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面,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方经济的衰退与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北方森林破坏严重,森林的破坏已经从平原扩展到丘陵、山地,最终达到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地步.南方虽平原低地多围垦造田,但丘陵山地则多栽种经济作物,作物生育期相互衔接,人工植被覆盖完好.有唐一代,人们用林、毁林的方式多样,主要有:一、屯田垦荒,毁林种粮(生产用林);二、大兴土木,毁林取材(建材用林);三、战争毁林;四、樵采、烧炭用林(生活用林);五、统治者的游猎、畋猎(奢侈毁林);六、发展手工业,森林被伐作燃料(手工业用林)等.  相似文献   

3.
美国内战与武装黑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一八六一至一八六五年。这次战争,就其内容来说,是美国北方广大人民在以林肯政府为首的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下,为了反对南方种植场奴隶主及消灭南方奴隶制度而进行的战争。战争一共持续了四年,到一八六五年四月,以北方的胜利、南方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次内战,就其性质来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在这次革命中消灭了阻碍美国社会前进的南方奴隶主及种植场奴隶制度,从而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广阔发展扫清了道  相似文献   

4.
《新高考》2008,(2):25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有唐一代,南北方人口升降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隋末唐初由于战乱,北方人口下降,南方人口上浮。出现了南高北低的人口态势。经唐王朝一百余年相对安定的发展局面,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分布又恢复到北高南低状况,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安史之乱后,北方户口大减,而南方人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繁衍,开始取得压倒北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词花花     
燕子的故乡□张瑞孔秋天的天气渐渐变凉,燕子从北方飞向南方;春天的天气渐渐变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到北方。燕子啊燕子何处是你的故乡?南方的鲜花处处芳香,燕子在北方向往南方;北方的春色天天变样,燕子又在南方思念北方。南方啊北方处处是燕子故乡。邮编:461400地址:河南省太康县实验小学春游的感觉,真好□罗晓航春游的感觉,真好,那一天,我们走进了春天的怀抱。微风里,闻一闻泥土的芳香,田野上,听一听乡村的欢笑。春游的感觉,真好,那一天,我们唱起了春天的歌谣。池塘里,数一数游来的蝌蚪,山坡上,看一看绽开的花苞…  相似文献   

7.
一从汉代以来,在中国北方的边境上居住着许多不同种姓的部落、氏族。他们长期与汉族人民杂居来往,通过和平的关系,也通过战争,逐渐接受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在“五胡乱华”和拓跋入据北方以后,这许多部落、氏族先后同化于汉族,形成中古期间汉族、鲜卑等各族的大融合。汉化的过程也即是较高级的经济、文化战胜较低级的经济、文化的过程。汉族早巳建立了成熟的封建制度,它的文化也正反映了此一阶段间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所达到的水平。“五胡”以至拓跋族之同化于汉族首先由于汉族的经济、文化是较高级的,因而不仅能够坚强地抗拒各种由征服者带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因政治和地域的原因而迥然不同,琅琊王氏在南北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晋之际,王导等人引玄风南下,将先进的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齐、梁时期,王肃、王褒先后入北,将南方的典章制度和文学艺术转输到北方,推动了南北文化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明清北方边境对外贸易与晋商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商业史上著名的山西商人集团崛起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兴衰的原因,与这一历史时期的北方边境地区,出现了由秦汉以来的战争格局转向和平格局的历史性变化,从而导致内地与蒙古地区的贸易繁荣关系甚巨。同时,也与清代至民国中俄贸易关系的变迁,以及随着近代铁路和轮船交通的兴起,北方边境贸易重心出现地理位置的转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就逐渐南移,与此同时,文化重心也踵继其后。由是东南半壁,迎来了由历史发展的形势而造成的“大发展”的新时期。历经五代、宋元,降及明清,无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就整体来看,南方都超过了北方。江南的徽州,便是一块较为典型的境域。  相似文献   

