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从当前国际格局、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发展状况和全球战略互动情况诸方面来看,中华民族有可能在新世纪复兴,而且,中华民族必须在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内涵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文化振兴以及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这就要求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建设先进的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围绕新世纪初我们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走向民族的复兴。历史雄辨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国道路,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才能在社会主义下走向富民强,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灿烂前景,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实践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在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得出一个历史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党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建党90年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阶段性发展的独特规律。未来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将进入科学发展、全面复兴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林家有 《历史教学》2005,1(8):15-19
中华民族到了19世纪中叶,遇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造成中国社会和民族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在1840年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振兴中华、复兴中国的办法,产生了强大的爱国主义潮流.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主义思想勃然大兴,爱国主义思潮形成,"救亡图存"成为振荡全中国的话语.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的复兴努力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标志中国的民族觉醒和复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他遗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朱书平 《华章》2007,(2):92
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应该认识到: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临新形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达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的价值统一,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之间价值同一性的人本维度。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中。中华民族文明水平提高的过程,是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历史影响过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实现是同步的,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而走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贯穿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进程中的精神线索与精神密码.从内在结构来看,以初心使命为精神起点、以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以政治品格为精神基石、以道德情操为精神旨趣,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的深厚积淀及其所转变成的实践力量,支撑其从精神的高度、信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到了19世纪中叶,遇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造成中国社会和民族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在1840年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振兴中华、复兴中国的办法,产生了强大的爱国主义潮流。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主义思想勃然大兴,爱国主义思潮形成,“救亡图存”成为振荡全中国的话语。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的复兴努力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标志中国的民族觉醒和复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他遗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理想所在、信念所存、价值所依。高等教育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力的前提条件,是增强科技创新力的战略选择,是凝聚文化向心力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社会服务力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智力、科技引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合力的有力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第一标尺和最高标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样性与现代性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从高等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维度出发,创新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资助制度和就业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协调一致,汇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必须把统筹兼顾贯彻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保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办出...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的环境,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美好目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能够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共识.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词作为农业文明所折射的国家观念和族体观念,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了文化辐射和政治凝聚的作用,具有华夏中心主义的深刻内容,涵盖了华夏文明特质的“中国情结”,也深深融入民间信仰和大众化领域,表达了民族伦理价值与国家主体结构相符合的普遍认同感。随着和平统一祖国的时代大潮的到来,又焕出民族再崛起的极大热情,本文以“中国情结”为基本视点,借助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理性成分的分析,强调中华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里程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本文主要论述五四青年学生怀着爱国情愫,立于运动的前沿,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张扬了反帝反封的彻底爱国精神,敏锐地迎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航向,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光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90年对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苦苦追求,90年对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探索奋斗,90年对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改革创新,不仅缔造了震古烁今的历史新纪元,而且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中国,才能领导和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受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与提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雷锋精神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道德支撑,既是助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又是推动中国全方位发展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世纪.文化的复兴需要文化大师、旗手,张岱年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张岱年先生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师"作用,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立志"、"争鸣"、"发现"、"发明",即立志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振兴,争鸣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前景,发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内涵,发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保障;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