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形柱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由于不外露梁柱等优点,在住宅结构设计中应用广泛。异形柱较普通柱受力复杂,规范建议对于复杂结构使用两种及以上不同内核的软件进行分析。该文采用ETABS软件、SATWE软件对在同一工程实例中布置的异形柱结构和框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抗震性能,并对两种程序的配合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与一般剪力墙结构相比,其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应用。文章结合一具体小高层住宅,将短肢剪力墙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并进行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评价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房屋实用功能的需求,某些楼层的柱子要求去掉,成为多功能厅、会议厅等大空间,而上部结构或者若干楼层仍可以按照通常情况设置柱墙等竖向构件,此时必须采用转换结构承托上部墙柱等构件。近年来,大量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相继开展,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该文对一栋外框架一核心简带搭接柱转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该建筑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转换层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住宅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已被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结合工程设计经验和规范理论就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截面选型、节点抗剪、轴压比控制、钢筋配置等抗震构造措施做一些分析和总结,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和《安徽省异形柱框架轻质墙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的学习,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合肥地区异形柱结构体系的几个问题,如结构体系的界定,最大高度与抗震等级,结构体系布置,异形柱截面选取,轴压比限值,主要构造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在安徽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地区地区二层、三层外纵墙位于悬挑梁端部的砖砌体房屋大量存在,此类房屋结构的原始设计意图是楼层悬挑出的部分由各层悬挑梁承担。但是在新农村规划的普查工作中发现多数房屋悬挑梁上部墙体出现斜向裂缝,该文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此类典型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以揭示其裂缝产生原因,同时针对该类结构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一栋国内典型的五层混凝土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教育类建筑进行了弹性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通过程序设置不同的砌体弹性模量和墙体截面尺寸模拟了不同抗侧刚度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剪力与基底剪力对比,观察了结构整体性能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混凝土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在7度抗震设防区能完全满足规范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特选取某典型的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并将其和普通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比较。根据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结果,运用SATWE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在经济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震预报仍未过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为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抗震减灾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国际上抗震减灾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提高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性,结合汶川地震的震害资料和现行的管理体制,对农村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砖混结构型式为主的农村新建房屋有效提高抗震性能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建议农村新建房屋的建设要纳入政府的审批管理程序,对安徽省正在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和提高农村房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混凝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科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还是应用于实践的实际工程,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和位移延性的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4个6层框架结构模型——无楼梯框架模型、带楼梯(一般板式楼梯)框架模型、带滑动支座楼梯的框架模型和带滑动支座且休息平台与框架柱分开的框架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这几种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框架结构中的楼梯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非黏土多孔砖做为一种新的墙体材料,其各种力学性能均优于烧结黏土砖。非黏土多孔砖做为墙体承重材料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于非黏土多孔砖结构体系的系统研究相对缺乏。文章对非黏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一栋7层非黏土多孔砖砌体房屋在El-Centro波作用下结构体系主要设计参数的变化情况,最后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SD)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抗震工程界提出的新概念,也是工程抗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文章详细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理论,其中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方法;概述了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利用SAP2000程序进行Push-over分析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研究与分析,介绍了探讨了网架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空间工作性能,并对网架在水平抗震特性进行研究,进而简单介绍了目前网架结构体系水平抗震设计方法..为网架结构的设计与健检测系统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指数模型自提出以来,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3种不同轴压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低周反复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式、整体变形的特征、骨架曲线及耗散能力系数。并对修正Park-Ang损伤模型所得出的试件损伤指数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了轴压比的大小对框架柱的影响.并对混凝土构件试验和损伤指数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抗震性能一直是建筑结构最主要的考核项目,在带有预应力的框架结构中也不例外,而结点更是抗震不利部位。文章将从节点抗震的总体分析、影响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节点的抗震设计具体计算和构造措施,其中包括使用过程中节点的加固等重要方面,对有关整体式预应力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实例的介绍,强调在加固设计中充分注重改善结构体系,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加强构件的连接构造等设计理念;文章从方案选择、计算分析、节点构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加固设计的方法,希望为工程建设者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极大,且具有难于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高层建筑中,凭单纯的计算设计是难以保证工程结构的抗震功能,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立足于概念设计。本文简要分析了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分析了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