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宇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0-24
到目前为止,“文革”口述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挽救了很多“活”史料,拓宽了资料搜集的范围,写作过程也比较严谨。但是,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践与理论相对脱节,例如名实不符、视角单一、缺乏研究意识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加强“文革”口述史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切实发挥口述史史料来源广泛、研究者与当事人互动性强、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可以互证的长处。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杜威主体参与的指导思想、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与方法,阐明了皮亚杰主体参与思想的心理学基础与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对他们的主体参与思想的结论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Penney Clark 《课程研究杂志》2017,49(5):620-639
There are many areas of overlap between history and fiction. Teachers of history have long recognized this connection and used a range of fictional accounts in their teaching.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fict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at must be handled carefully. On the one hand, it presents compelling characters and accounts that provide powerful connections with the past often missing from school histo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narrative force that draws the reader in and connects him or her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aracters also mitigates against alternative readings of the situation, undercutting the reader’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past in complex and critical terms. We contend that in the hands of effective teachers,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fiction can be a valuable and effective tool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We begin by exploring three scholarly conversations around the nature of history, history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heory. We then discuss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fiction, move on to describe two broad categories of fiction and their particular connections to history and history teaching and consider some of the tens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fiction. Finally, we investigat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use of fi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相似文献
4.
孙晓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56-58
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这种方法。分析我国的电视口述历史节目,可知此类节目使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是对历史的真实、形象、生动、深刻的再现;这类节目的广泛出现与受众的需要、现实生活提供的可能性、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素质以及传媒问的竞争有密切关系;这类节目在丰富电视的表现形态,补充完善中国当代史,以及传承历史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世界史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皖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11-15
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衔接极为紧密,它不是马克思对历史资料的随意性摘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世界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史观的历史溯源,也是马克思晚年进行更深入地研究的准备材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地方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以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福州地区为例,论述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地方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史内容;二是开展研究性的地方史专题学习;三是利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地方史的认知;四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地方史知识.同时探讨了地方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历史三分法与中国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显示,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中国的历史哲学;史义包含“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的重大差异在于:前者与史事、史文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又以史义为体、史事为用,以史文传事载义,而后者是于史事、史文之外的注重对历史反思与批判的以期资治育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闺塾师》运用社会性别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五四”史观指导下的脸谱化的旧中国受害女性理论和“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从女性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不仅丰富了关于17世纪江南女性与文化的研究,更为今人重新认识“传统中国”提供了新观念、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培训教材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基本完成,中级培训已进行试点,就要全面展开。为切实提高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有必要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和层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罗新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
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课程改革的发展决定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在实践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11.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文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1(5):534-5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接受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革新集注、集说传统,实现传统学术方法的现代转型;以新颖的视野开辟学术生长点;接受史与创作史互补,建构文学史体系的现代格局;丰富学术思维,接受史意识成为学者的自觉意识。接受史研究是为了沟通古今审美经验,让古典走向现代。接受史作为与创作史前后衔接的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新维度,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更紧邻文学史料学的学术研究史,在主体范围、对象性质、功能任务和研究态度等方面,均有实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发达的科技、民族气节、维护统一、革命斗争传统等八个方面,挖掘了富含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张少美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13-117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伴随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宏观的文学史学观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进程及其特征,以整体观的理念梳理文学发展史脉络、确定各阶段的教学重点,以作品阅读的指导来夯实学生的文学积累,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通过创造性思维、理论思考和创新表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parents) conceptualize teachers' role breadth, i.e., whether they define given behaviors commonly assumed to be OCBs as in-role or extra-role behaviors. Drawing on a survey of 29 principals, 245 teachers and 345 par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defined more teachers' OCBs in general and toward the school as in-role behaviors than parents did; parents defined more teachers' OCBs toward the student as in-role behaviors than teachers did. A wide variety of possible school interventions is indicated, each with the potential for far broader improvements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5.
曹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85-89
尚补史是中国古代小说审美思想的表现之一,它在小说萌芽的时代和言小说兴盛的唐代,就具体表现为作有意替一些杜撰的野史逸闻找正史做依据以加强其史实性;到通俗小说兴盛时代,此一思想被通俗小说作家和批评家发扬光大:首先是小说家极推崇且积极地实践以小说形式来演义正史的创作倾向,其次是作家于非历史演义的通俗小说上常贴土“于史有证”的标签和以写史书的心态与做法来创作小说,第三是小说家和小说批评家对小说价值功用的理性认识上认为通俗小说的主要价值之一在于补史。在尚补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小说理论家通过其理论表述所提出的尚补史之观点,这两方面的共同发展,构成了尚补史这一小说审美思想的全部。此一思想的历史化根源在于古代小说的写实传统和小说这一体在古代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岳凯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61-63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斯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兼谈重写音乐史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虹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3):45-48
在史学研究当中。运用唯物史观已经是被广泛认识和普遍采用的。在今天史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纷纷出现的情况下.坚持唯物史观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唯物史观在今天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来重新引起人们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重视。并以最近在音乐史学界逐渐“热”起来的有关“重写音乐史”的讨论为例,重申坚持唯物史观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学走向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变革趋势出发,强调高校史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由此倡导在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中融入社区实地调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在带领学生学习搜集、记录、整理并尝试理解不同性质、载体及立场的史料的实地教学中,引导学生切实认识到历史载体及历史记录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自我与他人等方面的体验和认知。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史是心理学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习心理学史会养成学生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但是,今天心理学史教学在诸如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今天心理学史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霄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1):127-129
随着计算机网络教学迅速发展,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