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旭靓 《文教资料》2012,(8):148-149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社会转型期下的大学生面临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了他们人生观的迷茫和浮躁。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常必要的。文化、素养和理想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古代的理想社会思想为和谐社会提供了许多好的素材,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理想社会的升华并具有新的不可比拟的时代和理论内容。与大同在字面意义上有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述古今中外无数人为了追求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以及对理想社会基本模式和特征的理性认识,阐明中国确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理论上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是中国探求理想社会一个新的罩稃碑。  相似文献   

4.
人类和谐社会理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多样化进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的创新.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外古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在探究有关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渊源的同时,通过对古代思想家的和谐社会思想的总结归纳,为现今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类对文化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文化的非凡意义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文化建设的冲锋号。文化自觉对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教  相似文献   

6.
王田葵、何红斌<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一书,著者不仅已将舜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来考察,而且还尝试性的初步建构了舜文化这一独立文化形态的学术体系,而且这一独立的学术体系的建构是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自觉既蕴涵了舜帝自身文化内在的人性自觉,也涵括了著者研究心路历程的人性自觉.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观,是一种富有深刻意蕴的文化理论。以文化自觉为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自觉把握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导向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彰显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时代性,积极传承并创新优秀的党建文化;自觉体现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包容性,合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一书引领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角,注重研究方法,秉承实践精神,注重现实关怀,采用跨学科以及“语境化”的研究方法,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坚持构建与批判并举,从多维视角对大众文化与传播问题予以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自觉,是当前课程文化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厘定、深化。课程文化自觉,不是课程理论的自觉,而是人的自觉、人生的自觉。课程文化自觉,包括三个方面:师生的生命自觉、师生的人文自觉以及师生的性向自觉。师生要完整实现课程文化自觉,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基于专注与统一,增强课程文化自觉的内力;既要旁通又要贯通,搭建课程文化自觉的通衢;圆成慧力,是课程文化自觉的鹄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需要开辟和践行文化范式。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人是文化的人,教育和教育研究应该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教育研究的文化范式的应用需要文化自觉;需要辨证融通。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应当具有历史使命感,为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努力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和谐”一词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发展。文化的价值则体现在社会理想、政治结构和经济体制中,通过人们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和谐文化的提出表明文化问题工具化的新趋势,它预示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和谐文化的价值,即经济、社会、政治、道德和精神利益的共享及合理的分配的方式;换言之,追求共同幸福的目的,是人类解放的主要条件。没有一次同进步有关的人类活动会脱离和谐文化而实现。那么,应该采用新的广义的定义,即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然或自然物进行转化的人类全部活动的总和。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界说。说到底,“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与中国文化土壤相脱离是中国当代教育学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以文化自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当代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为中国教育学的独立找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基础在中国文化,中国教育学的建构依赖于中国教育学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需要开辟和践行文化范式.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人是文化的人,教育和教育研究应该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教育研究的文化范式的应用需要文化自觉;需要辨证融通.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应当具有历史使命感,为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努力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的高度发展促使虚拟空间演进为社会文化空间,集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为一体。当前,由于网络文化自觉程度不足,网络行为主体在文化选择中出现方向性误判、在政治参与中出现混乱、在意见陈述中出现非理性表达、在群体行为中出现破坏性倾向。基于网络文化自觉建构网络行为规范,体现了网络行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理性反思,也反映出了虚拟社会对网络文明的内在追求,有利于推动虚拟社会形成和谐有序的良好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15.
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平衡,是冯至用诗人的眼光进行小说创作的重要关注点。作者以中西融通的视野,在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用形象的小说文笔对心中久巳向往的理想和谐社会进行了畅想。其内涵表现为教化兴邦、高尚的人格、纯净的人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回眸近代以来国人在文化问题上的心灵轨迹,可以大体上做出如下刻画:由于现代性的刺激,国人实现了由文化自在到文化自觉的转变。但是现代性维度使文化自觉沿着自否性的路径展开,使国人陷入了文化自卑。后现代维度的确立,为文化自觉实现由文化自卑向文化自信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在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文化自卑的另一个极端即文化自负,防止由"西方中心论"跳到"东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7.
读喻大翔的《用生命拥抱化——中华20世纪学散的化精神》(人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一看是研究散的,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会不会还是这一套呢?打开书,我们就完全被严密的体系建构和逻辑论证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之后,觉得长期以来散尤其是学散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环境下,当代人更容易被媒介所制造的“虚性世界”左右,人们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了解,更多地依仗传媒的介绍。而大众传媒在对这一“虚性世界”构成中,对于假相负有责任。“文化自觉”首先应从传媒做起。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文化危机”的提出,是在当前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对社会文化忧患的一种教育呼应。而“教师文化自觉”的提出,则不仅是对教学文化危机的应对,更是对教学文化使命的揭示。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教师对教学文化活动中自身文化存在状态和文化生存方式的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追求和文化实践。它不仅是对教学文化危机的拯救,更是教学文化的本性复归。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论》揭示了文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总结和梳理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演化趋势,明确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且已经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