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丰的新闻策划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华 《新闻知识》2000,(10):12-13
6月26日,笔者在北京《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现笔者根据采访录音并结合文献资料,试对艾丰的新闻策划观作初步整理和阐述。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①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范长江,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提起穆青,他笔下那十个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然而,对于名记者艾丰,我们却很难以哪一个作品、哪一个人物来指代他的新闻成就;这是因为他的新闻作品取胜于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也不能仅仅称为风格,很多人认为,艾丰的作品实际上体现出新闻界的一种发展趋向。被称为学者型记者的艾丰,新闻采访写作均体现出思考和研究的特色。在《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里,艾丰曾写了一篇感想《做思考的笔》,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正道出了艾丰新闻作品的成…  相似文献   

3.
很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翻阅其数十万字的经济报道作品,感到艾丰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其经济报道模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然而,认真体味就会发现片L根于艾丰头脑中不变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其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因此,了解艾丰的经济报道观念,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读他的经济报道的钥匙。一、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无疑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  相似文献   

4.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5.
艾丰的新闻策划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6月26日,笔者在北京《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现笔者根据采访录音并结合文献资料,试对艾丰的新闻策划观作初步整理和阐述。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①。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时的毕…  相似文献   

6.
艾丰:1938年生,河北省玉田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硕士学位。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他致力新闻学研究,依托新闻岗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名牌战略”多项活动。(图为艾丰按照)  相似文献   

7.
艾丰曾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这样的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自己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记者兼专业学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自身做“全”了学者型记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四月,全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在郑州召开第一次学术年会,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论文《关于多侧面报道的思考》。四月二十四日,艾丰同志又应我省新闻学会和省记协的邀清,讲了“在工作中考虑的几个问题”。其中之一仍然是多侧面报道问题。鉴于他的论文已在《新闻与写作》杂志上发表和口语化的报告更接近读者,这里我们将他的报告录音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10.
辛华  梁瑜虹 《传媒》2003,(4):18-19
艾丰是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全国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奖章获得者,历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等职务。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中国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主要作品收进他的新闻作品集《思考的笔》和《经济述评自析集》。近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传媒界感兴趣的诸多问题采访了艾丰先生,其中他对传媒人成才的一些看法,使我们得到了一种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个新闻人的天地能有多大? 就从艾丰说起吧.从新闻人的角度看,我认为艾丰堪称当代中国第一“大”记者.1961年,艾丰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1981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就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时,他说,担任经济部主任要具备三个条件:对全国经济有一个总体把握;在若干经济领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善于把经济转化为新闻.他把自己的新闻之根深扎在经济的土壤里,以大胸怀想大局,以大视野抓大事,以大思路说大理,以大手笔做大新闻.  相似文献   

12.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4.
“宣传性现象”这一概念,是艾丰同志在《新闻战线》1985年第11期中提出来的,今年第3期《新闻战线》又刊登了艾丰同志《再谈宣传性现象》的文章。今年的第6期《新闻战线》刊登了卢纯田同志的《“宣传性现象”是非科学概念》一文,认为艾丰同志提出的“宣传性现象”是缺乏确定内涵的非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16.
艾丰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生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应暨南大学新闻系的邀请, 2000年 11月 28日,艾丰先生来到暨南园,以记者的经济理论素养与新闻工作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现根据录音,将艾丰先生的讲学内容扼要整理如下。综合、超脱、主动:记者学习经济理论的优势 艾丰在许多场合强调过,…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失实,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作者凭空编造事实来欺骗读者,这是很恶劣的。还有一种,是被报道的单位和人,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的目的而制造的事实,作者没有识别,信以为真,轻率地写成了新闻,造成失实。艾丰同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宣传性现象”。他曾写了两篇文章(刊登于《新闻战线》去年第11期和今年第3期)宣传他的这一观点。多年来,我们的新闻理论研究存在视野狭小,课题陈旧的缺陷。艾丰同志用敏锐的眼光,抓住新闻实践中实际存在而又为人们不注意的问题,进行理论概括,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概念,这种勇于  相似文献   

18.
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因为他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然而,认真体味艾丰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他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本文透过艾丰的经济报道作品对其经济报道观念试作粗浅分析,以供新闻界同行借鉴。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译著)《思考的笔》《沦海、桑田、乐园》(中介论)等近10部新闻学、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而且…  相似文献   

19.
艾丰是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经济学家,曾任《人民日报》编委和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曾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一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获我国社会科学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 最近,艾丰在经济日报社接受暨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中国当代名记者艾丰”课题研究小组的采访,就人们对新闻界诸多感兴趣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深入浅出的回答。作者为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现将关于中国新闻改革热点和难点部分访谈内容谨录如下: 宣传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最近到南通市为新闻函授学员讲课,我抓住空隙在南公园饭店访问了他。“艾老师,在您给函授学员讲课之前先给我们上一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