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个成语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一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二是成语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都十分稳定。因此,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各项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东西替换。对有些成语,还须了解其来源,这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下面对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逐一作出例释。 [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没有话说。如:“特务们哑口无言了。”(《挺进报》)主谓结构,在句中作谓语、补语,与“张口结舌”“默默无言”“理屈词穷”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2.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3.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不管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通常都不能随意拆开运用;对词义的理解也必须整体理解。即使由语素义相加而成的词义,也是如此。成语是几个词组成的特殊的短语(词组),所谓特殊,就是在于它的结构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它的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语序也不能随意调动,中间不能随意插入其他词语;成语的意义也必须整体理解,许多成语都不能按组成成分的字面理解。正因如此,成语是固定词组,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但是,一些学员的习作中,常常发见有随意把词或成语拆开运用的情况。例如:(1)进了办公室,先向老师鞠了一躬,然后立了  相似文献   

4.
成语大多是由四个字构成的,但是,也有少数成语不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等。判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是不是成语,主要从两方面看:一看它所表示的是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整体。如果是成语,则其意义就不是组成它的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水深火热”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水很深,火很热”,它指的是人民生活处境极端艰难。如果不是成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则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科学文化”则可理解为是“科学”与“文化’两个词的意义相加。二看它能否调换或拆开。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5.
申跃 《现代语文》2007,(8):34-34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结构形式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谈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组成成分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数的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胸有成竹”、“草木皆兵”、“杞人优天”、“自相矛盾”等等也有一部分成语不是四个字的,例如“一窝蜂”、“一举手之劳”、“五十步笑百步”等等,但这只是少数。成语的结构和组成成分都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换或增减里面某一字词。例如,“千方百计”不能说成“千方万计”;“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可以说“一清二楚”、“七嘴八舌”,但是不能说“七清八楚”、“一嘴二舌”。成语中也有很小一部分在结构和组成成分上古今是有变化的,例如“四通八达”,古时是“四通五达”;古时说“看帆使舵”,现在说“看风使舵”。有些成语,它的几个组成成分习惯上可以互换使用,例如,“一发千钧”可以说成“千钧一发”,“同工异曲”可以说成“异曲同工”,调换后意义不变。还有些成语,在应用时,为了适应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如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和照顾句子的节奏等等),有时也可以灵活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它的显著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这就是说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我们必须透过字面意义进一步理解,才能看透它的“真实面目”。只有如此,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同学们才不会犯错误。看透成语“真面目”@米子 @卢尘依  相似文献   

8.
李建芳 《新高考》2008,(12):21-22
成语运用题是语基考查的一个重点,考生须熟练掌握。现简单介绍解答成语运用题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我们还  相似文献   

9.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它一般是人民长期延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一般都具有结构严紧、形式简洁、含义精辟、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等特点,在翻译时,必须注意它的两个特征:1.整个成语的意义并不等于它的组成成份的意义的直接的总和,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2.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各项结构成份不能自由替换,随意变动。张培基指出:“即使有恰当的同义习语可借用,在能确切地表达原意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习语的翻译还是应以直译为主,在处理经典著作和民族或地方色彩较浓厚的作品时更应当如此。”黄龙也指出:“政治…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1.
成语语义并非等同亍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成语的含义。成语词源能够揭示成语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正确理解成语语义、修辞色彩,使其避免在使,目过程中出现岐义和误用。  相似文献   

12.
熟语的特点     
2005年高考《考纲》中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有改动,其中一点是“成语”变成了“熟语”.一字之改意味着考查内容的扩大。熟语指固定的词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便变动其中成分.它往往包含有成语与俗语。在这里,笔者只想就俗语谈一谈一些感悟,以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俗语”,熟知其特点,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俗语,记忆俗语。  相似文献   

13.
成语运用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正确使用成语,就是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成语误用情况很多,高考命题设计时常关注以下八种情况。1.望文主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词组不同,它的意义并非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字面意义只是其实际含义所借以体现的手段。可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往往就望文生义而错解一些成语,我们把这类成语暂且称做事故多发区,并举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果只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和运用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语病。这里举一些笔者平时收集的常被报刊、电视等媒体误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正>成语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是中华人文素质的维生素。它在空间上适应整个华人世界,在时间上能流传后世。其生命力之旺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成语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理解和使用成语已经引起家长和考生们的注意,但很多人因为不能了解成语,进而不会运用成语,使得在此类题型中失分。其实只要能充分的积累和理解成语,其辨析使用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有效地理解成语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成语王国游览一番吧!成语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社会上长期流传的一种现成的固定语,一般是不可任意变更的,不过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要跟随语言发展变化,有时出于交际特定的需要,可以以成语原有的定型为基础适当地灵活变更或创新使用。成语创新,是指在表意明确,符合成语内部结构规律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对成语从形式或内容加以翻新改造。一、形式改造所谓成语的形式改造,就是在旧成语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结构或结构成分,使整个成语面目一新,获得新生命。成语的变更,有多种多样的方式:1、调换所谓调换,就是只换成语中的某结构成分,而不改变成语的结构关系。如:①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或讲话时,正确运用成语,既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又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若误用,则会以辞害意,弄巧成拙。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结构固定,意义特定的现成话。一般说,使用成语是不能改变其结构,不能改变其作为一个整体所具的特定含义的。但是,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改变它的固有形式,活用创新,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成语变用分两类,一类是形式改变,一类是意义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组。一般来说,它的结构比较固定,词序不宜颠倒,如“避重就轻”不能改为“避轻就重”,“阳奉阴违”不能变成“阴奉阳违”。它的成分不能任意同义代替,如“破釜沉舟”不能说成“破锅沉船”,“对牛弹琴”不能写成“向犊奏乐。”同时,成语中的词往往失去了原有的涵义,整个成语也随之产生了新的意义,所以不能单从字面上去求解,以免望文生义,导致误解。如“三长两短”不是“三个长的两个短的”或“三为长,两为短”而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常作“死亡”的委婉语,又如“下里巴人”原是古代楚国的一支通俗歌曲,现用来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从字面上就无从解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