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白居易》有一个片段:白居易把书从箱里搬出来晒太阳,搬啊搬啊,搬出一双鞋子来,他看呀看呀,不禁回首往事,越想越伤心,最后竞痛哭流涕。原来,这双鞋是多年前他心上人送给他的,现在,鞋子依旧在,玉人知何处。睹物伤怀,自然不能白已。这个感人的情节所用的手法就是联想。联想是从一物想到另一物的思维活动。联想在写作上能起到拓宽思路,丰富章的作用。很多诗联想都用得好,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等。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连用10多个比喻摹写过耳即逝的乐声,细腻地表现了乐曲旋律的变化:舒徐流畅,沉咽低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等等音强、音高、音色、节奏各不相同的喻体形象,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而且作者对音乐…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心情凄苦,听琵琶女弹奏一曲,“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洪迈),《琵琶行》“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赵翼),以有尽之声,传不尽之情。一是通过描写音乐传情。如用“弦弦”“声声”“嘈嘈”“切切”等叠字,“间关”“幽咽”“呕哑”等双声叠韵词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而一连串的精妙比喻更表现出了音乐的变化,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急雨”比琵琶乐声的密急,用“私语”比其幽细,形成了鲜明的乐感对比。“嘈嘈切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通感》中曾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进行比较,以说明通感与一般比喻之不同。他说,在《琵琶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中,白居易把琵琶声比作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虽写得生动逼真,但仍是由声到声,从听觉联系到听觉,并未产生感觉的移借;而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则把琴声描写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将本来诉诸听觉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也是一位妈妈,有一个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科学课涉及的知识很宽泛,受学科的影响,我经常读儿童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等。有一次,我正在读《十万个为什么》,儿子走过来问:“妈妈,你在干什么芽”“看书啊。”“看什么书啊芽”“《十万个为什么》。”“这不是我的书吗芽”“是呀。来,妈妈跟你一起看。”“你知道望远镜为什么能望那么远吗芽”刚读完题目,儿子开口了,“因为…因为…”我也没有打断他,想听听他怎么回答,“因为他没盖盖子。”“没盖盖子芽”我当时懵住了,后来一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孩子回答得很好啊…  相似文献   

6.
曹中原 《教书育人》2008,(11):23-23
有一位年轻人,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工地,看见所有的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没好气地回答:“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在服苦役——搬砖吗?”年轻人又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得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接着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来,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相似文献   

7.
父亲在哪儿?     
《初中生》2007,(8)
兄弟俩在看一些漂亮的油画。“看,”哥哥说,“这些画多漂亮呀!”“是啊,”弟弟说道,“可是在所有这些画中,只有妈妈和孩子。那爸爸去哪儿了呢?”哥哥想了会儿,然后解释道:“很明显,他当时正在画这  相似文献   

8.
儿子爱劳动     
不满两岁的儿子是家里最活跃的人,每天从早到晚不是玩玩具,就是看图书,忙个不停。他还特别愿意干家务活,边干边口中念念有词:“帮妈妈和面。”“帮奶奶拣菜。”“给太婆搬板凳儿。”尽管是越帮越忙乱,但我想儿子难得有这么强的劳动愿望,应该满足他。平时,只要是儿子感兴趣且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尽量让他去做。如,让他把水果皮、冰棍纸、空烟盒等扔进垃圾桶里,吃饭时让他摆筷,上班时让他把包  相似文献   

9.
川川的大手     
川川今天真神气.他的手好大好大,比他的脸蛋还要大。小朋友一下子都看到了。玲玲问他:“你的手怎么这样大呀?”川川说:“我的手就是大,跟爸爸的手一样大。”玲玲说:“你的手也像爸爸一样有力气吗?”川川说:“那当然,我的力气好大好大,看!”川川说着举起了两只大手,像举重运动员一样。川川去帮老师搬椅子,他用大手搬起一把椅子,噔噔噔跑到小桌子旁边放好,又噔噔噔跑去搬另一把椅子。川川跑来跑去搬椅子,热得头上冒出了汗。他  相似文献   

