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江 《情报杂志》2012,(9):175-179,174
为了探究国内企业战略联盟网络特性和联盟策略,采集来自互联网的新闻报道数据设计情报,进行信息挖掘,构建了2003-2009年期间的国内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战略联盟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别从整体和个体层面对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历时研究,用战略联盟资源学说理论解释了相关的网络特性指标,展开了网络中典型企业的战略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国内移动商务产业中的联盟网络是一个稀疏网络,2006年是产业战略联盟发展的转折年,企业在网络广结联盟伙伴,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心企业开始涌现.该方法有助于企业利用竞争情报完善战略联盟策略,加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传送网作为基础性网络,承担着传送各类业务的功能。随着移动通信向着第三代通信模式的发展,建设一个能够支撑3G业务发展的宽频带、多功能、高可靠性的基础性光传送网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3G业务主要特征和3G业务对传送网新的要求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3G传送网可选的组网技术。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是指联盟网络内部主体、战略、技术创新过程、资源、环境等要素由于相互协同与竞争,在共同实现联盟网络竞争优势以及联盟网络主体各自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耦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整体创新效应。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为载体,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机理模型,给出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政府间,以及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珊 《今日科苑》2011,(5):164-166
<正> 近年来,随着3G增强型技术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应用,全球3G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用户开始规模增长。为了满足用户迅速攀升的移动宽带业务需求,3G网络在加速向增强型技术升级的同时,产业各方也在为LTE的商用部署铺平道路。一移动宽带业务呼唤3G网络升级3G增强型技术以及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极大地带动了用户对移动宽带业务的需求,3G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也促进了视频、下载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普及。同  相似文献   

5.
将战略联盟理论引入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说明企业竞争情报战略联盟的类型、特征与功能,构建了企业竞争情报战略联盟的框架,分析了企业竞争情报战略联盟的业务组成及其效益,以期为企业竞争情报战略联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伟 《科技风》2011,(12):45
针对3G业务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现状,本论文对面向3G业务的网络管理平台进行了设计与配置,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3G网络管理平台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神州泰岳网管平台系统,重点从网管平台体系架构和网管平台系统配置两个角度详细探讨了面向3G业务的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对于进一步提高3G业务网管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盟协同优势创造的二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斌  孟琦  张铁男 《软科学》2007,21(2):5-7,19
通过对战略联盟以及竞争优势相关理论研究的总结,基于价值网思想,依托于企业资源、能力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构建战略联盟协同优势创造理论模型,从联盟关系协同和联盟网络关系协同两个维度对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创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业务外包网络组织结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昉 《科技与管理》2005,7(3):17-20
业务外包与市场购买同为企业从外部取得投入的方式,但存在着重要区别。业务外包与专业化或多元化也并无必然联系。业务外包经常采用战略联盟的形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分析了网络组织结构适应企业业务外包经营模式的发展及网络组织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3张3G牌照的正式下发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再度引发了各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热潮。作为业务承载网络的传输网,必须要先于业务网络的建设而建设。因此,如何满足3G业务的传送,成为电信运营商建设传输网时关注的重点。3G网络及业务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承载传输网的特殊需求。通过对3G业务特点、3G传输网特征以及3G传输网建设思路等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3G传输网对现有传输网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业务多元化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业务形态和用户行为发生转变,网络性能受到冲击和挑战,智能手机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以及3G网络极大程度上的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便捷度,不过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烦恼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手机信号不好,部分区域的3G用户的感知问题已变得越来越明显,本应在3G网络建立数据连接,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频繁下切到2G网络的情况越来越多,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策略研究,在界定生态位理论以及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生态位概念的基础上,基于联盟间的生态位关系、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分离等方面对定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态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生态位分离策略、生态位移动策略和协同进化策略,以期促进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R(Reality实体)&V(Vitality虚拟)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经济范式,能够灵活地利用文化产业的隐性资源。以文化产业的实体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文化产业R&V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解释文化产业R&V战略联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建立现实产业和虚拟产业之间联盟的动态博弈模型,并根据联盟的期望收益,得出联盟的最优稳定策略,最后对文化产业R&V战略联盟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文化产业R&V战略联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合作动机是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分别从交易成本经济学、价值链理论、组织学习理论、资源战略观等理论视角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动机进行了分析,并以广东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动机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技术标准联盟及其支撑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标准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标准联盟正在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联盟形式.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对技术标准联盟的定义及其相关的支撑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技术标准理论和战略联盟理论是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基本理论,与外部性理论、技术生命周期理论、组织理论、竞争理论和博弈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相关支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企业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对两种企业组织方式———战略联盟和并购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战略联盟和并购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组织间关系 ,属于两种不同的治理结构 ,是企业获取资源的两种不同方式。最后 ,还进一步阐明了其运作分别引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震宁  吴晨 《科研管理》2021,42(5):21-30
技术战略联盟是合作伙伴资源共享、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共同创造价值的组织,但其创新活动往往伴随着各类风险,在实践中很多联盟的运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降低联盟的运行风险,优化合作路径既是理论的前沿问题,也是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研究了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协同合作与联盟稳定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技术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利益冲突风险和分歧冲突风险会降低联盟的稳定性,而联盟依赖风险初期会提高联盟绩效,但随着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参与各方的自主开拓创新能力有可能受损,从而降低联盟绩效;第二,联盟内部的自主合作可以正向调节技术战略联盟运行中利益冲突风险、分歧冲突风险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并且削弱联盟依赖风险对联盟绩效的倒U型效应,从而起到协同优化的作用。政府扶持对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与联盟稳定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瑞  李北伟  高岩 《情报科学》2023,41(2):101-106
【目的/意义】构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的知识协同服务模式,以期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开展知识协同服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地方智库战略联盟和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剖析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因素,并以知识管理、协同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的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并提出推进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的策略。【结果/结论】构建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旨在围绕多智库主体的目标、资源、过程要素协同,强化联盟知识协同服务平台功能,提升联盟知识协同服务能力。【创新/局限】以协同创新视角对地方智库战略联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展开研究,跨区域多案例对比分析,是对所构建的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检验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创业企业通过嵌入战略联盟获取竞争优势,但合作绩效往往低于预期水平。综合社会网络、行为科学和公平性等理论基本思想,探明合作绩效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构建了影响"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在孵企业"三方合作绩效的路径概念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为三方合作绩效与合作成功率提出了加强合作方的参与度、促进合作网络结构优化,并关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桥梁"作用与战略伙伴选择的无形资源拟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