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武盛世,人才荟萃。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精辟评价。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成为历代史家编撰史书的范例。因此,他被称为“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相似文献   

2.
集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司马迁,以毕生精力写成的伟大著作——《史记》,不仅开创了史学上的纪传体史学,而且也开辟了文学史上史传文学这一新的领域。它对后世叙事文学,特别是唐代以后的小说戏曲,具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文学史上叙事文学发展演变的角度总结《史记》叙事与抒情的经验,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3.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文学.司马迁创作的这部伟大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无逊色.《史记》以它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学习的典范.不过历史上的文人学士对《史记》的认识和评价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并非是毫无微词的.东汉时期的班彪、班固父子就曾指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的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持的判断是非的观点或所表现的爱憎态度,是有些“离经叛道”的.其实,这正是司马迁超越同时代作家,思想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史记》的撰写上。《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保存了汉武帝以前的大量史料,而且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观。从《史记》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来看,司马迁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史学体系。他的历史观涉及历史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历史学是包罗万象的学科,凡是历史上与天、地、人有关的各种问题,都在研究之列;历史学家要努力探索,“究天人之际”,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司马迁没有专门论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和史学的任务。但他在《史…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从人本主义历史观出发,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纂史方法。他通过各种途径熟悉人,对所发掘“人群”分类排队,严加鉴别,进而确定写人原则。在写人上有雄视古今的手笔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为有利于读者学习《史记》、研究《史记》,编写一本有特点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互见法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开创我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其思想意义是和司马迁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司马迁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某些事件不载或略载于本传,而载于或详载于他传,  相似文献   

7.
赵胜庆 《中国教师》2009,(Z1):450-451
《史记》是史学、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其中也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本文谨以《太史公自序》一文为主要依据,参考《报任安书》及《史记》中与文学有关的篇章,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述"说的产生原因、内在精神及价值,力图以此来解析司马迁文学观的内涵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世界史学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但司马迁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贡献却不仅仅是《史记》,还有他忠于理想、忠于事业、百折不挠、忍辱负重、爱憎分明的魅力人格,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0.
<正> 司马迁创作了《史记》,我国西汉以前的历史才得以大放光明。《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发展过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因为它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史学方法,即纪传体的史学方法。司马迁的不朽,在于他不仅开创了新的史学方法,而且具有远大的历史见识。这首先表现在他的眼光能扩大注射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即以当时的世界规模研究中国史,例如在《史记》中除了注意到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如匈奴、西南夷、东越、南越以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及其《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中享有空前绝后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史记》所具有的高不可攀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更在干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伟大斗争精神和人格力量。本文分析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认为这一思想不仅包含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雪耻、成一家之言、显身扬名的个人功利目的,更体现了他网罗天下散佚旧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探析了其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里创立了经济专篇《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这在中国史学上具有开创必一。它不仅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经济思想,也体现了与汉武帝经济措施的矛盾和分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己,是子长叙事入神处"。林纾《春觉斋论文》说:"史公之写物情,挚矣","寥寥数语……尽呈纸上。"这"叙事入神","写物情"淋漓尽致,都是指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写作经过,以及它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教学重点:司马迁写《史记》的经过。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1.西汉时候,汉武帝为了加强同西域的联系,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2.西域指哪些地区?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讲的是西汉时期的另一位优秀人物——司马迁,以及他写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的事迹。揭示课题:第九课司马迁与《史记》(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司马迁的生平(板书) (1)初步认识司马迁(出示司马迁像)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汉代的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史记》的写作上,就形成了《史记》的辩证艺术。一、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方法《史记》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根本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著《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文科著述教材 ,都对司马迁和《史记》作了高度评价 ,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 ,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今文经大师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是思想界的领袖,具有开创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前87年)以一部《史记》,成为中国史学、文学的里程碑.董仲舒是司马迁的老师,他的思想纲领决定了学生毕生的追求与奋斗.本文仅就二人思想上的某些联系发表粗浅的见解,就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是一部影响世界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司马迁著成《史记》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 ,其中 ,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家世、他的经历及他的遭遇对他著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有《史记》传世。他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奠定了在史学界泰斗的地位;而文学家的美誉则来自于《史记》那富有感染力的文学艺术特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物传记写法的开创。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有意识地将人作为历史开创者来描写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