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陌生化”是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新闻创作中。在新闻作品中体现“陌生化”,一是要形成创新意识,二是要善于运用新闻作品的表现方式,三是要善于发挥媒介的特色效能。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创新语言的技巧与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她虽未闻“陌生化”之名,却行了“陌生化”之实。她主要通过以拟人、移情等手法自铸奇俊新颖之语,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和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叠句、排句三种“陌生化”方法来创新语言。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的"陌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和商品化的不断升温,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作为传播信息、劝导消费的重要方式,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一“陌生化”经常在广告中运用。本文旨在语言符号性的基础上,试论广告语言的“陌生化”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可能性、根本动因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5.
温欣荣先生在《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一文中指出:“陌生化阅读”应成为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教师的“陌生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王纪人教授说:“作品意义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品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  相似文献   

6.
"卧槽泥马"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卧槽泥马”是什么?一个典故,还是一句成语?其实,它什么都不是,而是网友的一种文化恶搞,是由那句国骂的谐音演绎而来,确切地说,是网友炮制的一颗“网络地雷”。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教育家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作家创作的作品与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笔者将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想像     
作文离不开想像,小学课本中将童话故事称为想像作文,这不必解释了。对于叙事文,我在“肖阿姨信箱”中多次向同学们提出要写真实的事情,这是不是说写叙事文就不需要想像了呢?不是!叙事文也离不开想像,叙事文中的想像更难,这种想像要符合现实生活,这种想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将想像出来的故事情节、人物表现、景物环境写得像真的一样,给读者真切的感受,不露出半点虚构的痕迹。叙事文中有的事是自己经历过的,有的事是曾经见到过的,有的事情是听来的,但这些事情都只给你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如要使它成为一篇完整的作品,必须用文…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苍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成名作之一。作品以崭新的表现技巧以及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语言冲击了当时文坛。作家巧妙地应用“陌生化”手法,使《苍蝇》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本文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叙述视角、小说语言两方面浅析《苍蝇》的“陌生化”技巧,从而探讨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如同世界教育一样,中国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主导了整个20世纪,在其具体形态上,它表现为由“教育救国”向“科教兴国”的转变,它以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转型及生产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剖析了“‘教育救国”论的主观妄及“科教兴国”论的客观合理,宏观地展示了这一嬗变的进程,从理论上对这一嬗变给予了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词语的超常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本世纪初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它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造成文学语言“陌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强调“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进而创造出一种富于东方韵味的含蓄美。在绘画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深山藏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便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艺术表现特点。同样,作为中国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古代诗歌,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在其创作中也贯穿了这一表现方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空旷而清幽的意境“,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两句表面说的是隐者就在这座大山中采药,具体位置不知道。然而“,云深不知处”,面对茫茫白云,深邃杳霭…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初陌生化理论被提出后,很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都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研究,并丰富和发展了陌生化理论。而后,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陌生化理论强调“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和陌生化理论一样,召唤结构通过未定点和空白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是实现陌生化效果的一种途径。因此,召唤结构在本质上其实是对陌生化美学的艺术开拓,是另一种陌生化美学。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以及社会现实,并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因此成为“拉美文学风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也借此书开山立派。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是陌生化的技巧。所谓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察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本文将着重就《百年孤独》的“陌生化”文学效果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5.
一、“语言陌生化”效应“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后在文艺理论中广泛运用。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  相似文献   

16.
胡颖 《家长》2013,(1):39-39
为人父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就像艺术家一样,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刻,而这件作品就是我们的孩子。 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不想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每天都陪着她学习,帮她收拾书包,几乎晚上的所有时间都搭在了女儿一个人的身上。本以为这样的付出,女儿会非常优秀,但出乎我的意料,女儿依赖性特别强,做事总是漫不经心,学习成绩自然也不甚理想。对此,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难道我做的还不够好吗?”  相似文献   

17.
作者的在场与出场,自我意向的强化与自由,主观言语的进入与流溢,已日益构成当代小说艺术中一个鲜亮灿然的景观。这是一个带有革命性的表征。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小说型态中。作家是作品的“隐形伴侣”,你是很难看见作家本人的身影的。如有意无意地“显形”,则被判为一种僭妄与越规。福楼拜在给尚比特女士的信中说:艺术家应该象上帝一样销声匿迹,而不能让人感觉到他。恩格斯也坚定地说,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流露,而不应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这都是说作家不要在作品中“现身显影”地说“纯我”的话,这当然是艺术创造的一种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再者,艺术的品性天然地是要无拘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若干先进工业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反科学”思潮,这种思潮逐渐波及第三世界国家,几乎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反科学”思潮。本文试图从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唯科学主义之弊端,阐释这一现代“反科学”思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韩梅 《现代语文》2006,(4):8-10
北宋中期以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流风余韵弥漫南渡前后的诗坛,当时的许多诗人,鲜有不是由“江西家数”入门的。但是,“江西诗派”讲究使事用典、“诗眼”、“句法”、“点铁成金”的一套诗学法门,束缚了许多有创造精神的诗人,使他们不满于这种窠臼,创造出新的诗风。曾几、陆游、杨万里等人就是“从江西入而不从江西出”,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杨万里所开创的诗风——“诚斋体”最具代表性。杨万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直接存大自然的朝晖夕阴中、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诗兴,汲取诗思,获得创作灵感,并且在创作中不落窠臼,自出机杼,开创了一种新鲜活泼的新诗风。这种新诗风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至今仍闪耀着其独特的风采。这一独特的风采,前人多从“活法”的角度加以论述,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以从“陌生化”的角度略作申说。  相似文献   

20.
张一进 《留学生》2013,(2):63-64
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在我们这个现代经济社会里,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免费”就是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伎俩,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20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