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保"是古乌撒宗法制的"俄索尼"家族政权升格为联合多个家族来构建的"纪俄勾"政权的产物。乌撒部采用宗法、族权和政权合一、与则溪三种统治制度,并通过婚姻关系、战功的认可、缔结盟约等,把异姓联系起来,维系"纪俄勾"政权统治的稳定性且得以长期存在,其二十四"苏保"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李平凡 《教育文化论坛》2013,5(2):115-117,123
彝族社会的土目是元代土司制度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汉语土语名称,然其原生形态,可上推至彝族君长制度形成之时。彝族乌撒地方政权,由君长到土司,雄踞乌蒙山区一千多年,统治地望跨越今云贵两省边区。一直延续到土司制度的终结。其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土目组织与分治。对乌撒政权所辖范围土目的形成和历史演变进行探索,可揭示出君长或土司政权基础的土目兴衰过程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4.
一般认为北朝都实行曹魏开创的九品中正制。但是通过具体的研究却发现,北周政权并没有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而是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大概与九品中正制已经走向没落,北周权力核心的组成人员出身不高,生活在该地区的士族实力较弱、地位不太显赫有关;也与该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统治核心成员实在想不出更好的选官制度不无关系。不过,察举制度也并非北周政权选官的主要途径,而且在实施中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5.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898年至90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政治身份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其属官完全依照唐制,受唐王朝任命。第二个时期自公元909年至925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福州升为大都督府,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虽然自命职官,但向中原王朝称藩臣,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纳贡,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王闽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政策,福建的经济化迅速发展。第三个时期自公元926年至945年,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日寻干戈,相互残杀,内乱不止,政治腐败,势力日削。他们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完全是独立的国家之制,自称国王,下置宰相百官,终于导致王闽政权的灭亡。王闽政权各个时期实行的不同的职官制度与其治乱兴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婚姻礼仪是有关婚姻的民俗行为,具有制度性。从彝族婚俗礼与婚俗文化特征的个案来看,云南寻甸撒米落彝族的婚俗礼仪呈现出传统婚俗与现代婚姻文化并存现象,撒米落彝族的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持与文化特征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相调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水西政权是指水西彝族君长在蜀汉建兴三年正式受封为罗甸王建立方国,到元代改任土司,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改土归流结束1474年统治的方国、土司政权。水西政权是彝族地方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体现出了超凡的政治智慧,涌现出了不少爱国历史人物,勾画出了彝族历史的主线,创造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形成了独有的水西文化,在彝族历史上拥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君主为代表的国家所有制为主和土地私有制为其辅的二元土地所有权制度,对我国主要封建王朝的政权影响可谓十分巨大.本文通过简要论述所有权制度与农民起义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期望找到“依赖的历史路径”对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匈奴人在中国最早建立了游牧政权,并统一北方草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对匈奴历史的研究长期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由于史料相对缺乏,近年来匈奴史研究的开拓性较为有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李春梅研究员撰写的《匈奴政权及相关制度研究》一书,在悉心研读史料的基础上,认为匈奴出现于中国历史并与诸侯国接触的时间应该在战国时期,匈奴的贵人会议是单于的附属机构而不是原始民主制下的决策机构,匈奴的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构成“四角”,“四角”下各有六个万骑长,构成了匈奴的“二十四长”等。作者以匈奴政权及其相关制度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价值的观点,推进了匈奴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筵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为学、君臣交流的重要手段。蒙元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认同并践行汉制,推行中华文化。其中,对经筵制度的重视与推行,是其儒化、汉化的重要体现。此举不但提升了蒙元皇帝的儒学水平,而且加速了蒙元的汉化进程,反过来也直接促使了蒙元对经学、儒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古乌撒部属地的今贵州省威宁、赫章两县地及周边地区,魏晋以来至清朝初年,存在过一种同一社会分工、同一种职业的人们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彝族内部实行、并使其支系化明显的同时,还深入到入住同一地域的有关民族。维系和巩固了乌撒部政权长达千余年占据一隅的统治。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不可忽略对这种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苏尼这一宗教职业大约起源于彝族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苏尼的主要职能是为彝族信教群众驱鬼治病。绝大多数的苏尼不识彝文,也无经书。从事苏尼职业的人员未经象毕摩那样严格、专门的职业培训。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苏尼文化始终在巫术文化这一阶段上徘徊不前;与发展较快的毕摩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历史上彝族土司则溪制度是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文化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就其职能而言,它是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它同九扯九纵以及家支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九扯九纵是则溪制度中的职官制度,而家支制度则是则溪制度的基础,是其宗法化的体现。则溪制度、家支制度、九扯九纵共同构成了毕节地区彝族社会三位一体的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对则溪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毕节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彝族狩猎是短缺经济社会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彝族狩猎方式主要有犬猎、刀猎、枪猎、套猎、板猎等。猎具有套索、弩箭、猎夹、猎网等。狩猎分为个体狩猎和集体狩猎,猎获物见者有份。狩猎必祭猎神,祭猎神分为祭家猎神和祭山猎神。近年来,随着国家禁止私藏枪支弹药和禁猎,彝族狩猎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广大彝族村落也发生着急剧转型,使得村落权威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原生型村落权威在村落生活中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影响力逐渐下降。次生型权威由于较能适应当地村落政治生态的需要,在村落政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生型权威影响力仍然较大并呈现恢复性强化趋势。由于新旧社会结构变迁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村落权威多元化格局将会是长期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彝族火把节     
<正>Torch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celebrated by Yi nationality in southwestern China.It usually falls on the 24~(th) day of the sixth lunar month with three days of celebration.As its name suggests,the tor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The brightly burning torches are a symbol of fire.  相似文献   

17.
彝族漆器的造型特征、图案纹饰、色彩运用与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寓意构成了“三色文化”的特点。彝族漆器艺术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人文情怀和图腾崇拜,揭示了彝族漆器其蕴含着的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六盘水市彝族的土司制度,其具体形式有则溪制度、营长制度,均为封建领土制度.则溪制度,为元至清初水西安氏彝族土司统治形式,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营长制度,为明代土司制度在普安州具体形式,具有地域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的特点.明末清初,由于多民族统一封建集权国家巩固发展,已不容土司制度继续存在,相继施行改土归流,废除原来世袭土司和土官,改派中央政府任命之行政官员(流官).改土归流后,境内交通、教育、农业和手工业等均有新的发展.由于境内许多边远地区,流官的行政权力难以覆盖,改土归流不彻底,朝廷仍沿用当地"头人"、寨老"等作为流官助手,为其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19.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彝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迷人的彝族音乐,滋养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同时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探究,使彝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从而促进彝族音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并对外展示彝族音乐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