11.
秦和西汉时期 ,吴越楚地区远离了封建政治统治的中心 ,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南方的暑湿气候受到人为的过度渲染 ,使得北方人士视南方之行为畏途。南北文风的迥乎不同 ,也使得南方士人进入封建统治上层的机会远远少于北方士人。此外 ,在秦的统一战争中 ,该地区曾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所有这一切就导致了吴越楚地区的相对衰落  相似文献   

12.
《徽商与明清徽州地区教育发展》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就逐渐南移,与此同时,文化重心也踵继其后。由是东南半壁,迎来了由历史发展的形势而造成的“大发展”的新时期。历经五代、宋元,降及明清,无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就整体来看,南方都超过了北方。江南的徽州,便是一块较为典型的境域。  相似文献   

13.
河北地区在安史之乱后便达到了“全是胡化”的高潮,这在各镇镇帅出身和日常生活中,在军事组织的军事民主中,在整个社会中,都表现得极为明显。此后河北地区又逐步开始汉化,汉化原因有内地汉人大量入仕河北,各镇帅力行汉化等,最根本原因是先进文明对后进野蛮的吸引力。河北地区在汉化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区汉化进度不一,汉化总势中伴随胡化逆流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1865年,美国内战以南方的失败宣告结束,此时的南方,由于旧的以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土崩瓦解,而新的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加上战争的破坏,到处是满目疮痍、经济衰败的凄凉景象。但到二十世纪初,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南方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充满生机,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并同北方经济融为一体。进入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南方社会的这一历史巨变,主要是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实现的。国内史学  相似文献   

15.
彭金兰 《历史教学问题》2005,(3):106-106,71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最早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经济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在西汉初期的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南方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极低的记载。如《淮南子主术训》有“(南方)夫民为生也,一人跖耒而耕。”《盐铁论》有“(南方)百姓木耕手薅,衣食不足”等记载。而北方的农业生产方式则比南方先进得多,如西汉时,黄河流域已盛行牛耕,广泛使用铁制农具,河南、陕西一带甚至使用了能翻土、碎土的犁壁。可见,南北方的生产力水平形成鲜明对比。但从秦汉时期开始,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的原因,我国人口频繁地由黄河下游平原向…  相似文献   

16.
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在西周宗法制、先秦夷夏观、两汉名教思想和魏晋门阀制度的潜在影响下,汉民族正统意识不仅因藉民族矛盾的激化浸透南北汉民族人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各胡族人民的政治观念。十六国胡族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名份需要,从汉化传统中寻找理论依据,出现了奉有德政权为正统,视无道政权为僭伪;奉中原政权为正统,视周边政权为僭伪;奉大一统政权为正统,视偏安政权为僭伪等正统之争。但是,传统的汉民族正统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亦非口头上的正统之争和浅层汉化措施所能化解,故直至北魏统一北方后,随着孝帝等胡族统治推行深层汉化政策,北朝诸胡族政权才通过政治、经济、化习俗的彻底汉化实现民族融合,并最终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成为与南朝诸汉族政权分庭抗礼的中原胡族王朝。  相似文献   

17.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分工越来越细 ,而且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 ,经济重心也发生着一定的转移。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其中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后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 ,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 ,再加上南方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在南宋至元朝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甚至在江南的一些地方 ,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近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改革,顺应了道教更具有官方化、成熟化的趋势.在改革道路和形式上,北方的道教改革官方强制性推行,南方则是官方推行的特点与个人影响并重;北方的道教活动介入政治过深,南方的道教改革在后期则有意回避政治,这是道教改革南方成功而北方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靖康之变后,大量北方居民开始迁至南方各地,他们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对南宋社会各个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辉 《华章》2007,(11):78
从阿拉伯伊斯兰主义的角度看,苏丹南北内战是当局推行的一系列阿拉伯化伊斯兰化政策的结果.苏丹南方、北方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1956年独立后,领导者在南方强行推行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试图通过阿拉伯化伊斯兰化同化南方,此举遭到南方人的强烈反对.战争就是最佳的证明.2005年,南北双方达成了全面和平协议,内战结束.然而,苏丹构建一种为南北都接受的国民文化道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