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石 《教学随笔》2016,(6):146-147
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相似文献   

4.
栗会 《华章》2007,(11):207
"会"的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处理的较为简单,造成留学生对其使用的缺失与回避.这篇文章结合语料尝试对"会"的义项进行分类,并结合语义重心与新信息的关系对"会"在句中的表达作用作了分析,最后对"会"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可以、会”通常被认为是一组表示可能的能愿动词,一般的语法书只将它们与其他组的能愿动词进行比较,如与表示“应该”的“应、应当、应该”,表示“必要”的“须、要、必须”,表示“愿望、意愿”的“愿意、肯、敢”等等比较,而没有在同组内部比较各成员之间的异同。通过对“能、可以、会”之间的比较,归纳出三者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异同,对于提高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语法学家虽然没有直接对"会"进行研究,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西方关于情态的语言学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会"的词性、其作助动词时的不同类型以及"会"与其他词类和助动词的区别等予以了研究,并将"会"所表示的情态分为: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和能愿情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敦煌变文中的助动词“能”穷尽性描写和历时比较,可见古代汉语也已产生的助动词“能”的基本意义在敦煌变文中继续使用并延续到现代汉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古代汉语所没有的表“某种用途”、“情理上许可”等意义已在敦煌变文中使用,而现代汉语助动词“能”表示“环境上许可”的义项尚未出现。敦煌变文中的助动词“能”不仅继承六朝以来形成的“助动词+vP+不”的反复问句式,而且具有了现代汉语反复问句结构的“~不~”式。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音乐中极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其以人声为音乐的主体,将感情与艺术巧妙的融合,借助声音的"情"、"声"、"形"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古代便有"声乐"一词,其虽然与现代"声乐"囊括内容稍有不同,但就"音韵情合、声鸣绕梁、形色双绝"的基础标准倒十分契合。对此,本文以探究声乐表演中"情"、"声"、"形"为重点,细致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会”与“能”是留学生极易用错的两个能愿动词。本文考察了留学生对这两个能愿动词的学习,主要对学习中出现的相关偏误进行了分类考察和分析,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最后提出促进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出现的词语"粉丝"、"玉米"争"作秀"等词汇来探讨挖掘汉语词义发展的规律,及这种旧词新义的词义演变现象的原因,同时涉及词义演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体标记词“了”时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基于HSK动态语料库讨论韩国留学生习得“了”所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助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而"能"、"可以"又是助动词的难点,留学生比较容易用错或混用。本文对留学生在学习这两个动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考察、整理,并归纳偏误类型,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从语义、句法限制、表达等层面分析了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的异同.文章认为,二者在语义上有交叉又有侧重,前者重在表“显而易见”语气,后者重在表“情况唯一”的语气,二者表“显而易见”语气的来源也不同.二者句法上的差别在于,“嘛”可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与语气副词的结合面宽、可与能愿动词共现,“呗”则没有上述用法;功能上的差别在于前者重在说理,后者重在道情.  相似文献   

15.
杨惠栋 《文教资料》2009,(20):31-32
<左传>中表"告诉"这一含义的词有三个:"告"、"谓"、"语",本文对<左传>中含"告"、"谓"、"语"的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在总结出各自所有义项的同时,辨析三者在表"告诉"这一义项时用法的不同,即"谓"不能接双宾语结构,如果动词后面紧跟告诉的具体内容时,"告"和"语"又有差别,"告"后面只能接内容概要,而"语"要通过介词"以"引出内容概要.  相似文献   

16.
朱莉 《现代语文》2009,(6):98-100
作为高频助词, "哩"和"吤"在双峰方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普通话里的助词"了"相对应.本文将对二者的分工与合作进行阐述,并归纳出"哩""吤"之间的异同以及二者与"了"之问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也谈汉语新词的英译——以“老赖”与“艳照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新词新译不断出现,"老赖"和"艳照门"成为近期热点,为力求翻译的准确性.从新词翻译的原则性出发,分别使用"对应法"和"类回译法"探讨这两个词的翻译,最终确认."老赖"和"艳照门"的英译分别为deadbeat和Photogate.  相似文献   

18.
"通假"与"同源"是我国文字发展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两种现象有同有异,有本质区别。通假义与同源义亦有本质区别。但是《汉语大字典》对这两种意义却一律用"通"词条来概括,似有不妥。工具书的目的是向使用者展示字(词)的储存义(理性意义),及其意义发展的脉络。因此,对于具有本质区别的通假义与同源义应区别待之。拟对《汉语大字典》中"通"用法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9.
徐冶琼 《现代语文》2009,(6):120-122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混淆表示愿望、意志的"要"和作为能愿动词的"想".二者的差异在于:句法上, "要"和"想"与其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构成述宾结构,且"要"具有肯定和否定不对称的现象.语义上,二者都具有表"欲"的语义特征,但"要"具有定量性和动态性,而"想"具有非定量性和静态性.语用上,一般下级对上级用"想",上级对下级用"要": "想"有商量、征询意见的意味, "要"则侧重表达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深入分析能愿动词"能"和"可以"的义项类别,讨论"能"与"可以"能够相互转换和不能够相互转换的条件,并对二者的表达功能和使用的语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