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中的“再创造”应是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数学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模拟性地创造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相关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因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基于个人的“数学现实”,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生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想,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念的灌输,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创造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思维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促使学习质量的提升,也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主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实施"三三制"课堂教学策略。即:课堂结构三三制,时间分配三三制,学习过程三三制,练习巩固三三制。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创造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创造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可持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总是由教师创设好的,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这样让学生学习变得被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动脑筋,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数学思维的过程出发,恰到好处的实施"再创造"教学这一课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再创造课堂"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初步形成情境引入、探索达成、对话深化、再创提升的课堂操作样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理解、自主性建构与内生性生长,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彩芳 《考试周刊》2011,(18):85-86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并且"再创造"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的,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使学生以自己获取数学的态度来建构他们的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情意相融策略在实施"再创造"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树彬 《时代教育》2007,(7Z):99-99
由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目前已被视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笔者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笔者发现,一旦脱离了教师,大部分学生遇上一些富有拓展性或是研究性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在系统知识的运用能力上比较欠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不够积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再创造课堂"指的是任课教师不应将数学看作是现成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主要是适当启发与引导反思的作用,这样一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学生的创造活动就会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师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加强实践探索,重视对话交流,使学生通过反思得以提升,最终达到"再创造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樊伟 《教书育人》2013,(11):55-55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理论知识,更能“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笔者认为,“体验性”教学这一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是常态教学的一种补位。数学实验主题的确定要典型,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数学实验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切合学生实际。数学实验中技术工具的运用是更多学生更广泛的需求,学生能从个人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学习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的合作学习能改善课堂气氛,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带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家弗赖登特尔倡导“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法,指的是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与分析,把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活动能展示学生的激情、智慧与个性,不仅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园,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摇篮。以下是在听课中,所见到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自主探究得到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的几个例子。一、创设巧悬并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情意结合、问题解决、猜想、动手操作、活动游戏等策略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吴正薇 《成才之路》2009,(15):99-99
快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氛围、引导探索,学生则乐在其中;注重实践、激励评价,学生则乐在其后。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开放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规律,从而达到自我体验成功,达到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育者树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做到心中有人,尊重人,信任人,能正视人的情感、个性特点和差异,以及影响人发展的环境、教育等因素。让每一个学生对教育都享有“参与权”与“选择权”,让学生个性获得解放,得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中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同样突出。课改实验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执教者的共同特点就是提高教学效益。他们的教学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