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丽温柔,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白娘子是家喻户晓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核心形象。李锐在《人间》中把这一形象重新塑造为,对人类和自然界中一切生灵具有博大爱心,为实现自己理想坚韧不拔的奋斗者形象。李锐通过白娘子形象的现代诠释,开掘了"白蛇传"故事的思想深度,为当代文学如何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白蛇传》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美女蛇"色诱"男人到白娘子为爱"殉情"的过程。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文对这一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奠定了美女蛇由"欲"而"爱"的基调,影响此后《白》的发展。其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增减,吸收了前朝蛇妻故事的一些因子,同时对前朝蛇妻故事的情节作了重大更改,运用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三叠式"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二是主题思想的转折性变化,前代蛇妻故事主要突出了"美色害人"和男子应该抗拒"色诱"的思想,冯文虽然也点明了教化主题,但正文中却体现了白娘子对许宣并非出于"情欲"而是饱含"爱情"的思想感情。正是冯梦龙本人的文学思想与情感倾向促使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巩固了冯文在《白蛇传》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戏剧家方培成的《雷峰塔》传奇,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爱情悲剧。作者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勇敢,对待爱情矢志不移的反叛者——白娘子。对于这一形象,该作品完全涤荡了前人对她的妖气化处理,赋予了她人的性格与特征。剧中的白娘子为了追求爱情理想而做出了激荡人心的反抗与斗争,最终却仍摆脱不了悲剧结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意义:揭露并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对女性追求美好纯洁爱情的钳制,对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压抑,对人性的禁锢和摧残。本文将从白娘子的美貌,为爱执著的斗争,以悲剧结局的深沉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白娘子这样一个妖所具有的人的性格以及她所表现出的人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灶书是流传于豫南地区独有的曲种,《郭丁香》是其代表性曲目。《郭丁香》通过一段曲折凄婉的爱情婚姻故事,对女性的情感与价值做出了形象的阐释。灶书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可以概括为美与善的化身、丑与恶的化身、传统道德的维护者,以及独断专横的统治者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拉斐尔以塑造众多栩栩如生、美丽纯洁的圣母形像而久负盛名,他的圣母像一改往日威严、圣神的母性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温柔、端庄、美丽的世间平民女性形象。拉斐尔从这些美丽的平民女性身上看到了一种永恒的美,并把这些女性看做是爱与美的化身和载体,在她们身上寄予了画家拉斐尔心中最美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拉斐尔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众多的花妖狐魅和书生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是作者爱情与婚姻观的反映。歌颂知己之爱,对人性的肯定;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明确提出“无以贫富论”的婚姻观;爱情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作者把她们塑造成一个个艺术典型,她们外表美和心灵美相统一,表现最突出的是痴情美。她们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她们是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中的法海,历来作为主人公白娘子和许宣的陪衬物出现,且多被定义为负面形象。李锐的新作《人间:重述白蛇传》却对传统白蛇故事做了大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也用别具一格的手法打破了"程式化"的法海形象,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打造出了一个焕然一新的"除妖人"。  相似文献   

9.
白娘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她的形象从作为色欲代码的蛇妖到多情、真情和痴情的女性,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白娘子形象的演变,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和精神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塑造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审美情趣、品味和理想的新追求。白娘子的形象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蕴,即中国传统文化把女性"异化"为非人类存在物,启发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在主流社会男权话语下女性的命运、心理、精神状态和存在方式如何更为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个富有浪漫主义悲剧的故事中塑造了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爱情意识、母爱意识、生命意识来分析《黑骏马》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大男子主义视角下女性形象的伟大,展现出女性美的崇高与悲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间传说《白蛇传》改编的《新白娘子传奇》,叙述了一个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深刻的生态美思想。它的生态美体现在一种打破原有陈规的束缚,对生命自由意志的追求,最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回归人、法、自然三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媒介的不断演化,揭示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形态丰富的故事传统。从故事史的整体上建立起《白蛇传》媒介因素的历史关系,口头媒介无疑是切入《白蛇传》故事传统的有效媒介形态,由此,不仅可以从媒介的角度建构一种故事观念,还可以深化我们对现代《白蛇传》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封三娘》是《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描写女性间同性爱的故事,尽管涉及禁忌,作者的笔墨却丝毫不涉淫邪,反而纯美深情,因为这故事在作者笔下,呈现出三种别样的美:纯情之美、无私之美、爱美之美。作者不单是在写同性之爱,更是在写爱本身、人性本身,透过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人性中深沉的爱和动人的美。  相似文献   

14.
良心是道德的最高法庭.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揭发丈夫偷情,间接导致丈夫被撤职、下岗并自杀,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我审判、自我归罪,拼命挣钱养家来赎罪,结果却落得被扫地出门的悲剧.方方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评判的可能性,激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而实现道德上的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15.
白薇是中国颓废主义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家之一.论文以白薇的坎坷人生经历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其颓废主义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从白薇的第一部剧作<琳丽>开始,美与爱的主题就开始显现.到了<访雯>,白薇就达到了颓废主义创作的顶峰.<访雯>与意大利文学家加百列·邓南遮的<死城>有着众多相似之处.爱、死和美是两部剧作中共同关心的主题;宝玉跟晴雯的绵绵爱意与里奥纳多跟妹妹玛丽亚之间的爱情都属非比寻常的兄妹之恋;两部剧都注重了对场景和情节的刻画,反映出颓废主义的精神特征.但是,如果从女性解放的角度分析,白薇笔下晴雯的形象已经超越了邓南遮的玛丽亚;同时,宝玉的形象又为亚莱桑特罗这个人物所不及.总之,白薇<访雯>的创作源头很可能来自邓南遮的<死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越,因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白蛇传>本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初始形成至今已历经变迁.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青蛇>为参照,借助其小说与电影剧本的两重性,通过对其故事新编及叙事策略的研究,动态观察白蛇故事在小说、戏剧、影视等方面整体重编的过程,管窥这一传说在人物重塑、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完成现代流变的.  相似文献   

17.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作为古典文学中人蛇之恋的典范,透露着人蛇之恋在伦理社会中的处境与其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8.
表现人性美好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核心之一。在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描写边远乡民身上那种自然、和谐、质朴、善良的性格来歌颂人性的美好,《边城》就是沈从文写得最具人性美的一篇小说。人性美在《边城》中主要体现在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并贯穿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