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来我给新闻班讲课中,总是极力推崇《红楼梦》。这因为在我自己的26年的新闻实践中,总觉得《红楼梦》同记者应该结成“忘年交”。因而每每想写一篇“记者与《红楼梦》”的文章,揭示一下《红楼梦》对记者和新闻写作的好处,但由于属一孔之见,是否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小时读《红楼梦》,总觉得写的尽是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和谈情说爱的生活小事,婆婆妈妈的,读不入去;当时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尽管是半文半白,但写的“打仗”,仍然囫囵吞枣地将它读完了。到了大学,才通读了《红楼梦》。工作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才体会到《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的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善于表达情感,人类的各种情感在《红楼梦》中都有深刻表现,这里面既有我们平常所说的爱情、友情、亲情,也有一些畸形的情感,还有宗教情感。无论是少女怀春,还是高士悲秋,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丢魂落魄,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酸甜苦辣,各种各样的情感在《红楼梦》中都有丰富表现。正是因为长于表现人类的感情《红楼梦》也是一部诗情小说,可以说是一部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遗稿,早在乾隆年间业已在秘密传抄。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首次使用木活字本刊印《红楼梦》出版发行。其中插图24页,绘刻精雅,人物造型生动。《红楼梦》自问世以后,在美术界引起一定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6.
由于《红楼梦》手抄本未署作者姓名以及书中有关作者的表述模糊,引发了《红楼梦》著作权争议。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围绕《红楼梦》著作权展开三次大讨论。争议的关键在于《红楼梦》究竟由曹雪芹原创,还是曹雪芹修改他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翻译面临种种的“文化缺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杨译《红楼梦》在处理文化元素时的几种翻译方法极其得失。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的标志。正因为这样,它经过二百年的流传,逐渐在国内外形成一门专门性的学问,这就是红学。《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它本身的思想高度,是以往小说所不及的;它的艺术成就,也是集我国小说发展之大成。《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地  相似文献   

9.
近日,翻阅了有关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评论,受益匪浅。评论像聚光灯似的,条条光线汇集在如何改编古典名著方面。这些评论不仅在普及《红楼梦》文化意识上起到了空前的推广作用,就是在古典名著改编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开拓作用。以往,在银幕、舞台和屏幕上都出现过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作品,但它们都是从一条渠道、一个人物、一个侧面去展现大观园内外的风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连续剧的优势,全景式地展开了大观园内外的大千世界和众多  相似文献   

10.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已有一年多,在众多关于新《红楼梦》的讨论中,笔者选择从电视剧中的文化元素来分析。本文共三节,第一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梦幻结构"分析,梦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对《红楼梦》中"梦"的改编可看出导演在剧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第二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看电视剧拍摄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为名著翻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细读《红楼梦》的人都会隐隐地感觉到.缕缕生命的颤音缭绕于整部作品之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凉之雾,遍布华杯”。据粗略统计,《红楼梦》里涉及音乐描写的共有十三处,它们既是构成《红楼梦》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解读《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王飞 《档案天地》2011,(8):33-35,57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最受毛泽东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从青少年时代就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甚至直到晚年还常读不厌。由于毛泽东兼采诸科思维之长、独具百家学说之底蕴,作为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文入和政治家,毛泽东读《红楼梦》,具有自己独特的评说。  相似文献   

13.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3,(4):114-1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译成日文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最初只节译了《红楼梦》的第一回,《红楼梦》的八十回日文译本于20世纪初面世,是据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为底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日文全译本是松枝茂夫翻译的,前八十回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于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们对这部中国社会大百科全书的研究从它出现的那一天就没有停止过。文章用档案学学科知识对《红楼梦》中的档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红楼梦》中档案的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古代优秀典籍《红楼梦》的传播正经历着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的"史上最强"传播时代。"全媒体传播"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其在呈现出巨大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红楼梦》的理解困境。全媒体时代《红楼梦》的传播优势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当前《红楼梦》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传播途径涵盖了书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电视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16.
李凤 《兰台世界》2020,(5):44-4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楼梦》的分析与探讨已不再只限于文学领域,《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文学著作,在内容上和红学研究发展过程中,都涉及了档案学学科的知识。多次明确提到"档子"这一名词,也体现了档案对贾府事务管理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帮助。简述《红楼梦》中提到档案的情节,对其中的档案进行分类讨论,探寻明清时代家族内部的档案管理情况,分析《红楼梦》中各类家庭档案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红楼梦》对现代家庭档案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邓牛顿先生在其大作《红楼梦植根湘土湘音》(2003年8月6日《中华读书报》“学术双周刊”)一文中,仅仅根据从《红楼梦》中所搞引的一些片言只语,就断言《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有在湖南长期生活经历的人士,可谓“石破天惊”。但在石破天惊之余,也感到有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主观臆测之嫌。 先不讲别的,单就作者在该文中所列的《红楼梦》的一些语  相似文献   

18.
吕云涛 《兰台世界》2013,(4):115-116
<正>茶,乃中华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极致于明清。茶在中国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份美学。中国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博大精深,雅俗并蓄,芬芳而甘醇,高洁而清新。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世人所称奇。据统计,《红楼梦》书中有273处写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出版了《〈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一书。该书编者认为:在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一书的九百余条批语中,除王希廉批语二百条及少数其他人批语外,其馀为刘履芬批语。但是,据苗怀明同志最近研究发现,所云刘履芬批语中,又有五百馀条是姚燮的批语,而刘氏所批只有六七十条。为使读者了解苗怀明同志的这一"发现",并对苗怀明同志深表谢忱,现将《〈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考辨》一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史志、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而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对丝绸描述之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红楼梦》一书在前八十回中频繁叙述到了与丝绸相关的服装、饰物、面料及陈设用品等,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种类的繁多和真实,无不令人惊叹.《红楼梦》中对丝绸描述之丰富,得益于作者曹雪芹出身子曾在康熙、雍正两朝其祖孙三代四人共做了58年江宁织造的世袭织造之家.自幼耳濡目染的丝绸文化伴随着他的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他借助于不同情节和场景的描述,生动详实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丝绸业发展状况和各类丝绸制品的功能、用途,所描述到的丝绸种类,粗略统计一下也有十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