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CTV的《百家讲坛》是一个学术性栏目,可自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节目播出后,其收视率竞居高不下,而喜欢易中天的观众还包括许多原本不喜欢历史的青少年,这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单介绍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和前人对《三国志注》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史学史价值和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的价值三方面对《三国志注》的历史文献学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国志》的注文同正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史料价值。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史学史上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与汉末以来注释家着重于名物训计的注释有着明显的进步。同时裴松之发展了历史考证学。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了神医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方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通过对《三国志·华佗传》的仔细研读,华佗似乎在性格方面存在着自命清高、意志不坚、倔强任性、性情稍显急躁、不够细心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新《三国》,探讨现如今历史剧翻拍的走向及趋势,分析这种现状对社会和人们产生的影响,讨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呼吁作为当代电视人,如何利用主流媒体引导受众正视当代文明,发扬传统文化,并提出历史剧翻拍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那个朝代、那个历史时期,都没有三国时期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人们所熟知、所喜爱,这归功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和普及。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近期中央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讲坛类节目,如“易中天品三国”等播放,把民间的三国热不断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社会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评之为“七实三虚”,大部分有史实依据.《演义》涵盖了从东汉末豪强混战到西晋灭吴,历时九十多年,各路豪强为占夺地盘,争战不断,全国人口低谷时比东汉末减少60%.以约4400万人生命的代价形成三分局面,说不上正义性属于何方.各方逞勇斗智,奇谋百出,尽显武勇、诡略之极致.富有戏剧性和智慧、人性等教育意味的三国史事人物,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特别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盛,“说三分”是最受欢迎的说书节目,进而加上皮影戏、演唱并发展为杂剧,故事更丰满,人物特色更突出.说书的话本经加工成“评话”,现存元代至治年间所刊《全相三国志评话》回目与《演义》大体相符,罗贯中当是以此为基础,根据史书并杂采野史资料进行创作.现知《演义》的早期刊本为1494年本,距罗氏在世已约百年,学界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尚存歧见.  相似文献   

7.
以<武帝纪>为例,豹窥一斑地说明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文的文献价值.<武帝纪>注重于军政大事的罗列,构成为从<三国平话>到<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前半部的主线,以及历史学界正面评论曹操的素材.裴松之注文虽然被批判为"颇伤芜杂",却为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提供大量令人惊悚的情节和令世骇闻的警语,成为将曹操的形象引向反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朝代更替可能会对档案保护带来严重的破坏,致使档案残缺不全,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档案史料的保存,但是另一方面,朝代更替也促进了档案工作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22日,由中央电视台主持的"易中天<品三国>书稿竞标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全国有13家具有正规资质的出版社参与竞标.最终,上海文艺出版社以首印55万册,版税14%,三年内保底印量20万册,成功竞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三国文化在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受容过程。受大众文化影响,不同的传播媒介给三国文化传播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从大众小说到漫画、电子游戏等,三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开始走向娱乐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应当利用新的媒介手段保护和传播中国的艺术精粹,使三国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由于早期的《史记》注相继亡佚,《史记》三家注成了唐及唐代以前仅存的三部《史记》注作。《史记》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辨正,阐幽发微,从而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在版本形式上,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史记》三家注本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史记》本子。可以说,《史记》三家注在《史记》版本学和注释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于垚 《新闻世界》2009,(7):65-66
本文选择近两年来引人关注的传媒丈化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结合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分析了《百家讲坛》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奇观的原因,并对这一由媒体制造的奇观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邓勇 《视听界》2010,(4):74-76
一、《三国》热播,电视剧衍生价值凸显 电视剧历来是播出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5月2日,新版《三国》在重庆、江苏、安徽、天津四家卫视同时播出。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用以指导城市发展思想、行为准则的隐形或显形的价值体系。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①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王涛 《声屏世界》2009,(3):68-68
赵本山领衔的小品《不差钱》可谓是春晚笑味十足的节目。然而,这些会心和开心的笑料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上流行的两大丑陋文化,一个是人脉文化,一个是面子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7.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8.
赵嘉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144-147
作为其第二部补史艺文志,姚振宗的《三国艺文志》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其成就与不足作为姚氏目录学思想实践的一部分亦应当予以重视和研究。通过对姚氏补史艺文志的成就与不足的分析,揭示出姚氏目录学思想的特点,亦可体现出清代补史艺文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宫旭 《新闻传播》2007,(10):66-67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完成的12集大型电视记录片《故宫》播出后,受到了整个传媒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与文化现象。《故宫》激发起人们寻求历史、探寻深厚文化底蕴的情绪。故宫不仅仅属于北京、属于中国,还属于整个人类,当前的盛世中国应该以磅礴的气势承担起向世界传播灿烂辉煌的中华经典文化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