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远信 《中学文科》2008,(6):155-156
《孔雀东南飞》这首著名的乐府叙事长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此诗总共三百五十五旬,一千七百六十五字。由于此诗和古代的《诗经》一样都没有题目,所以后来人们习惯于用诗的第一句作篇名,题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乐府民歌《焦仲卿妻》最早见于陈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第一句,称为《孔雀东南飞》。现行中学课本就是这样的。作品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加以赞扬。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原序: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是“无名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进《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现在人们常取此诗首句为题,名之为《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始末的悲慨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封建家长制压迫妇女、扼杀青年男女婚姻幸福的罪行,热情歌…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长达三百五十多句,共一千七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高峰。本诗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首句为篇名。其诗前有小序,由序中可知这作品和其中所叙的故事产生于汉末,从汉末到陈朝三百来年的流传过程中,得到不断润色加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诗之一。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叙述的是汉代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当时人们出于同情,把他们的悲剧编成故事诗传诵。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润色,这首诗在将近三百年后才被写定。本诗最早见于梁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收此诗,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习惯以诗歌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根据本诗题目的演变,可以确定诗中的第一主人公为焦仲卿妻———刘兰芝,第二主人公是焦仲卿。作者以极工细的笔触来描绘刘兰芝。兰芝一出场是向焦仲卿…  相似文献   

7.
<正>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此诗收入,题名《焦仲卿妻》、置于《杂曲歌辞》中,称为《古辞》。清人沈德潛编写《古诗源》一书,也将此诗收入,用《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古诗十九首》、《拟苏李诗》等《古诗》同列一类。不知何时,人们沿用旧习,以诗的首句为题名,就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这一改称,实在简约省事,便于记忆。诗前有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汉末一首著名的乐府长诗。作为两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被选入了中学教材。然而,由于流传时间的久远以及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导致中学生在理解这首诗时可能出现疑难,在此,仅将诗中出现的几个关于古代文化方面的小问题再作解释,以弥补课文注解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10.
泱泱诗国第一枝─—《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鉴赏四川阆中师范学校吴杰元明学者王世贞称《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为乐府“长篇之圣”,清沈德潜称《孔》诗“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长诗也。”的确,在泱泱诗国里,民间长篇叙事诗屈指可数,惟《孔》诗艺术成...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句,该句似乎历来未曾受人注意。笔者不揣谫陋,试从释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两方面作简要分析,以冀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句,该句似乎历来未曾受人注意。笔者不揣谫陋,试从释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两方面作简要分析,以冀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课本《孔雀东南飞》一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乐府长篇叙事诗。从诗前原序看,写作年代当在汉末。民间乐府一般是集体创作,并经过群众反复不断地丰富、修改和润色。所以这类作品的语言都比较接近当时的人民口语,其中有许多是当时的方俗语词。《孔雀东南飞》也正是这种情况。我国传统训诂学成绩很大,但弊病也不少。其弊端之一就是长期未能摆脱经学附庸的地  相似文献   

15.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版本多种。《玉台新詠》、《艺文类聚》、《乐府诗集》、《古乐府》等一些早期宋刻本中,是“汝今无罪过”;后刻的《诗乘》、《古诗源》等,则把“无”改成“何”,是“汝今何罪过”。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收的《孔雀东南飞(并序)》,是属后者。“汝今何罪过”,口语是“你现在有什么罪过”,这是一个表否定的诘句,意思是“没有什么罪过”。表现的是刘母见到“不迎而自归”的女儿是谅解,是同情。然而,这与人物——刘母的性格心情和故事情节都不符了。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7.
马慧芳 《现代语文》2006,(1):110-110
《孔雀东南飞》是占乐府名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以其艺术上的成就和思想的教育意义,被高中语文新旧教材都收入。尽管教材几度重新编订修改,但本人对这篇课文的一些词句注释始终存在疑惑,所以希望在此与大家共享商榷。  相似文献   

18.
胡萍 《教育文汇》2004,(2):35-37
汉魏乐府中有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的《焦仲卿妻》诗,写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殉情化鸟的悲剧故事,凄婉感人,“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它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公元507—583年)选辑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宋人郭茂  相似文献   

19.
邵兴兰 《学周刊C版》2010,(5):193-193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始见于徐陵《玉台新咏》,作者无名氏。《乐府诗集》著录于《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后世常取诗的首句,题作《孔雀东南飞》,意为孔雀向东南飞去,但因留念配偶而徘徊顾盼,蕴含了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长篇民间叙事诗,叙述了仲卿与兰芝情深意笃,但不为焦母所容,被迫离异。兰芝的哥哥逼其改嫁,夫妻双双殉情而死。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强烈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要准确的解读全文,需阐释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称为“乐府双璧”。本诗的语言虽然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其中有的词语的用法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