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徐州的汉画像石内容丰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题材。在造型上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夸张,构图布局紧密充盈,在技法上做到了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汉代文献中多是人物传记文章,对具体的武术活动未做详细描述.汉画像石中存在武术图像,但是通过这些图像研究武术技艺还处于提及阶段.运用资料收集法及实地考察法对汉画像石中武术动作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武术内容的手法、身法、步型、步法、头部的具体动作细节,为今后的武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也期望为中国武术界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文物史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汉代史料中多是人物传记性文献,对其时代射艺的记载均不详细;但是汉画像石的文物资料中有很多有关射艺的图像资料,是研究汉代射艺的重要实物资料。目前对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运用历史资料调查研究法,对有关射艺的汉画像石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数量、种类、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信依据,同时也为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4.
淮北汉画像石与汉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汉画像石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品位较高,其中许多内容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淮北两汉时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箭、武术、马戏、博戏、舞蹈、投壶等;体育文化特点是:娱乐体育发达、受楚文化影响深、体育文化形态多样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把鲁南汉画像石中以百戏(木童)戏、跳丸、倒立、擎戴伎、(金宛)瓶伎、沐猴舞、鱼龙曼延等为题材的石刻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为了解、认识汉代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形象化资料.  相似文献   

6.
就像商代的青铜器,秦朝的兵马俑一样,两汉的画像石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它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生活与现实,理想与幻想,特别是其中反映的关于自然和祖先的神话以及从神话到仙话的转化,保存了史前原始文化和汉文化形成初期时的精神文化风貌,已构成中国文化的深层的集体无意识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发掘汉代画像石墓40余座,收集各类画像石3000余块。建于1937年的南阳汉画像馆不仅搜、藏画像石,还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8.
通过资料收集和文献文物对照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汉画像石中的蹴鞠内容进行探讨,明确了汉代蹴鞠运动特征、分类及分布情况,为今后研究提供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陕北汉画像石中体育活动的种类、内容、发展特征的探析,了解我国古代体育运动在汉代发展的实际意义.结论:陕北地区汉代画像石表现的体育活动种类丰富而广泛,反映了汉代陕北地区经济、体育与文化繁荣发展的信息;陕北地区汉代画像石中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保健性、竞技性,形象化、具体化、多样化地表现了汉代体育活动发展的特征;陕北汉画石像博物馆的建立,为现代人了解古代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直观的平台;我们必须对汉代画像石中的体育活动加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时期,但对于其动作细节,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运用资料搜集法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刻有舞蹈动作的汉画像石砖进行整理,挖掘整理出汉代舞蹈的头部、上肢、腰臀部、下肢的具体动作细节及其艺术特点,并以上述的身体部位为基点进一步细分研究,以期为现代体育舞蹈研究者提供动作创编素材。  相似文献   

11.
杨宇全 《杂技与魔术》2012,(2):52-53,61
从画面分析考证可见,沂南北寨村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上,不但有手技——"跳丸、跳剑";竿技——"戴杆";绳技——"走索";大型的兽舞——"鱼龙曼延";惊险马戏——"戏车高橦";还有迄今已失传的独特而又难度极高的"七盘舞"。堪称一幅奇险绝伦的"百戏角抵图"。稍微对照一下,便会发现,今天活跃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采用实地考察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含有剑文化内容的汉画像石拓片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及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结论:信义之剑,说明中华民族古代就有推崇信义的美德;时尚之剑,揭示了佩戴宝剑在中国古代风靡至极;防卫之剑,暗示了佩剑在防卫中的作用重大;忠义之剑,充分展现了某种忠、信、义的原则与信仰,这些信仰正是被儒家文化所浸染的社会所颂扬和提倡的;情义之剑,展现了舍生取义的义气和友情,而这也正是战国秦汉时期最为推崇的游侠精神;表演之剑与格斗之剑,体现了剑道的高深与技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13.
东汉时期,南阳是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汉画像石刻是其典型的文化特征。汉代崇尚厚葬的理念孕育了汉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唐新 《收藏》2010,(11):100-105
汉代画像石是特殊的绘画艺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显著的地域特征。我国目前已发现汉画像石刻1万多块,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阳、山东、皖北、川渝等几大区域,其中,南阳是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区域之一,并建有全国唯一一座汉画像石刻博物馆,收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南阳现已成为以汉画像的发掘、收藏、研究为一体的汉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5.
陈文利 《收藏》2009,(5):102-103
汉画像石主要用于两汉时期的墓室、祠堂、石阙等建筑的建造与装饰,是我国古代主要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内容广泛、题材丰富的汉画像石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研究汉代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生产生活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兔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兔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源流中的一支,在文字、语言、文学、绘画、民俗中,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兔的形象无所不在。我们从古铜镜、汉画像石等历史载体中撷取了一部分兔的形象,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华兔文化,并以此祝福强大的祖国在兔年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逾千年而不朽的艺术瑰宝。它既是古代文明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承载和蕴含着许多艺术信息。笔者在撰写《山东杂技史略》一书时,浏览和检阅了大量的有关汉画像石的著述和拓片资料,并实地考察过多处汉墓,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画像石是汉代独有的艺术样式。文章从汉画像石题材所蕴含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美感,探讨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从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分析了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据汉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射艺,但是由于历史文献多是对人物记述,故对射艺的具体细节未做详细描述,因而汉代弓射的动作及技术细节是一个千古之谜。通过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考察法和古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了汉代弓射分为徒步射和骑射两种。徒步弓射动作方式有立射、蹲射及跪射、折腰射、弓步射、转身背射、坐射、步行射和跑步射9种,骑射有静止的骑射和行进中的骑射两种方式。徒步和骑射的方向主要有向下、向前、向后等。射的目标有静止和移动两类。另外,弓射内容在汉画像石的狩猎图中多有发现,证明狩猎是弓射练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墓葬制度与习俗方面的变化,是汉代社会景象的再现。汉画像石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的作用,其中出土和发现的手搏、击刺、武舞、剑舞、刀舞等汉画像蕴含着汉代的武术文化现象,同时隐射汉代的民族精神,汉画像石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实地考察和检索文献资料,收集大量相关武术的汉画像石资料,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其中武术画像所折射的汉代武术文化特征,得出结论:汉代武术具有了弓步、马步、仆步、跪步等基本步型,可能已经形成了古拙简朴的武术套路;武术的实用性与竞赛性、娱乐性并存,武术对练和竞赛的雏形已经具备;"角抵"比赛已经完善,相应产生了教练员和裁判员;汉代武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娱乐和教育之中,表现出汉代人民具有崇尚斗争、彰显武力、宽宏豁达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