10.
案例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案例描述: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像说一说,秋雨给“银杏树、田野、菊花”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秋雨飘呀飘,飘到银杏树前,她轻轻地说:“银杏树啊银杏树,瞧瞧啊,秋雨来了!”银杏树睁眼一看:“啊!秋天来了!”于是,她扇动着银黄的叶片。学生小声练习。)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秋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瞧瞧啊,秋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秋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金色的新装。生:秋雨飘呀飘,飘…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有一段描写歌女弹奏琵琶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短短的十-四句。琵琶声声,回肠荡气,我们仿佛听到一曲美妙的仙乐,或激越.或平缓,或如金戈铁马,或如小桥流水,堪称千古绝唱。其中最大的特点为节奏鲜明。其实不光是音乐需要节奏.课堂教学语言也需要讲究节奏。  相似文献   

12.
开心QQ糖     
只有我答得出来小明今天一回到家就对着父母说:“今天老师在学校问的一个问题只有我答得出来。”父母高兴地问道:“什么问题呀?”老师问的是:“谁没有交作业。”委屈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祖父看。祖父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9分。”孙子感到很委屈:“爷爷,你读书的时候,历史要短得多啊!”满分甲:你的化学考了多少分?乙:满分!甲:不会吧?那次考试卷纸发下来5分钟你就交了卷啊。乙:是啊,我在卷纸上写得很清楚:答案见班长卷子。省电儿子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特别热心,他对我说:“妈妈,2008年,我们去北京看奥运会呀?”“不…  相似文献   

13.
《双语学习》2011,(3):20-20
兄弟俩在看一些美丽的油画。“看,”哥哥说。“这些画多漂亮呀!”“是啊,”弟弟说道,“可是在所有这些画中,只有妈妈和孩子。爸爸去哪儿了呢?”哥哥想了会儿,然后说道:“他正在画这些画呗。”  相似文献   

14.
《南州六月荔枝丹》(统编教材高中第一册)引用了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说到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说法有误,他评述道:“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其实白居易并没有错。他虽生于中原,但少时避战乱而流离越中,中年之后又曾长期理政于江南,荔枝是吃过不少的,怎么会连荔枝的壳和膜都分不清呢?诚然荔枝的膜在一定时  相似文献   

15.
幽默故事     
《考试》2002,(12)
书架 怀特:“啊!你有一个多么漂亮的书架呀,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 布朗:“是呀,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可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忘记带笔 阿尔伯特:“老师,我忘带铅笔了,没法考试。” 老师:“阿尔伯特,你对士兵L战场不带枪怎么看?” 阿尔伯特:‘那他准是当官的!”幽默故事  相似文献   

16.
比喻,千姿百态的世界──谈比喻修辞格的类别和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修辞格中,比喻,这种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深奥、生流的事物或道理的方法(俗称“打比方”),是最受人们青睐的,因而用得最濒最广,也最有jlii‘力。难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不妨请看我国后出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段: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管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读了这段描写,人们无不为这一漂泊沦落的琵琶女的幽怨琴声所打动…  相似文献   

17.
小狐狸波波夫是魔术师,可他生病了,躺在床上,三天没有演出了。突然,他鼻子痒痒的,“啊——嚏!”打了个喷嚏,一只兔子从床底下跳出来,魔术师一看,马上把它抱起来。“啊——嚏!”魔术师又打了一个喷嚏,一只小鸽子从墙上飞下来,魔术师又赶快把它接住了。魔术师摸摸兔子的头,亲亲鸽子的脸,他刚开口说:“我真想你们呀!”嗓子一痒,“啊——嚏!”又打了一个喷嚏,一只小松鼠从柜子顶上窜下来,魔术师接着小松鼠,刚张开口,又“啊——嚏!”打了个喷嚏,一条小花蛇从屋顶上滑下来,魔术师马上用双手把它接住了,说:“多漂亮呀,小花蛇!”这时,魔术师“啊——嚏!”  相似文献   

18.
什么人做假做得越好越受人尊敬?对了,是魔术师!“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听,是谁在说刘谦的经典台词呀?原来是我们班的“小刘谦”啊!走,让我们先去看看他变魔术吧!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而且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若问:“以何为证?”答曰:“以诗为证。”本文试以白居易描写音乐午蹈的诗章为依据,来探讨他的音乐生活、创作活动及其卓越贡献。七弦为益友白居易的一生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且看他,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陶醉在音乐之中:  相似文献   

20.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