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章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从不同的层面说明了现代技术已转化为人类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传统的手工艺本身也蕴涵着产业经济生产力的源泉,两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有着同样的化因素。前既对后产生冲击,也与后存在着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印文化的包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胡澎 《文教资料》2006,(20):96-97
中国与印度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各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特征,但在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迁入时,都显示出了很强的包容性。本文通过对两国文化包容性的初步探究,希望能在当今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资源共享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印崛起中文化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中、印这样的国家,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现代化成功与否是两国崛起的关键之一,离开先进文化的支持,经济无法长期快速发展,国家更无从崛起,本文通过对中印传统文化、文化现代化进程以及现实条件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印的文化现代化还没有完全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而且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中国虽然比印度多具备一些有利因素,但是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和最终崛起仍然需要付出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其艰难程度一点也不比印度小。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从不同的层面说明了现代技术已转化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传统的手工艺本身也蕴涵着产业经济生产力的源泉,两者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有着同样的文化因素。前者既对后者产生冲击,也与后者存在着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印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两国在历史、人口规模、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方面都很相近。两国的人力资源在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都是最大的,而教育又是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和决定因素。比较二者间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更有利于两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保障周边稳定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当前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进口的生命线。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基于各自的国际利益,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和博弈不可避免。在文化软实力如此重要的今天,比较中印东盟政策中文化外交的差异,解析中国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帮助中国在不断变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中印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全球化特征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尽管各国教育在总体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一致性,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机理的差异仍将决定各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双相因果互动关系决定了教育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到该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前景。印度在人口、资源以及近代历史状况的各个方面都与中国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目前印度又采取了与中国几乎完全相同的经济政策。因此,印度的发展状况像一面镜子能够直接映射出中国的特征,而且印度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功正在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洁 《黑龙江教育》2007,(11):31-33
中国和印度的学校道德教育在性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中印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借鉴与吸收印度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德育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出现了新的高潮,"中印学会"成立于此特殊时期.中印学会通过筹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建造中文图书馆、组织学者互访、开设讲座、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发展.此外,中印学会还在为两国争取民族独立、为印度灾民发起募捐等方面贡献了力量,使中印学会不仅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成为了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印高等教育的两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和印度国情相似, 两国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从两国高等教育扩充以及高等教育体制两方面进行比较, 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艺徒制度是古代官府手工业技术传承的主要模式。其以工商食官为总体制度背景,因官业办学而与官府手工业盛衰相伴。自西周,艺徒制度的工师选择、立样程准、严格学程、令丞试工等技术传承环节逐步成熟。其技术官守、法式授艺、因能分任、技艺压抑的内在特征彰显出存在合理性与冲突并存。时代变迁,但仍有极具价值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Craft, Design and Technology is an underrated, under-explored area of the curriculum in many special schools. Peter Davison, adviser, CDT, Cleveland, and Edwin Gaster, head of desig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Ripon and York St. John, write about the mental and creative stimulus which CDT can offer to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相似文献   

13.
Craft education in Finland is, in many aspects, in a state of change. This concerns the independent position of craft as a school subject, the content of the compulsory craft courses containing textiles and technical wor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ncept of a holistic craft process in the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and so on. This bears relevance to the question of how craft should be taught at schoo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eachers can strengthen the relevance and meaningfulness of craft education at school. Teachers are challenged to provide more authentic instructional contexts and activiti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in order to address successful living in today's society. One solution is to contextualise this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pedagogical models that realise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craft. The pedagogical model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based on curriculum publications, materials in print and research by other scholar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作为新世纪第一期的CERC专栏 ,本期为读者编译了中心最新一期比较教育通讯上刊载的中心成员近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课题 ,并在书香园地重点介绍了中心新近出版的RuthHayhoe的专著《中国的大学1895 -1995:文化冲突的世纪》。值得一提的是 ,CERC已被设在曼谷的UNESCO亚太教育改革发展中心接纳为一个附属中心 ,这无疑会扩大与加强CERC与亚太地区其它姊妹机构的合作与联系。而这种纳入本身也表明CERC的成就已日益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正>A study by NASA has showed that China and India, the world’s two most populous1countries, are primarily2responsible for making the Earth greener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是让地球变得更绿的主力。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utorials from the Web site, Instructables.com, to highlight the rhetorical possibilities of including personal narratives in instructions. The narratives in these tutorials offer detailed accounts of their authors’ experiences when constructing their projects, thereby functioning as accounts of the authors’ craft knowledge. Pitched to amateur hobbyists, rather than the professional audiences of many forms of conventional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these tutorials offer new ways of teaching craft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