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反讽手法在这部小说中运用得也最为成熟。本文在全面介绍奥斯汀小说反讽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爱玛》这部小说。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做出具体分析,分别是:人物言语行为的前后矛盾与重叠反复、故事叙述过程中设置多重陷阱、情境设置巧妙离奇,使读者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体会《爱玛》中反讽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是一部叙事文佳作.小说时而从女主人公爱玛的视角观察各种人物和事件,时而又让明察秋毫的叙述者跳出来做些解释和说明.这种视角变换的叙事技巧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不仅控制着读者的情感,消除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在悄然不觉中站在人物的立场,接受其缺点,进而喜欢她,而且也为读者创设了反讽的语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反讽的三个层面——修辞反讽、戏剧性反讽、哲学反讽——探讨《爱玛》的反讽艺术,表明《爱玛》是一部具有深刻的反讽张力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汀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写作风格独特而著称,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爱玛》以其暗藏智慧的妥协艺术,不露声色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作品巧妙地运用含而不露的作者型女性叙事策略和独特的女性视角,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成功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和篇章结构的反讽手法等充满艺术个性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使《爱玛》一书充满女性妥协的魅力,既有平衡的美感,又具有独特的内在张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爱玛》的美学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反讽结构。本篇论文用具体实例分析了小说的情境反讽,并借助图示理论中的阅读法和小说理论中的视角点解释了情境反讽形成的原因,丰富了小说《爱玛》的反讽研究,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原著、作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骆谋贝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1):61-63,77
简·奥斯汀历来被人们称为十九世纪初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爱玛》更是奥斯汀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反讽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在创作手法上的显著特色,包括语言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性反讽。通过多重反讽手法的运用,奥斯汀批判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和婚姻现状。  相似文献   

7.
<爱玛>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简·奥斯汀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上,而且也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爱玛>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爱玛》是简·奥斯丁最优秀、最成熟、最能代表其风格的小说作品。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反讽大师。《爱玛》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评述。基于此,就小说中的"自由间接引语"这一人物话语表达形式进行剖析,运用认知语用学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爱玛》中的反讽话语,探析其中蕴含的情景反讽,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以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以期进一步验证基于关联理论的反讽话语观理解文学作品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关联理论对反讽话语的强大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被世人称作"散文中的莎士比亚"。笔者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对其小说《爱玛》进行解读,得出其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对反讽结构的艺术性构建上。作者通过将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作为反讽的对象,逐渐将一个从幼稚中走向成熟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故事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反讽作为一种生活交际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受到修辞学家,文学家以及语言学者的关注。反讽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然而,对于反讽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该论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爱玛》两译本对反讽句式的翻译,认为将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小说反讽的翻译中,可以促使译者注重翻译过程中的风格对等,也有助于提高译者对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从而提高小说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爱玛》是简·奥斯汀所写的第五部小说,也可称为她的巅峰之作——其写作手法更为成熟,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更有深度。从小说样式来看,该作品可被定义为成长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爱玛起初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富家小姐,她经常对别人的感情,尤其是她贴身侍女哈丽特的婚事指手画脚。小说以爱玛的"乱点鸳鸯谱"为情节推动力,详细描述了爱玛在经历了一系列错误后逐渐走向了成熟,尤其在人格和道德上成长较大。在对爱玛的成长进行描写的同时,作者的笔触也记录了小说的另一女性人物——哈丽特的成长,她的成长作为爱玛的成长镜面投射并给予有力的支撑。本文将首先介绍成长小说,进而分析在该小说中主人公爱玛所经历的三个成长阶段,并从社会和道德的角度分析其成长的原因与局限性。最后旨在告诉读者女性的成长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反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多从违反合作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对反讽有关的语境信息重新分类整合,并以著名反讽小说《围城》中相关语料为语篇分析对象,分析语境信息的激活,理解反讽意图。通过对语料的详实分析,研究发现语境信息的激活有助于识别反讽话语,展现反讽艺术的独特魅力,抨击社会中滑稽、落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爱玛》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最成熟的作品.解读《爱玛》,可以从中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简·奥斯汀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的代表,其代表作《爱玛》更是被认为是奥斯丁最成功的作品,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文章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出发,阐述了小说《爱玛》的创作背景,针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一些性格特点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是叙事诗,根据中西叙事学理论,从诗歌叙事结构、叙事聚焦、叙事感官、叙事时空、叙事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诗歌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技法,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擅长从女性心灵深处探寻女性成长的规律。在她的名作《爱玛》中,奥斯汀从多个层面呈现女主人公爱玛的成长。与此同时,简·奥斯汀进一步将教育的重要性引入爱玛成长过程,实现自我的救赎,从而确立了其小说中主人公特有的成长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爱玛》是奥斯汀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8.
语境与《红楼梦》中的反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context)对理解语篇语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反讽是典型的利用语境来推断意义的修辞手段,它对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本文试运用语境来解读《红楼梦》中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反讽,来探讨语境理解文学作品语言的理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刘洋 《英语广场》2023,(18):68-71
约翰·霍克斯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小说《第二层皮》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主人公斯基泼对自己“毫无掩饰的历史”的回忆,重构了他所经历的黑暗暴力的旧世界和和平美满的新世界。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中用到的结构反讽、不稳定反讽、浪漫反讽等反讽手法,重构了斯基泼天真迟钝的退役海军军官形象,进而探究后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不确定性以及小说中人们内心的麻木与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20.
《觉醒》通常被认为是一部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是对《一小时的故事》所表达的女性自由解放思想的深化,但申丹却从《一小时的故事》读出了反讽,故有必要对《觉醒》中的反讽加以分析。从情节反讽和结构反讽两方面对《觉醒》进行解读,发现作品对埃德娜在追求自由独立中所表现的盲目和冲动持保留和批评态度,并通过对埃德娜的反讽强调女性主义运动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理性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