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显祖以在戏曲创作中肯定情感称于世,其卷帙浩繁的诗歌创作也同样蕴涵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但这两种学样式中的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其诗歌创作中的情感更为雅正和和理性,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理想与价值观,这一特征是他“生生之仁”的哲学思想与具有“言志“传统的诗歌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康海作为“前七子”之一,在当时文坛上有重要影响,其诗歌作为时代和作者个体的重要资料,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康海诗歌的情感取向是多面的,主要有关中情结的流露,有儒家情怀的抒写,有老庄思想的宣泄,有日常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诗歌内容正是康海自身生活、情感和性格的真实体现。因情命思、缘感而发、比物陈兴的风格正是康海诗歌创作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其主要特点。从内容上,诗人注重表现心灵中的自然,使自我情感融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从艺术上,诗人运用对时间的艺术处理,达到净化自我情感,升华为艺术情感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是鉴赏和诗歌作心灵的碰撞,是鉴赏通过诗歌中的“情意点”进入作品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作的情和意的关键。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激发是进一步鉴赏的心理动力,是进入高级审美状态的“起爆点”。鉴赏中的情感激发在本质上就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7.
诗歌与情感     
诗歌与情感紧密相关,没有情感便没有诗歌.诗歌抒情的方式,因诗人的气质、风格和诗歌的内容、题材的不同而不同.诗歌抒情大体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咏史、咏物而抒怀等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是20世纪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独树一帜,避免对个人生活的描述,强调情感的控制,显得冷峻客观,与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中"情感逃避"相吻合。这也是其诗歌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群玉的成长环境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构成了其创作情感的二重性.从心理学的层面上看,群玉诗是对屈、宋为代表的楚骚文化的心之向往和历史记忆;从现实层面上看,则又是唐末士子的末世心态的文化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古典诗歌,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胸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涵养与浸润作用。而这些美好的精神、情操、气节、情趣等正是当今中学生失落了的品格,因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肩负起提振青少年美好人格品质的重任,重视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当下中学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弱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相似文献   

11.
情感主义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表现方法和创作理念的表现。早在18世纪,情感主义诗论便由约翰·丹尼斯提出,后来得到休·布莱尔和威廉·琼斯等人的发展。它反对新古典主义文论,并受到自然主义泛神论的极大影响,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集中表现为审美主体与自然的“神性”的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的创作历来被归入艳科,但在其"侧艳"的表面风格下,却蕴含着凄怆悲凉的情感内涵.这样的情感基调,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特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诗人李琦的诗歌也许不是一些评论家热衷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诗已成为当代诗坛不可多得的重要诗歌力量。文章从探究李琦诗歌作品景物的自然意象选择出发,深入剖析了诗歌作品营造的温暖、自然、深厚的艺术特色及其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杜甫的诗歌从自然之情、亲朋之情、同情关心人民疾苦之情和忠君爱国之情去体会诗人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我们还愿一个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丛鑫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4-116
诞生在民族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晋察冀诗歌应时而生,生死存亡的呼唤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晋察冀诗歌放弃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而更多的抒写战时群体的生活感受。晋察冀诗歌以时代代言人的角色参与到战争的洪流中,其群体关怀的情感特征在中国新诗历程中显示出其特异的抒情个性,并以这一抒情个性和中国现代抒情诗传统融合进而强化了群体关怀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范凤翼诗歌中的情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朝任职期间,其诗歌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热情;在明末小人当道的黑暗政治中,范凤翼屡遭排挤,诗歌情感逐渐变得抑郁愤懑,渴望明时;归隐山林之后,范凤翼绝意仕途,诗歌中体现“散怀天地外”的豁达乐观;在明末战乱中,范凤翼又表达出对下层民众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兼有对个人颠沛流离生活的慨叹.范凤翼诗歌情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每一阶段,其诗歌情感取法古代相同经历的士大夫,体现出典型的士人风骨.从范凤翼诗歌情感的变化中,可以窥察出明末整个社会的矛盾,以及乱世中隐士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不同意把谢灵运山水诗形式结构割裂的原因,仅仅归结为玄言诗影响的传统说法,而认为主要根源于诗人自身存在的深沉情感结构的分裂。文化构成驳杂而又缺乏主导信念,使诗人找不到何处是自己的精神归宿,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山林都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就不得不在自己所描绘的山水之外,另发一通与山水不相干的议论,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他的山水诗形式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18.
清人刘熙载的《艺概》,虽然因以中国古代文论常用的诗话词话体裁来谈文论艺而显得似乎零散,但在另一方面,又须看到,此书“对于文学艺术(包括书法)的特点和规律,作了很有益的探索,书中精辟之论,所在多有。”也正由于《艺概》在谈文论艺时存在着既零散又精辟的特点,所以,本文不拟全面论述《艺概》,而仅对主要由《艺概》一书中《诗概》部分体现出来的刘熙载的诗歌思想略作探讨。本文认为:刘熙载在这部分中,围绕着诗歌是情感表现的艺术这一核心,论述了有关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规律,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曹丕虽然贵为天子,但他的个性十分敏感多情,经常感受到一种无端而来的生命忧伤,这使得他诗歌中的情感委婉缠绵,并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性质。尽管曹丕诗歌反映的社会内容较为单薄,但这种形而上的深情,已经触及了生命的本质,所以依然具有悠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7,(34)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心情,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走入诗歌、感悟诗歌,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成为教师现阶段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诗题,判断类型,初步了解诗人感情;二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把握诗人情感不无裨益;三是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再现,借助意象品味诗歌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四是情感字是关键,引导学生抓情感字品味诗歌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