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中的过渡好比桥梁,有了它,文章才能前后贯通、思路顺畅、脉络清晰、浑然一体。文章通常在以下几个地方安排衔接与过渡:一是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分到总、由具体到概括的开合处;二是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三是表达方式的转换处,如由叙到议或由议到叙的转换;四是表示时间或地点转换的关键处;五是记叙方式的改变处,如采用倒叙、插叙等的起止处。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篇议论文,只叙不议,则是论据的堆砌;只议不叙,又会流于空洞的说教。优秀的议论文,往往要做到叙议结合,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夹叙夹议"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叙"的是事情,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它要和议论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3.
上一期我们讲了《夹叙夹议的写作要点》。其实",叙"和"议"在作文中的具体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夹叙夹议"是一种用法,"先叙后议"则又是一种用法。所谓"先叙后议",就是先描写、叙述具体的人和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顺理成章地发表议论和感想。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倒过来,变"先叙后议"为"先议后叙"。不过那是下一讲的内容,这一讲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4.
一篇议论文中,议论和叙述的关系,就好像红花和绿叶的关系,叙为议陪衬,议为叙点睛,叙为议之表,议为叙之魂,无叙而议成为无源之水,无议而叙则精髓得不到发掘。由此可见,在议论文里,叙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在现实写作中,不少同学要么叙述太多,喧宾夺主,以致文体混杂;要么叙述太少,空洞乏味,致使文章干瘪。那么,如何才能让叙述成为议论文中一支出奇制胜的轻骑兵呢?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大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这句话,那么,如何“摆事实,即如何举事例论证,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它包括选例、引例、叙例、议例几个步骤。选例就是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新鲜而又典型的事例;引例就是用过渡性的语言引用事例以证明论点;叙例就是简练、概括地叙述事例,以能反映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议例就是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以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相扣,达到水乳交融。笔者在这里主要谈谈叙例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  相似文献   

6.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一些叙议结合的文章,也写过一些叙议结合的作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读过的文章中,在你的习作中,叙和议的比重是否都一样?为什么有些文章“叙”的比例较大?为什么有的文章“议”的成分较多?为什么有的文章“叙”和“议”的分量差不多?“叙”和“议”的比例的多少到底由什么来决定呢?好,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读后感两篇》,体会两位作者的感情,从两位作者的写作中,明白一点决定文章中“叙”和“议”比例大小的道理。(板书:读后感两篇)  相似文献   

7.
在议论文中,叙、议本为一家,具体地说,叙为议之表,议为叙之魂,叙为议蓄势,议为叙增势。无叙而议成为无源之水,无议而叙之精髓得不到发掘。由此可见,在议论文里,叙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是叙多议少,缺乏对材料的透彻分析,这样议论就显得苍白而无说服力,请看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夹叙夹议     
李阳海 《初中生》2009,(6):24-26
[一技]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初四册基本篇目教学卡片安徽莫家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内容要点:1、听说塔倒2、希望塔倒3、欣喜塔倒4、惩罚造塔者5、评论塔倒二、叙议结合:一节:以议为主二节:以叙为主三节:以议为主四节:以议为主五节:以叙为主六节:以议为主七节:先叙后议八节:以叙为...  相似文献   

10.
《请穿一双合脚的鞋》是一篇一事一议,蕴意深刻,文思出新出采的哲理散文。文章以小见大,因鞋阐幽,立意高远。从一个令人酸然发笑的生活小故事引出一段人生多层面的哲理思考:鞋—人生追求—术业专攻—追求目标的大小适度。在表达方式上,先叙后议,叙议粘合,互为表里。基本是:“叙—议—叙—议—叙—议”的格局,文路清晰。尤其是思维缜密,环环相扣,呈递进式沿着“请穿一双合脚的鞋”的主旨方向向纵深铺开。读文如乘舟顺流而下,明理无懈可击:鸟、鱼的不同追求(类比推论)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具体、递进)追求目标的适度和改变。就连具体事例也运用了…  相似文献   

11.
《五人墓碑记》一文 ,既叙且议 ,叙议结合 ,相得益彰 ,使行文摇曳多姿 ,富于变化 ,主题鲜明突出。1 叙中带议。第一段记叙五人因“激于义而死” ,所以苏州人民为他们厚葬、修墓、建碑的全过程 ,侧重于叙述。在本段末尾 ,作者适时地进行了议论 ,突出五人之死的惊天地、泣鬼神。草野出身的五位义士 ,地位卑微 ,但死后却十分显耀。而那些达官贵人 ,“死而湮没不足道” ,充分显示了一个死得重于泰山 ,一个死得轻于鸿毛。如此议论 ,与叙述紧密配合 ,含蓄隽永 ,促人深思 ,耐人寻味。2 叙后发议。前四段重在记叙 ,后两段在前四段记叙的基础上重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结合课文的特点,教学《卖柑者言》一课,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我设想了如下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阶段,可先引导学生释题,“卖柑者言”不应理解为卖柑者的话,而应理解为“言卖柑者”,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同一结构,同一类型,“说”是文言文的一种体裁,这类体裁的文章,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有以议开头,以叙殿后;有先起叙  相似文献   

13.
【原文】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分析】先叙后议就是先叙述具体事实,最后引出结论、揭示题旨的方法。先叙后议,要叙议相联,叙议相生,议从叙出,有感而发,不可离开所叙事件空发议论。先叙后议,叙事是文章的主体,而议论却是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结穴”,至关紧要。这类文章,议论往往构成结尾,尾声以结束  相似文献   

14.
上好的记叙文必须要有议论,这是大家的共识。问题是如何议论法?教科书上强调说:适当。这种极为宽泛的说法.实际教学与实际行文都很难把握尺度的。我根据20余年作文教学的实践,就“适当”的议论,谈一些认识。 先谈一下议论的位置。关于位置,传统说法有三:一是先叙后议;二是先议后叙;三是央叙央议。这三种  相似文献   

15.
因事明理的文章,理由事发,事为理叙。它讲究事与理、叙与议的浑然一体,不着斧痕。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正是这样的一篇妙文。作者在简明平实的叙事中为议论巧设埋伏,看似闲笔处却尽显匠心,真正做到了事理、叙议的  相似文献   

16.
初三语文第六册第六、七单元共选编八篇文言文。学习时,同学们除注重字、词、句的对译,文章的思想意义、写作技巧等基本内容外,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关于“说”和“表” “说”是古代文体名,近似于现代文体中的杂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即借某事或某现象表达作者的见解;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叙是议的基础,议是核心。例如《捕蛇者说》一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  相似文献   

17.
一、格式:叙议结合如果一定要说随笔的格式,那么从事件的叙述到由事件而引发的思考就是最自然、最普遍的格式。对事件的表述,记下了思想的源头;对事件的思考,提升了事件的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咏史诗注意情境的构造、细节的选择;并用多种组接方式与推拟虚设的手法,在“唐人中另开一境”;特别是叙中含议、托事而议、托理而议,为宋代及往后咏史诗“议论之祖”,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写议论文,心里头有一些事例,却不知如何取舍;脑海里有自己的想法,又不知如何阐述。确实,议论文的叙和议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叙多了,议少了,很可能就不像议论文了;议多了,叙少了,文章往往又会流于空洞说教。如何处理好议论文的议和叙呢?笔者认为,叙要叙得精练,议要议得精当。  相似文献   

20.
于丹 《当代学生》2011,(6):24-25
悦荐作者没有纯粹地叙述故事,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边叙边议,叙议结合,轻巧地达到了说理形象化的效果。推荐人:上海理工大学二附中高二陈晓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