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理集中体现为礼法精神,这是与西方法理的一大感象区别。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诸法合体,刑民不分,以刑为主。民事法律制度落后,官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不发达。民事矛盾的大量存在为民间纠纷自生自长的解决方式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中国人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的处事方式使调解在中国民事纠纷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形成了调解法理。调解法理集中体现为礼法精神,调解将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所追求的效果是息讼,以至无讼,这正反映了中国的礼法精神。调解与中庸之道切近,包容精神相通,调解的核心内涵与中国传统法理的价值追求相切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调控社会的模式历经了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转变,过去单纯依托(信赖)法律(或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定纷止争的一元思维,即诉讼全能主义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一些国内研究纠纷解决机制的学者也将学术视野从诉讼全能主义转移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上,但一元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之争从未停歇,诸如"诉讼胜于一切"司法绝对权威"多元化解某某模式"等观点及路径层出不穷.笔者在结合村寨调查基础上,深入对比两种机制的优劣,认为多元更适应时代之变革现状,并提出了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近年来在世界司法程序中可迅速有效解决纠纷,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节约司法资源缓解诉讼延迟的一种新方法.我国在相应的立法上没有完善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制度,本文基于我国的现状,对多元化解决民事纠纷机制作出分析以及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更好的完善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地处理民事纠纷的多元化并行的多种运行体制,但现有研究没有把人民调解放在应有的地位,而是重在研究仲裁与诉讼的优势。各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不同,对其他国家法律的移植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没有相应的社会环境与配套制度,移植过来的先进法律仅具有观赏性而不具有实用性。在多元民事纠纷处理机制中应当更多地挖掘本土文化的有益部分,使区域习惯在多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得到有效运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过程中其纠纷日益复杂化,与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也逐渐多元化。同时,作为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国家法律制度在当今的农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法律与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共同建构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纠纷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对人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这些纠纷一般通过行政处理、司法解决与社会化三个途径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行政处理机制存在四个问题,即立法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专门环境纠纷处理机构缺乏、行政处理方式多样性缺乏、环境纠纷行政调解缺乏强制执行力.需要通过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设置专门的环境纠纷处理的专门机构,行政处理方式应呈多样化,赋予行政处理结果以强制执行力四个方面来重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行政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石牌制度是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之一,主要存在于广西境内的瑶族,尤其以大瑶山石牌制度为代表。从解决民事纠纷的非诉讼程序角度上看,我们把石牌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实体法与诉讼法的一种结合体。同时,石牌制度也是瑶族民间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乡村纠纷是制约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解决乡村纠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发生在H县D村的一起收购合同纠纷化解的描述,剖析H县政府在本次乡村纠纷矛盾化解中采取的方式与方法,探索运用危机传播理论中的"5S"应对原则化解乡村纠纷的方式,进而阐明第三方"政府"在解决乡村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对建立长期有效的乡村纠纷化解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制度自建立以来便在纠纷化解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控制矛盾、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一方面,农村社会对人民调解的现实需求大,另一方面,农村民众对人民调解的认识程度较浅。这一现实矛盾事实上困扰着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遂本文以新疆某地农村社区为个案,以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实践层面论述农村社区村民对人民调解的认知及认可程度,以期对农村人民调解法制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基层政府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机制存在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机制不配套、人员素质不高、动力不强、基础工作不牢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基层政府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合理分类,提高化解质量;健全机制,扩大化解效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化解水平;普及法律教育,夯实化解基础;健全制度,提升化解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民事纠纷,环境纠纷在理论上具有可仲裁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使其明确化。与一般仲裁制度相比,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在基本原则、仲裁协议、仲裁程度、仲裁管辖等方面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制度构建以满足高效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民事纠纷,环境纠纷在理论上具有可仲裁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使其明确化。与一般仲裁制度相比,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在基本原则、仲裁协议、仲裁程度、仲裁管辖等方面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制度构建以满足高效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生活场域,也是教育文化场域,是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目前,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在理念共识与功能转型、党建机制与育人体系、主体协同与治理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通过"一站式"建设弥补育人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强高校学生社区"一站式"综合管理模式创新,应抓住五个关键,即以战略思维驱动功能多向拓展,以系统思维驱动育人机制创新,以共治思维驱动多元主体协同,以平台思维驱动服务供需匹配,以互联网思维驱动治理效能提升,从而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形成共建、共享、共通、共融的新型师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将在一定层面一定范围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呈现,如何应对并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和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调处机制势在必行。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建立和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法律调处机制的现实意义,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解析化解社会矛盾法律调处机制的路径,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达到社会矛盾的法律有序调处,以从根本上、多渠道、多角度地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社会纠纷纷繁复杂,单靠任何一种纠纷解决机制是无法解决所有纠纷的,从诸多法学理论中提炼出来的法律多元理论就展现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将法律多元的理念引入到纠纷解决机制中,恰当地适用国家法律与非国家法律,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置于与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平等的地位。在坚持司法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科学地分配司法资源,构建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使各种纠纷解决机制合理地组合并高效运行,最终使得社会纠纷的解决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福州滨江假日社区业主维权行动表明,业主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良好社区治理有赖于形成信息披露机制、利益平衡机制、社区民主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由于自身不足和外部约束难以平稳运作。应当尽快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利益表达协调机制,责任监督约束机制和矛盾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治安调解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从执法规范化的视角来看,在治安调解实践中,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较为模糊、公安民警的治安调解水平不高、治安调解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导致公安机关的治安调解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文章针对在治安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切实有效地提升治安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18.
海峡区域投资的逐步深化,呈现出准人性、运行性和发展性三大新纠纷高发态势。相较于传统刚性纠纷解决方式,因文化差异、政策法律冲突以及解决成本等因素,使得柔性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倘若适用既有的国际仲裁,又存在难以有效解纷的缺陷,故而,寻求区域内专属投资纠纷解决机构的设立,夯实多元化柔性纠纷解决方法,将是实现海峡区域投资纠纷化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中,十九大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了新的部署。"共治"二字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社会已不再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管理,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如何化解居委会工作困境,发挥其自治作用已成为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实证研究,以郑州市G街道居委会为例展开问卷调查,结合对其工作人员及居民的访谈,深入了解居委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探讨如何化解问题,力求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民事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以行政调解、单位调解等纠纷机制越来越力不从心。面对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颁布法律赋予民权,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面临巨大考验。如何能够使民事纠纷有效、迅速地解决,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从分析我国现有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入手,对各种机制的利弊加以比较,指出在我国应积极构建起以调解、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为中心、以法院(公力救济)为后盾的多元化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