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适的《尝试集》中有一些旧体诗或变体旧诗,从语言、体式和思想上看,它们有了变化和革新,应属于新学的白话诗。不同于新诗,它们是旧体或变体的格律诗。旧体或变体白话诗同新格律诗一起,构成白话格律诗的两个格局。  相似文献   

2.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话诗的典范之作。五四时期如果不是由胡适来作“鞋样上总还是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尝试集》,而是直接从中国历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翻译中,精选一部《中国白话诗集》,集中展示一批成熟的、不乏经典意味的白话诗佳作,那对于现代新诗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一定会好得多,对于迅速奠定新诗的地位,昭示新诗的方向,一定会有效得多,中国新诗也会因此少走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3.
4.
陈方竞认为发表在1919年4月1日《新潮》第1卷4号《胡适之(尝试集)出版预告》为胡适本人撰写,经考证,这则预告实际上应是上海亚东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胡适《(尝试集〉自序》中撮录而成。推而广之,本文认为,新文学广告的考证应全面厘清广告所宣传作品的出版历程,应全面掌握广告刊出的载体和时间,应对广告词作细读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适《尝试集》中抒发个人情感的婚恋新诗应该给予重新评价。这部分诗歌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在“五四”前后新旧两个时代交替转换时期丰富、复杂的情感历程,写出了人生中诸如自由与禁锢、理智与情感、世俗与艺术、瞬间与永恒等各种相反相成的“两难”境地。诗人“诗的经验主义”的审美观照,使其诗作在艺术风格上是包含的,而非排斥的,戏剧化手法的运用则使这种艺术风格得以较成功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新文学要入主文坛,非打好改革旧体诗这一仗不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首先倡导白话诗的尝试,并积极投入白话诗的实践。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胡适创作的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在五四理性主义高扬的时代出版,它必然要传递着先进的思想信息,渗透着狂飙突进的精神.但是,当重新考量胡适的诗歌创作,挖掘胡适新诗创作实践中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即乐观情怀、悲剧意识、民主心绪等时,发现其诗作既有对过去诗歌的消解,又有对新诗发展中的艺术自觉和对新世纪意识的抉择,同时还有对新世纪初新诗推进过程中古典诗写作的反拨.  相似文献   

8.
1917年10月,胡适把他一年来写作的白话诗编成《尝试集》,给钱玄同看,并请他作序。钱玄同和胡适还没见面时,1917年7月,他就对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些新诗提出过意见,说胡适的“白话诗”“犹未能脱尽言的窠臼”。胡适看了钱玄同的批评,给钱玄同复信里说:“此等诤言,最不易得……”所以胡适后来在北京所写的白话诗。就都不用言了。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化运动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新学要入主坛,非拓好改革旧体诗这一仗不可,五四新学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首先介导白话诗的尝试,并积极投入白话诗的实践,中国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胡适对新诗的"尝试"能够取得成功有三个原因:一是外部条件的变化;二是文言不能适应文学在新形势下的需要;三是胡适在与梅光迪等人进行"文白之辩"时受到的启发。而此后的新诗教育中对其"尝试者"身份的解读也有很大不同:民国时期废名、苏雪林、朱自清等人的颇具学理性;"十七年"时期则偏向于"政治性";而新时期以来则又重回学理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察了胡适<尝试集>的初版到三次修改后再版的过程.<尝试集>作为胡适"个人主张文学革命的小史"的"废骈废律",与钱玄同由批"桐城"到非"选学",在文学革命倡导上"殊途同归",形成二人在<尝试集>的创作与问世上的"相互应和"与"协同作战".<尝试集>再版时,对初版中的全部诗包括"旧体诗词"不加删除,以强调旧诗向新诗的过渡;同时,"再版自序"也对初版的旧作进行检讨,而这种检讨是通过"白话诗"的"自然的音节"试验而展开的.这些是对钱玄同主张的呼应,也是对初版所言的"个人主张文学革命小史"的延续、补充、深化和强化.<尝试集>的"初版"与"再版"是胡适新诗"试验"不容退缩地与现实"对抗"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新诗的开创之功,以及在新文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四版"以及"删诗的事",是将一个人的创作"尝试",变为众人共同参与的创作"尝试",实现了贯穿<尝试集>创作始终的"实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胡适在五四前后集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创造于一身,成为领导当时诗歌创作潮流的重要人物。胡适在新诗史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即:他积极倡导用白话代替文言,并率先尝试用白话创作新诗,为完成诗歌语体的变革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作为自由体新诗最早的倡导者和试验者,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诗作为“诗”的可能性,《尝试集》中出现的“自由变化的词调”式自由体和追求散文美、口语化的自由体,对新诗诗体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倡导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为五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支流,《尝试集》平实、清淡、朴素的风格,在早期新诗诗坛上自成一格。胡适的新诗理论和创作,不仅有接受外来影响的一面,还有得之于传统启示的一面,这是常被人忽视,因而更值得注意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本从“我为什么要用白话来做诗”、“在白话诗的试验室里”、“眼力最高心最细,如今何处有斯人”三个方面来重新阐明胡适对创制中国新诗的第一意义;从泛化视角回到学本体视角来“向下看”胡适的白话新诗,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胡适白话诗论和《尝试集》所作出的诗歌外在姿态和诗歌本位意义不对称的误解;从而恢复、重现胡适白话新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最早的理论倡导者,他对新诗文体的贡献在于一“破”一“立”。“破”在于打破旧的诗歌形式,倡导“诗体大解放”;“立”在于积极提倡自由诗。胡适建构了自己的新诗文体理论,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存在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正式出版,评论蜂起,褒扬、学习者有之,批评以至谩骂者亦有之。其实这种争议在几年前胡适提倡文学革命、尝试作新诗时已见端倪,伴随着胡适本人政治思想的变迁,这种争议自然愈演愈烈。我以为对于一部作品,不能仅根据作者的政治思想来定性,也不  相似文献   

16.
安徽太湖籍诗人朱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在维护诗的审美特性和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在创作中注意吸收古典诗词合理的艺术形式,精心创造形式完美的新格律诗;他主张借鉴外国各种诗体经验,努力实现新诗诗体多样化;他积极倡导现代叙事诗,并带头进行创作实践,在借用并改造传统题材、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探索现代叙事诗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他为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节”,新诗语言须“具体”.《尝试集》自序的主要论点是:作诗如作文,文学革命毋庸置疑,打破一切枷锁镣铐,新诗的音节须顺应诗意,旧诗如缠脚新诗是天足.这些理论鼓吹,在当时无不切中时弊,待时过境迁,则无一不可质疑.  相似文献   

18.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受美国诗人惠特曼和意象派诗歌的影响,收获最大之处就是对实验主义哲学和进化论的精通。胡适将它们运用于新诗革命,走过了“白话入诗”、“诗体解放”和“借鉴美国”三个历程,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都带有深深的美国印记。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三国演义》研究来说,胡适的考证及其结论具有奠基性意义,甚至他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的观点对于突破今天狭隘的文学研究也有某种启示。然而,胡适否定《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其学术见解与价值评判也存在着严重偏颇。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先驱者,其新诗创作论差不多成为新诗运动初期白话诗创作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胡适新诗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是反假求真的文学观念,明白清楚的审美尺度,自然音节的诗体创造,这些理论推进了新诗运动的进程,在新文学史上具有创新和奠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