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夫之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及鉴赏经验为基础,用哲学家特有的思辨精神灌溉中国诗学,对诗歌的性质、创作、功能、技巧等诸多理论问题均进行了深入阐发,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许多新的详尽诠释。在王夫之的诗情观中,闪耀着夺目的人本光彩。人本主义主张奠定了王夫之诗情观之人本特色的思想基础;关于诗学理念的反思直接催化了其诗情观的人本特色;通过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改造,则直接显呈了王夫之诗情观的人本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把他的哲学范畴中的“情”,用在古典诗歌抒情本质的论述中,批判地吸取前人的营养,并且以他哲学思想中的人性论为基础,全面地、辩证地揭示了作为诗之特征的“情”的内蕴,建立以“情”为核心、呈辐式结构的诗论体系,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诗情与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诗人,诗僧们不能回避诗歌的本质要素--情,而作为僧人,他们的创作又要引人见"性",但"情"与"性"对佛教修行者来说势如水火,因此诗僧经常处于诗情与道性的矛盾之中,僧诗的合法性也成为唐代教内外讨论的热点."诗情"与"道性"之间的张力,在僧诗题材的选取、物象的创设、意境的营构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诗歌的基本格调是忧郁的,但也有为时代激流而写的那些感奋的、甚至壮烈的诗;诗人始终坚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立足于自己的切身感受,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泛滥的情感在这里被化成了可感的经验与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5.
瓷枕上题写或刻划的诗词,题材有人生感怀、情爱相思、借景抒情、劝勉警戒、吉语广告等。瓷枕上的诗词不仅有装饰效果和欣赏价值,有的还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诗词瓷枕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6.
感受诗情:拥抱神气涌荡的心海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还有一位古人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鲁迅说:“诗歌本来是抒发自己热情的。”普希金说,诗人的任务是用“火样的激情把人们心灵照亮。”这些中外名家的见解,都生动地说明了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那么,诗情就是诗的血肉。没有血肉,灵魂何以寄托依附?没有诗情,诗意何以得到生动丰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一句关键句,很多学者认为刘勰这个结论是当时十分普遍的观点,其实刘勰对这个结论的逻辑推导过程,是任何一个同时代的理论家都没有采用过的,这种推导过程正是刘勰的创新点所在,体现了他独特的生态文艺观,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先进的.  相似文献   

8.
郝建生的诗作《诗情人间》穿过岁月的隧道,回顾自己的峥嵘岁月,情感真切,意味悠长;在对祖国名胜古迹的沉吟中立意高远,通过独特的视角中国文化进行富于历史深度的解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其诗作既呈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性,又体现了时代性,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情操。  相似文献   

9.
简议王夫之“诗法”论的诗学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学的“诗法”大致相当于西方文论的“创作方法”。“诗法”论在古代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对“诗法”问题发表了许多观点,有待加以深入研究。“诗法”或“创作方法”有三个层面,与作为哲学家的运思方式不无关系,船山的“诗法”论在第一个层面具有独特的贡献和价值,而对第二、三两个层面的认识则显得偏颇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尝试在语文课堂熔铸诗情,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思维力,而且学生随诗而咏,随咏而记,学起来不呆板,记起来不麻烦,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历史评论家,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精彩地评论了前代的人和事,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反映了他在历史评论方面的辉煌成就.他的史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比较法、历史主义方法和原始察终法.  相似文献   

12.
“势”范畴是由书画理论进入文学批评领域的。王夫之论“势”,强调“心神忍力”的修养和“缩万里于咫尺”的意境,他透过诗作评论展现出来的“势”理论,比前人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主张通过“忍”来取势,则是王夫之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方以智和王夫之的辩证思想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方认为事物是“相反相因”的,而王则认为事物是“相反相仇”,同时又是“相倚相济”的;二是方用“代明错行”来描述事物在时空中的转化,而王则从常变的关系上来强调事物的转化;三是方用∴图论述了“一”与“二”、“二”与“三”和“一”与“三”之间的关系,而王则重视“两”、“一”这对范畴之间的关系,但对“一”和“三”的关系则鲜有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对孔子"兴观群怨"说作出了富于新意的阐发,认为"兴"乃"兴观群怨"之重心所在,并由"兴"对情感精神的激发、对心灵品格的提升,提出"陶冶性情,别有风旨"的观点.考释"风旨",其真义在诗以丰富深厚的情感内容、温柔婉曲的艺术表达,动人情性、陶冶心灵,教育人,感化人.由"风旨"出发,王夫之特别推重"柔"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把个人的经历、思想和情感融入其《楚辞》的阐释过程,通过文意串讲,将"达屈子之情"与"写本人积郁"不断交织,挖掘语言文字背后深刻的意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宣泄社稷沦亡之痛,即"用达微言,蕴蓄己意"。其基本方式有三:或借描述原意暗渡陈仓,以己意置换屈意;或从原文类比联想,引而申之;或仿作《九昭》,代屈子立言,借以明志。  相似文献   

16.
王先谦的诗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弘扬三家《诗》,贬抑毛氏,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有“笙诗”声存诗逸、三家《诗》皆有古序和“美刺”。  相似文献   

17.
王僧孺是南朝宫体诗人,他的诗歌特色,古人谓其"丽逸"。据王氏诗作考察,其诗"丽逸"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在内容上,多用清新亮丽的景致来抒写忧愁的情感;二、在结构上,重视诗末抒情言志。此二者都能造成一种阅读受挫的诗歌张力。  相似文献   

18.
《沧浪诗话.诗辨》在段落安置上存在着“吟卷本”、“玉屑本”的区别。严羽生前并没有编定自己的诗论,“吟卷本”与“玉屑本”的不同是由于各自所依据手抄本的不同。不同版本编辑者对严羽诗论的熟悉程度是其版本接近原貌与否的关键。考察两版本编辑者的身份,可以看出“吟卷本”在《诗辨》的段落安置上更符合严羽诗论之原貌,且“吟卷本”从内在层次上看,也更能体现严羽诗禅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英语谚语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对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可以成为学习英语的绝好途径。英语谚语的欣赏和学习,可以从其表达手法、音步、韵式等方面进行,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汲取语言营养。英语谚语的诗歌性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师对于英语谚语的梳理分类,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常用谚语,提高写作、翻译能力,还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英语诗歌的入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