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一样 ,我国环境法概念和范畴重新回复到整体环境观和广义环境法以后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面临重新整合。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的经验 ,重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是 :坚持宪法 -环境基本法 -环境实施法的体系模式 ;坚持并革新《环境保护法》 ( 1 989)使之成为整体环境观下的环境基本法 ;重整以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管理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资源制度管理法为内容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环境法是由自然资源 (包括能源 )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三个不同的法域组成的部门法 ,三个法域各自着眼点并不相同 ,以至于难以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对公益衡平的价值追求和对环境保全的共同目标追求使得现代环境法形成统一的精神成为可能。这种精神应是 :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环境法是由自然资源(包括能源)法、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三个不同的法域组成的部门法,三个法域各自着眼点并不相同,以至于难以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对公益衡平的价值追求和对环境保全的共同目标追求使得现代环境法形成统一的精神成为可能。这种精神应是:在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的分析入手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两组概念进行区分,可在此基础上证明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内容与中心问题的不同,从而证明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不是绝对独立的,两者具有协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的分析入手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两组概念进行区分,可在此基础上证明环境法和自然资源的调整对象、基本内容与中心问题的不同,从而证明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不是绝对独立的,两者具有协同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中国环境立法的缺陷出发,分析制订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典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并就其制订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中国环境法法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可分为污染防治法与自然资源法,随着环境法的历史演变和转型,污染防治法日渐式微,自然资源法却在变革中日益强盛。本文通过对环境法等概念的界定,探讨了此种变革的语义基础;通过对环境法发展趋势的梳理,挖掘了该变革的内在动因;通过对自然资源法所契合行为的描述,刻画了该变革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我国的环境法建设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的实质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与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结构体系以及近现代环境法的兴起樗等是我国环境法学界争沦的热点问题。该文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对比分析入手,在对环境权的实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上述7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妥,并对环境法的核心内容、古代有关客观上具有环境保护作用的法律法令的实质以及环境权理论与实践的大发展和环境法的完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法典式的立法模式是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的理想化模式,法典化程度是衡量大陆法系国家法制建设发达程度的主要的标志.我国环境法的法典化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从环境法调整对象、环境权力体系完善程度、环境法现状看,目前中国环境法不适合法典化.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法提出的重要命题。完善中国环境基本法应有七个目标领域,即环境保护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基本对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构、职能和协调)、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保护与监督管理和生态(系统和特殊区域)保护等。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对完善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制具有启示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资源法全面有效的实施是搞好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立法的实现和环境司法的前提,在环境行政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一个负责统一管理的主管机构、权力配置不合理、执法能力和执法观念的缺失等。应从促进立法、加强管理体制、强化公众对环境行政的执法监督,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法律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我国对环境也日益重视,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但环境的法律法规执行堪忧,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原因在于,广大公民环境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决策者的保护环境与建设环境的素质与能力亟待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都呼唤尽快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内容及其实施涉及到广大公民和各行各业等方方面面,它是隶属于我国宪法的独立法律,并非教育法的子法。  相似文献   

14.
浅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环境刑法体系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体制向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时期,传统型经济模式招致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危机,相继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开始转而寻求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并随即被各国决策者政策化、立法化。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牵涉面极广。环境刑法因具备自身的独特功能,作用不客忽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环境污染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刑法对此应采取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这一制度可兼顾刑法主客观一致原则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的实践发展逐渐动摇了传统的国际法主体理论,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国际环境法作为现代国际法的新领域,个人在此领域的地位如何有待于重新认识。从阐述国际法主体理论的新发展入手,在分析国际环境法涵义及其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提出个人实质上已具备国际环境法的主体资格,并进一步从已然性与应然性两个方面来论证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理论是环境法的两个理论基石。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法存在的目的,是法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结果。而公平正义问题又是环境法价值目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其进行整个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8.
高校环境法律素质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共生进化理论和替代转换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我国高校环境法律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必须尽快完善环境法律知识教育、突出环境法律意识教育、重视环境法律行为教育等对策,以此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行使环境权利,认真履行环境义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统一实体法规范的国际环境民事责任公约在高度危险活动领域如核能利用、石油污染等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于一般环境损害未做任何规定,因此,需要由国内冲突法规范加以调整。由于传统的调整方法——侵权行为地法很难解决当今环境损害中的所有问题,笔者以为在继续追求冲突法正义的同时也应顾及到索赔主体实体利益的保护,于是,有必要考虑新的系属公式如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对受害人有利的法律等。但仍应赋予侵权行为地法最重要的地位,同时采用选择性冲突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