的取向和自然观念的认知等方面各有特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封闭性与日本文化的流动性、实用性;中国“孝道至上”与日本“忠德优先”;中国的“天人合一”与日本的人、神、自然一体化。中日两国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只有理解异文化中的“异”,己文化中的“已”,才有利于我们对日本语的学习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的庞杂、多变是举世公认的,其中名目繁多的“道”或“术”实质是佛教观念渗入日本民族意识的产物。佛教“禅宗”的学说传到日本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对日本人的民族意识影响极大。“禅”的理念与“求道”的形式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道”,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道”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以禅的理念为依托,指导行道者潜心领悟事理及真谛。时至今日,佛教文化对日本文化乃至社会、经济、政治仍起着有形无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的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文化”等层面论证了日本对于中国的优越性,形成了独具特性的“日本优越论”。考察东亚史,这一优越论的形成,既有元日战争、明清鼎革之事的影响,又与江户学者对中国思想的认同、接受、质疑和批判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日本优越论”的深入发展,国学派学者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优越论取向,却把“日本优越论”引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凸显出这一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佛教“禅宗”的学说传到日本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并逐渐渗透到日本文化的许多领域,对日本人的审美观、劳动观、生死观等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禅”的理念与“求道”的形式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道”,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道”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其本质都是以禅的理念为依托,指导行道者潜心领悟事理之真谛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称漆器为“Japan”.即西方人以瓷器称“中国”,以“漆器”称日本.漆器、瓷器同根同源,为何西方人把漆器“送给”了日本,初听之下深为气愤,仔细琢磨之后,发现了问题.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与日本人对漆器的喜爱是相同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多么的喜爱瓷器,日本人在生活中就多么的喜爱漆器.漆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广为使用,漆器的在日本的“生活化”为本文分析的重点.通过对日本漆器“生活化”的探究,指出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对对中国漆器民族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复数的解释和记忆”颠覆既成的、统一的“历史的讲述方法”是1964~1967年前后大江健三郎最关心的问题点。本文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中心,从小说体现出来的“历史的叙述方法”中考察大江健三郎的历史意识,以及因这种历史意识的介入而达成的文化批评的情状。在《万》中,关于万延元年农民暴动的所有传承、记录、记忆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以特定的意图被讲述、被接受的,而大江所真正要抒写的绝非“历史”本身,而是重复着这种“历史”的“当下”。这部作品是深层次进行民族反思的操作.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唤起和对“历史意识”的追究来进行的对日本近代史的批判。大江健三郎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又开拓出了他身为“启蒙者”的又一条新路.即通过对历史的追究进行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3.
对‘本土’一词,日本冲绳人在使用与理解上赋予了超出词义本身的含义。由于冲绳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地理位置,在冲绳人眼中的‘本土’,不但是日本本土相对于冲绳的地理位置标示,也是冲绳形成不同于日本本土的独特日语特征,地域文化乃至冲绳人地域情结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按照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NHK(Nippon Hoso Kyokai)即日本广播协会,不仅是日本全国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还是指定的国家公共新闻机构。NHK不仅与日本气象厅的灾害监测网连成一体,而且还有自身独立的灾害信息采集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公众播报各种灾害信息。日本"3.11"复合巨灾中,日本应急决策管理及主要应急力量间协调有效,公众虽有"核灾"恐慌,但社会群体秩序井然,表现出特有的巨灾前"临危不乱"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均得益于日本NHK灾难传播的科学、合理、及时,都受益于NHK长此以往的安全预防文化的媒体教育。本文特别研究了NHK灾难传播管理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以及深入开展我国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德育,采用主情型德育模式教学,将学生的品德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位。教师打破以往"传递—接受"的德育教学模式,以"向导"的角色,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演出等"体验学习"方式,学会在德育过程中自我建构与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德育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也造就了学生的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日本所藏孤本《勋贤祠志》及2012年海内外围绕该孤本而发表的三篇很有分量的论文为基础,对天真书院作了细致的史料梳理和初步的史实考证.认为从“仰止祠”到“勋贤祠”,并非简单的名称之变,而实为内质之变.“仰止”推崇的是包括“立言”在内的立体的学者型的阳明形象,而“勋贤”关注的则是以“立功”“立德”为重点的事功型的阳明形象.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投降,从而使日本成为最后一个“无条件投降”的法西斯国家。但是通过日本投降的过程可以看到,由于美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利用天皇为其利益服务,日本的投降最终是以军队投降为限定,保留天皇制,实施间接统治为前提的,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为战后天皇制的保留创造了条件,徒有“无条件投降”之形,属于事实上的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8.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绝大多数作品产生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在《万叶集》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文学的气息。本文将以《万叶集》各期代表歌人为例,探讨一下他们的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存在,日本修学旅游发展模式较我国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日本主要通过友好城市互访和姊妹学校交流两种渠道,由政府出台法规规定旅程组织的细节,重视旅程安全管理和学习效果考察。日本在修学旅游组织模式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诸多经验对推动我国修学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