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认数教学中,充分发挥算盘的直观作用,按“物——珠——数”逐步加以抽象,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和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如在教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按照“物——珠——数”的逐步抽象过程引导学生认数,即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先用具体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数数,然后用算珠表示不同的实物,然后再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最后通过拨、读、写的练习,巩固数的概念,效果很好。又如教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同样先用  相似文献   

2.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基础上的,是多位数认识的又一次推进。教学时,必须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序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一、在数数中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在观察数位顺序表中明确四位分级的方法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一百是一千”的基础上,继续在算盘上拨珠数数(便于满十进一),“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在数数中,每一个计数单位在满十…  相似文献   

3.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延伸。教学中,要以旧引新,促进知识的迁移。一、以旧引新,建立数位顺序表在算盘上拨珠数数。10个一是十……10个一百是一千。继续拨珠,满十进一,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在数数中,边拨边问,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也都是计数单位。每一个计数单位满十,便出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按计数单位从小到大。从右到左的顺序怎样排列?边问边写出亿以内的数…  相似文献   

4.
将珠心算融入数学课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前准备中"玩"算盘,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识珠、认数相结合,可促进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同堂双教,可使学法多样化;"以珠促口,珠笔结合",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相似文献   

5.
“三算结合”教学,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算盘以一种很形象直观的计数器出现,要比过去学生数指头、数小棒的形式好得多。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抽象的数常常是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借助算盘让儿童反复拨珠,由一次拨入一颗,再拨入一颗,使学生清楚的看到2是由二个1组成的,这  相似文献   

6.
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流行一个提法,叫做教师讲课“讲深讲透”,以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法宝。殊不知,这样以讲代练,替代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练习挤到了课外,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因为讲过了头,也常常给后继教学带来困难。现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为例说明这一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中,有些老师从过去提倡的“讲深讲透”的要求出发,往往把教学要求不适当地提高到认识一万和万以内的数。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热记最初的五个数位的数位顺序,即“个、十、百、千、万”。学生对这五个数位先人为主,印象很深。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上述的教法是不顾后继教学的“捞青”做法。这样做,把认识万以内的四  相似文献   

7.
[导学课题)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内容主要包括:三、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算盘的认识,在算盘上拨出万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等。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是数接近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数,以及读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教学关键是借助直观手段使学生正确理解数位的意义及熟记数位的顺序。[导学设计)一、直观演示夯实基础教材中的例回、2‘3与例7‘8、9两组例题依次为认识计数单位、数数和数的组成,这些内容是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教学时要充分运用直观…  相似文献   

8.
一、“三算教学”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的概念及运算是通过直接感知,形成表象,再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过程。“三算教学”从儿童入学起,就用算盘作为直观教具和学具,教师指导学生拨珠认数、看珠写数、看珠读数、想珠写数等,通过眼看、耳听、手动、口读、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认知过程。由于多种信息从不同渠道刺激大脑,大脑对多种信息的分析、判断,中枢神经发出外导神经行动的信号,手指的动作,……这样,在认识过程中,运动器官、视觉神经、语言中…  相似文献   

9.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册已学会由1数到20,初步知道10个一是十,以及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识。第二册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认数从20扩展到100,要掌握数位的初步知识。下面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谈点看法。一、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学生运用小棒图来数数,形象、直观。通过一根一根地数到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知道10个一是一个十,再十根十根地数到一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让学生从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掌握这两个单  相似文献   

10.
由于算盘这个教学工具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又是一个现成的数位表,所以利用算盘可解决教学中某些难于解决的问题。多位数的退位减法中,在进行整千、整百的数减去一个数的教学时,如1000-425,可利用教学算盘退一当十,在千位上退一,一个千是十个百,在百位上拨上10;又在百位上退一,一个百是十个十,在十位上拨上10;再在十位上退一,一个10是十个1,在个位上拨上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3、64页中的例7、例8、例9,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和练习三十二中的第1、2题。教学要求:1.通过数绘图纸上的方格,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借助算盘和数位顺序表,掌握四位数的读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份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十进制计数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减法的定义,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导学设计)一、以旧弓l新启发学生归纳整理计数方法1.教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和数位顺序时,先复习已学过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然后列举实例说明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要碰到比亿大的数,并在算盘上启发学生边拨珠、边数出: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教师指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就可以…  相似文献   

13.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本册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购物(认识元、角、分)。教学100以内数(第一单元)的组成,要让学生经历数一数的过程。例如,第2页的“数铅笔”可以让学生独立的数,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数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每一种数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各种不同的数法,更能丰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内涵。如2支2支地数,50个2是100,5支5支地数,10支10支地数10个十是100。认识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已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徐颖 《贵州教育》2014,(6):34-36
教学内容人教社2012年实验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页、37页及39页练习八第5—8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数不同颜色的纽扣数量”,引出100以内的数该怎样读写。由用小棒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数,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百位这三个数位的名称、顺序以及数位表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9。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够熟练地读万以内的数;3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读法。教学难点:读中间有两个0的数。教具学具:投影仪、算盘。教学过程:一、复习1.先说说下面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3756092802002.写出下面各数。四百三十七 三百零九 五百一十3.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每个数中各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再…  相似文献   

17.
“上几去五进一”这类口诀? “上几去五进一”这类口诀是在本位相加满十、但不能用“去几进一”的口诀时用的。这类口诀拨珠动作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类口诀的意义。例如,在教学8+6时,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盘上的6是由一个下珠(1)和一个上珠(5)组成的,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当加6不能直接用“六去四进一”的口诀时,可以把加6分解成加1和加5,即8+6=8+1+5。8加1得9,拨珠动作是“上一”;9加5得14,拨珠动作是“去五进一”。所以,8+6拨珠动作的全过程是“六上一去五进一”。在此基础上,根据算盘上的7=2+5,8=3+5,9=4+5,可以类推出“七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2.知道千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记住数位顺序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认识近似数的意义,区别“改写”与“省略尾数求近似数”这两种方法及所使用的不同的连接符号。(二)理解1.理解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如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在亿位上表示2个亿。同时让学生理解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2.理解“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课前思考】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数位表”上摆“珠子”的操作活动.写出所摆的珠子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课前我进行了学情调研。  相似文献   

20.
<正>内容本质在认识10以内的数及10的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将20以内的数作为一个单独的认数阶段,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认识数位的作用虽然学生在认识10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到它是一个两位数,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但是通过对更多十几的数的认识,学生能体会到数位对于记数的作用。其中,11最为典型,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但这两个1表示的位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