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欣赏歌曲,进入情境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生一边欣赏视频,一边观看文字,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师:同学们,从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中,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的孩子. 生: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呵护是无微不至的. 生:母亲为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比如拿新书包、打花折伞、包三鲜馅、擦眼泪等,看起来不怎么显眼,其实,都倾注了浓浓的爱意.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孩子们能自觉地从生活的河流中去攫取浪花,来构筑笔下文字,叙写自己成长故事,我和他们有了这样一个约定: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专辑——序曲:未成曲调先有情"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大家都熟悉了吧?"开学没几天,我问道。他们纷纷回答:"熟悉,能不熟悉吗,都是老同学了;我们还有知心朋友呢……"他们目光专注,一起射向我。"本学期,咱们首先开展一个活动,那就是——给每个同学出专辑。""出专辑?"他们睁大眼睛,满脸写满迷惑。"对,就是大家一起来写一个同学,比如,我们每  相似文献   

3.
"单元导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设置了单元导语。对一组教材而言,单元导语具有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一、审视:半亩方塘一鉴开——结构解剖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专题;二是提出学习和思考的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即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审清题,扣紧题,"凤头"有标准"凤头"的标准:1.扣话题:丝丝入扣,忌绕道远行不沾边儿。2.显主旨:画龙点睛,忌神龙见首不见尾。3.见思想:片言只语摄人心魄,忌绣花枕头。4.现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忌板着面孔或面无表情。5.篇幅短:忌冗长,头重脚轻。6.语言明晰:忌语言晦涩,不知所云。7.有文采:先声夺人,让人一见钟情,忌平淡寡味,更忌面目可憎。二、抓关键,敏捕捉,"凤头"显神采  相似文献   

5.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备课:把大脑清空 该教学“青春期”的内容了。回顾、提问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当然是必要的,我想到用阎维文唱的《母亲》来开头,让学生懂得母亲生养孩子的辛苦,进一步感悟到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然后,该怎么进入新的主题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一册《我与地坛》教学参考书说,史铁生身残后,在地坛中思考着三个问题:第一,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了?是不是就此一死了之?第二,我为什么要出生?第三,我应该怎样生活?对于怎样活的问题,园子里的生命给了他启示,他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坚定地迈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五四先贤好不容易把言教育排斥出正统的学校教育主流之外,但近几年来,中小学语教育中,言教育却日渐“抬头”,而且是越抬越高:有的高中语课本把古诗篇目增加到总量的40%以上,其中一册全书为古诗,但有人认为还是过低,最好是占到50%以上;“摇头晃脑背《论语》,之乎也读五经”,“读经”又在国内兴起;近年高考阅卷中常发现言作,阅卷老师总是惊喜莫名,每每给予高分。教言,读言,写言,在中小学语教育界俨然已摆出了一股“言复兴”的架势。这种过分提倡言教育的现象,“窃以为过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徐建芸 《成才之路》2014,(26):43-43
正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我想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是好课,"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也是好课,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如果你的课堂让学生心灵震撼、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就会给人以无穷的享受。《月光启蒙》教学案例。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课《月光启蒙》。当你们轻轻地合上课本的时候,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之前,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一些表面呈三角形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知道三角形有高矮,能画出三角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把学生对三角形外形的感性认识抽象成理性概念;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将三角形的高从生活中高矮的概念里剥离出来,感受生活物体的高矮与三角形的高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学会画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环节包括两个方面便是“写”与“改”,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现以习作《我的老师》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应在素材的积累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而且还要在批改方面做到优化批改。  相似文献   

13.
戴继华 《语文知识》2014,(12):37-40
【课堂实录】柳咏梅老师:一篇小小的《散步》,有很多美点值得我们欣赏,下面我们就来寻找《散步》美在哪里。倪润博:“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这里可以看出“我”的母亲还是很爱“我”的儿子的。有两处可以看出,当“我”说走大路后,母亲却说还是走小路吧。她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孙子,还是要求走小路了。第二,她摸着孙子的小脑瓜说,这里用“摸”这个动作,表现出母亲对孙子的抚爱。所以,美在奶奶对孙儿的爱。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对中学师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却没有明确的提示。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5.
语文老师恐怕谁都会说要重视“读写结合”,谁都清楚读是写的基础。但读和写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怎么结合?什么时候结合?是否一定要在作文课上才谈结合?是否一定要按课后作业的要求完完整整地写才叫作文?是否各类文体都一定要教给学生一种“模式”才叫作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12期刊载了张志先老师《我们该如何“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的语法质疑》一文。该文对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踮起脚尖”从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质疑,文章分析了“踮起脚尖”的结构形式,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学生古汉语词典》对“踮”字的解释,归纳出“‘踮’有‘脚后跟离地’而‘脚尖着地’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过程】师:昨天晚自修跟大家见面后,我对这节课非常期待。为什么期待呢?因为短短的十分钟,大家带给我很多精彩。今天早上,我再次回顾了大家写在纸卡上的经典的比喻论证,我沉浸在这些比喻论证所陈说、论证的哲理之中,久久走不出来。戏剧化的是,宾馆的写字台上放着一本《名言有毒》,我是在大家所推荐的比喻论证所论述的哲理之中幸福地"中毒"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校的要求,三十五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一学期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这次执教的是一位工作近十年的老师。执教内容是三年级的一篇童话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听课者是全校的语文老师。课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前言作为一名刚刚从教不久的语文教师,笔者突然之间由“满怀豪情”变得“痛彻心扉”,这缘起于一次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在几年间对教授过的十几个班级进行了“对我校语文课看法”的走访,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喜欢,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老师分析的很细致,但是总感觉难以接受,记不住”、“对文章的分析太枯燥了,没意思,比如《荷塘月色》”、“就老师一个人讲,  相似文献   

20.
陈超 《江西教育》2016,(5):38-39
耕耘:一段教室生活的开启“啊?为什么?”“我们都快毕业了,哪有时间做这事啊……”“我都不会弄,万一养死了咋办啊!”学期之初,我让孩子们每人都养一盆属于自己的花,教室里便沸腾起来。之所以会布置这样一个奇怪的学习任务,缘于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一花一世界”。在我看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篇讲述山间百合的课文,但通过这一朵花扩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