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的书架     
正10月11日晴我长大要当一名建筑师,我要发明一种书架,那么请大家看看我的新发明吧!这种书架有语音功能。只要你说出你想看的书名,这本书就会自动弹出来。这种书架还有快速整理功能。只要书架一乱,它就会自行分类整理。这种书架还有自动保存功能。如果你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你只要对书架说:"保存。"这本书就会被输送到保存柜里了,第二天可以继续看。这种书架还有分类选择功能。如果你想看书,它会  相似文献   

2.
读书真快乐     
你有没有读过<千奇百怪的石头>这本书?我想你肯定没有吧!读这本书不仅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石头:比黄金贵的石头、会发光的石头、不怕火的石头……我很喜欢这本书,读起来真快乐!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4.
《青铜葵花》是我最爱看的一本书。只要一有时间,我便会捧起这本书读。那么,这本书好看在哪儿呢?这本书,有两点与众不同:第一点,《青铜葵花》描写的故事是苦的,是悲的。故事中的这个家庭不但穷,而且也遇到很多坎坷。第二点,也就是在前面述说过的艰苦情况下,这个家庭却互爱互助,没有一个人诉苦说累,这样又带给人一种感动、敬佩,使人感受到“苦难的美”。这两个新颖的特点,让这本书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李秀辉 《新疆教育》2013,(7):150-150
近期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新闻界,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狼爸狼妈教育想必大家都早有耳闻,也许很多为人父母的也不乏赞叹之声。如果我没有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也许我不仅会表示赞同而且更会实际操作,但我很幸运,因为我看到这本书,并为之而感动。  相似文献   

6.
吴慧 《高中生》2013,(10):58
我一直都在读一本书,未来也会继续阅读它。因为没有一本史书比它更荡气回肠,没有一本言情小说像它一样动人心弦,没有一本侦探小说能和它比情节的跌宕。这本书的名字我说不上,但我深知它的主旨——人性、人情、人事。读人如同读书。人有他的历史、背景,有他生活的环境和际遇,也有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智慧和情感。人与人以各种情感为纽带联系在一起,演绎出万千故事。我敢说,哪怕是  相似文献   

7.
曲线and音乐     
我把随身听的声音调至最小,开始写这篇作文。最小? 是的,最小。有声音吗? 没有。那为什么不关掉? ……有人注定一辈子读不懂一本书,对吗? 一本书? 是啊,一本书。不要以为我说的是“人生”这本书、“事业”这本书,“爱情”这本书等等。  相似文献   

8.
邓梁 《教育文汇》2008,(9):48-49
《走在研究的引桥上》这本书刚发下来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一是因为手头上有两本书还没有读完,二是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听说过冯卫东这个名字,三是这本书是批量采购的,由此我武断地认为,这种书只是作者为了沽名钓誉,出版后没什么销路,所以推销来的。然而,在不久后的一次教科中心组成员会议上,教科室主任又一次郑重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并声称他觉得还没有接触过如此“高”人。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我总认为这才是对读书最好的描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心中总是有些浪漫和诗意存在,所以每当读到这句话,心中就会生出读书时的美好和向往。奔跑在教育的原野上,偶尔会感到心灵的荒芜和知识的枯竭,但总会有一本书像一汪清泉,浸润我们的心田;又或者像一棵树,摇曳心中的芬芳。  相似文献   

10.
我一边漫不经心地吃着早餐,一边翻阅眼前的这本书:《汉娜的手提箱》。最开始我只是想找到一本书,适合于介绍给《少年文艺》的读者的,然而再也没想到,最后我会为这本书痛哭失声。  相似文献   

11.
精彩句段     
陈炯杰    金红英 《红蜻蜓》2020,(3):32-32
我是一个小书迷。每次从超市回来,袋子里总会有好几本书。妈妈不给我买零食,我没有意见。不过,如果不给我买书,那我就会不开心。在我心里,书就是一片湛蓝的大海,而我是一条小鱼,每天在这片大海里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  相似文献   

12.
每个班级都是一本"书",这本书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记忆里;这本书中记录着我们所遇到过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我时常会翻阅这本书,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亲切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看到《反思教育习惯》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的一句话深深吸引了。那是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所题写的“本书是一本有特别价值的书,有可能推进教学改革”。出于对“特别价值”的好奇,我仔细地拜读了这本书。这本书和时下很多教育改革成果书的区别在于它既没有很多的大道理,也没有缜密的实验推断。它是由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随笔组成,它的新意在于有些观点和流行的观点不太一致,而且在每一篇随笔的后面都有著名教育专家如孙云晓、吴昌顺等人的点评,对照点评及自己的看法,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会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15.
很早就听说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名著<窗边的小豆豆>给无数的读者带来了笑声和感动,但自己却没有真正读过一回.这学期学校推荐的三年级选读书目中就有这样一本书,而我们班恰巧有个叫"逗逗"的女孩,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首先推荐学生们读这本书. 还没等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就有个学生跑来对我说:"李老师,<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读完了,真羡慕小豆豆的生活呀!不知道那‘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能去小豆豆的巴学园吃饭,我想,葛菲飞也会把吃饭当成是享受吧!"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有一个周末送女儿去学花式溜冰,期间要等候两三个小时,我就在附近一间咖啡馆消磨时间。第一次从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当时甚至还有些不屑,不去会死?但鬼使神差最终还是被这本书吸引,我承认是这本书决绝的书名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从小就爱读书的小女孩。当我得到一本书时,我常常会忘记一切。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是会捧一本书,随时随地看。虽然我什么也看不懂,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候,我还会时不时地问问妈妈:这是什么字?那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妈妈常被我逗得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18.
孙松波 《现代语文》2005,(10):126-127
我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业余时间,终于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我读外国的文学名著一般都是要回读的,可这一本我没有。因为这本书太动人心魄了,即使一个心肠再硬的人,读了也会深受感动的。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岁末,我收到了温家宝同志寄来的《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的清样。为了让这本书更严谨、更适合年轻人阅读,在正式出版前他特地向一些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征求了意见,我也有幸先睹为快。没有想到,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专业的地质笔记,却竟然让我这个外行爱不释手,连夜挑灯细读。这本书有着笔记所特有的现场感,翻开书,仿佛追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了祁连山,迈进了地矿部。然  相似文献   

20.
感受幸福     
《同学少年》2008,(4):28-28
在我的整个儿人生中,有一本书将一直被我珍藏在心中,我将耗费一生的时间去读她。读懂她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这本书便是我的父母。阅读父母,有时通俗易懂,有时又那么深奥;她有时会缓缓讲述一个道理,又会毫不犹豫地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她或许繁琐冗长,又或许短小精悍。阅读父母,就好像读一部永远翻不到头但总是能带给我启示的巨著。我将珍藏这本书给我的一切。一、心中的童话——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