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歌颂美的诗,是以友谊和爱情为题的诗。然而,154首十四行诗中,处处流露着诗人的悲观情调,死亡即消失、时间是割断生命的镰刀等主题被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早年创作的几首杂诗《情女怨》、《爱情的礼赞》、《乐曲杂咏》、《凤凰和斑鸠》,至今很少有人论及。莎士比亚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走上文坛的,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对他以后的戏剧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莎士比亚的几首杂诗与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也有着许多相似的情节母题,有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维纳斯与阿都尼》的构思习作和练笔提纲;在语言风格上也与他以后的作品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最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美国总统科学奖获得者C.R.劳有一句名言:“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帮助我们通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利用偶然性有时可以解决那些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请看以下事例:1.鉴别莎士比亚的新诗(C.R.劳称之为“一曲统计学的赞歌”)1985年,一位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从1775年以来就保存在图书馆的收藏中发现了写在纸片上的九节新诗,新诗只有429个字,没有记载谁是诗的作者,这首诗会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吗?两位统计学者THISTED和EFRON于1987年研究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是这首诗用词的风格与…  相似文献   

4.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是华兹华斯著名的爱情组诗 Lucy Poems 中的一首,She Walks In Beauty 则是拜伦的一首恋爱抒情诗,收在其诗集 Hebrew Songs 中。两位作者都是英国诗歌史上的著名诗人,这两首抒情诗也都短小精悍(都只有三小节,前者每节四行,后者每节六行)、脍炙人口,是两位作者的名篇。而且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早期(三十岁以前)的作品,只是后者(写于1814年)比前者晚十五年,而后者的作者(生于1788年)比前者的作者也要晚十八年。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的题材以爱情见长.其诗语言明快,意象丰富,内容深刻.本文以七言诗形式翻译她的"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这首诗,以使更多的读者赏析到艾米莉爱情诗的魅力.这首诗体现了艾米莉诗的特点并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剧意识.艾米莉的生活经历、社交圈子以及居住环境决定了她的创作风格,她的诗被认为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7.
真爱的诠释     
爱情,是一个美丽而又永恒的话题。可爱情对我来说又是那样的遥远而模糊。直到我读了这样两首诗——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才觉得那些听说过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和浪漫神奇的爱情,都如同一个个阳光下的泡泡,若用它们来诠释爱情,那将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呀!《致橡树》这首诗极力展示作者自己如何看待爱情、对待爱情、对待爱人,最后想象自己和爱人同甘共苦,以此赞美和歌颂伟大坚贞的爱情。整首诗是在诠释一种爱情,也是在指引人们追求这种爱情。这种爱,不受金钱、名利地位的诱惑,也不是仅仅为了无休止地向爱人奉献一切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崔传明  古春薇 《海外英语》2015,(4):64-65,67
在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有几篇却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四个世纪,始终没有引起莎学研究者的兴趣。它们是第46首、第47首、第113首和第114首,诗人通过这些诗篇描写了"眼·心"之间的争斗、和解、迷离及阿谀等关系。诗中以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深刻表达了爱情主题。该文通过解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了解爱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眼·心"之间的故事,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9.
在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中,有几篇却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四个世纪,始终没有引起莎学研究者的兴趣。它们是第46首、第47首、第113首和第114首,诗人通过这些诗篇描写了“眼?心”之间的争斗、和解、迷离及阿谀等关系。诗中以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深刻表达了爱情主题。该文通过解读这些诗的思想内容,了解爱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眼?心”之间的故事,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名作Sonnet 18被无数学者不断翻译成各种版本.迄今为止,这首诗已有十二个著名的中译本.本文以这首诗的三个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文的音韵、形式、意境,浅析英诗汉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长恨歌>以其主旨的不确定性和诗歌艺术的精湛千古流传.作者认为这首诗是一篇歌咏爱情的佳作,并从人物形象、抒情艺术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它.  相似文献   

12.
叶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诗人,<当你老了>是他的一首关于爱情的名诗.此诗是为诗人终生爱恋的茅德·冈写的,平凡而又富于韵律的诗句充满了诗人真挚而永恒的爱情.本文旨在通过这首诗探索叶芝不平凡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陶者》、《蚕妇》两首古诗,虽均系宋代作品,但并非出自一人之手(《陶者》作者梅尧臣,《蚕妇》作者张俞),然而这两首诗却绝似孪生,同多而异少。下面试加以分析。 (一)相同点 (1)主题相同两首诗都直接反映了低层劳动人民虽辛勤劳作,却享受不到劳动果实而生活贫困,剥削阶级不劳而获而坐享其成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是两首诗的共同主题。 (2)选材角度相同两首诗都选取了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生活场景,描述了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的生活疾苦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优秀外来文化宝库中陈列着三部《莎土比亚全集》。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其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朱生豪译莎“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替近百年来中国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实现了鲁迅“于中国有益,在中国留存”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国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除了他的诗人气质和他所具有的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国古典诗词修养以及挚爱莎土比亚这颗王冠上明珠的感情外,他和宋清如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凄婉的诗。他们之间催人泪下的爱情也是促使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第116首十四行诗”和艾米丽的“追忆”极其相似地表达了爱情至死不渝、恒久不变的主题,但两位诗人又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定义着“真爱”。莎士比亚认为爱是“两颗真心的结合”,爱情是浪漫的,世人应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而艾米丽认为“真爱就是你我的融合,相爱的人是融为一体的,其欢乐与悲伤共生共死”。此外,两诗从正反两个方面,引证了“爱”的真谛———拥有的要“珍惜”,失去的要“珍藏”。  相似文献   

17.
李白《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入蜀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险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年),从表面上看一首送别诗,但它和作者其他送别诗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邮),可以说自小对四…  相似文献   

18.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元代白朴根据它提供的简单情节敷演成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悲剧之一,影响甚广。但是,白居易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诗的“作者一方面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对自由婚姻加以劝阻;而在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中,对受迫害的天真少女又寄予同情。”霍松林著《白居易诗译析》说:“在客观上,这首诗是有暴露封建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20.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事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格调清新,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郅(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在留下的诗还有2806首。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0年(48岁)的深秋。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州行政长官)。白是先一年由江州司马晋升此职的。这时又接到穆宗的诏令,召回京城任职,异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情感的小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不同看法。一本小语辅导资料上说:“这首诗写作于长庆元、二年(公元821、822年),作者在长安时。”作者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