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失了首创一项新技术的机会,却让他从此有了一股子犟劲儿,让他"想到就要去做"。他淡泊名利,执着于科学研究。曾随"蛟龙号"在太平洋上纵横驰骋的他,又会觅得怎样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我既不老,也不外,为啥叫我‘老外’?" "80后"的他当然一点儿也不老,笑容迷人的他更像个阳光大男孩;他操着一口"异乎寻常"标准的普通话;他一心为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国本土的均衡教育资源平台,做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梦".要不是他那金发碧眼高鼻梁的面庞,按他的逻辑,的确不应该叫他"老外".  相似文献   

3.
正家住美国新墨西哥州陶城市的约翰原本是个完全正常的人,但连续几个季度了,每天深夜里,他都必须睡在公园的椅子上,每个白天,他都不得不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闲逛,而他的妻子则负责带给他食物和饮料。他怎么过上了这种生活?因为约翰无论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耳边都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嗡嗡"、"隆隆"、"辘辘"的莫名噪音,只有城市中心广场和那个公园才能让他摆脱这种噪音对他的烦扰。全球低频噪音风波这种噪音不只让约翰一个人变成了"怪人",在他的城市,还有很多人深受这种所谓"低频噪音"的  相似文献   

4.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07,(11):31-31
视察监狱史密斯被选为州长后,首次去监狱视察。看了牢房之后,看守长请他对犯人讲话。他从没对犯人讲过话,因此很窘迫。他说:"公民们!"这时他想起一个人做了犯人,就不再是公民了。他更窘迫了,连忙改口说:"罪犯们!"这样也不妥,于是他又改口说:"不管怎样,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在这里,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5.
正菊之悠然苍翠的南山下,清澈的溪水边,几间茅屋就是他的家。他本立于庙堂之上,却看穿了政治的黑暗,毅然辞官,远离官场,来到青山绿水间。他本是书生一名,却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荒凉景象也没有令他放弃。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路两旁草木狭长叶子上的露珠打湿了他的衣服,他也只想着"但使愿无违"。  相似文献   

6.
他叫杨官运,也许他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时,就寓意着他长大后能够仕途通达,光宗耀祖。可是杨官运并没有按照父母设计的人生愿景去打拼,他却另辟蹊径,1999年创建了陕西省旬阳县恒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他不关注自己的"官运",却关注起"民运"和"国运"。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12,(20):20-21
不得不说张首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天才"——初中还没毕业,就赶上恢复高考,父亲拿给他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读了一个暑假,"试了一下",他就考上了。跟比自己大几岁的高中朋友聊了几句,他得出一个结论:"高中生懂的东西太简单了。"在15岁那年,他"心安理得"地走进了复旦大学的课堂。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快,这位笑称不是"类似少年班温室里成长出来  相似文献   

8.
鲍海波  付鹏 《今日科苑》2008,(11):31-32
20世纪1952年初,已辍学3年的他,又重新回到了自幼钟爱的课堂,那年他16岁。25年后,他主持"我国褐飞虱迁飞规律及预测预报"课题研究,成果丰硕,1986年5月15日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前的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忧国忧民,依然奋战在"虫口夺粮"的第一线。他,就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程遐年教授。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银行的计算机突然确认一个叫布朗的人死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布朗却还活着,于是,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开始,他的支票上盖着"死亡停用"的章并被退了回来.接着,社会保险部门拒绝发给他退休金,因为他已经"死了".最后,医疗保险部门也拒绝偿付他"死后"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中国多项科普事业的开创者,他是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设立60余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75岁的他至今仍默默耕耘,写下了他科普人生光辉的30年。他第一个率领他的团队将"科学中心"理念践行于中国,他第一个发起在全国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他就是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教授一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普达人。2014年4月9日,李象益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为我们讲述了他的30年科普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放假回家,他就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敲键盘、做东西,很少见他看书做作业。"这对于一名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有些"不务正业"。然而,李熠东的这个习惯却得到了父亲的理解与支持。"从小学有了第一台电脑开始,他的业余时间就花在了各种电子零件、计算机书籍上,每个周末都是他的专属兴趣日。"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李熠东鲜明的个人标签,正因如此,小小年纪的他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无阻:在"百度知道"  相似文献   

12.
王宝贵,开滦钱家营矿的一名普通机电维修工,他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了矿区有名的"发明家".能成为"发明家"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工友们的生命安全,为了每天让工友们安全回家,他练就了一双寻找安全隐患的"火眼金睛",和一套"手到病除"革新技能.  相似文献   

13.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酷酷新品show     
智能儿童机器人"他"个子不高,浑身缠满了电线;"他"貌不惊人,身价却高达1100万美元——"他"就是欧洲新近研发的智能"儿童机器人"iCub。iCub身高104厘米,头、手和胳膊可自如活动。其手指中藏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刷刷姐姐:土豆,你今天看见"麻杆儿"了吗? 土豆哥哥:麻杆儿?麻杆儿是谁呀,我不认识. 刷刷姐姐:他是三班的小路呀!因为长得瘦瘦的,所以大家都叫他"麻杆". 土豆哥哥:这么叫人家多不好呀! "麻杆儿",真名叫李小路,一米七的个子,体重只有35千克,于是他得到两个外号--"麻杆""排骨队长",而"肇事者"就是他的同学汪洋!汪洋特别喜欢给老师和同学起外号:校长肚子大,他称之为"移动啤酒桶";数学老师近视比较严重,眼镜上一圈圈的,他称之为"酒瓶底";女生小丽稍微有点胖,这一天穿了条裙子,中间系腰带,他便大喊"葫芦娃",害得小丽从此再不敢穿裙子了.  相似文献   

16.
康庄大道     
正他常听人说:"大城市就是不一样,每条路都是康庄大道。"对于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孩而言,他的眼里装满了田园生活的舒适、一家人的温暖以及自己的"小世界"。他不想离开,但又想改变现状,因为眼前的一切都是父母的血汗换来的,他不能辜负他们。他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都非常优异。他的父母从不像别的父母一样天天将"考大学"挂在嘴上,但他  相似文献   

17.
他曾经留学美国,怀着报效祖国的激情与梦想毅然回国创业;他历经执着与艰辛,发明了以单面焊直接焊接漆包线的新技术,解决了各种带小线圈的电子元器件向越来越小型、微型方向发展和功能集成制造的技术难题;他率先提出了"脱漆焊"和"显微焊接"的概念和理论,促进了焊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他的发明专利"可直接焊接漆包线的点焊机"因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荣获第十一届(2009年)中国专利金奖;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广州微点焊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仕桐先生。  相似文献   

18.
正他姓颜,是学生眼中可爱的"颜色老师";他看起来很严厉,其实待学生如家人一般;他是一名老师,更是一个引领学生走入科技创新世界的大哥哥。他就是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科技辅导员颜志明。在科技课堂内外,他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攻克一个个创新难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指导的学生论文"讨厌的苍蝇为什么老是搓脚"、"双黄蛋能孵出双胞胎小鸡吗"、"洪蓝中心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等横空出世,其中"有关溧水县城夜宵摊点与环境污染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洪蓝中心小学学生视力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有一位科学"怪人",他的行为非常怪异,甚至令人难以想象——他曾经和一群疯狗生活在一起。他是谁?他就是为科学事业而疯狂、被世人称为"微生物之父"的路易斯·巴斯德。19世纪80年代,狂犬病是不治之症,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巴斯德为了研究狂犬疫苗,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与一群疯狗"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20.
王璐 《今日科苑》2014,(7):72-73
海明威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的小说以他传奇的经历为背景刻画出了一个个悲剧主人公。本文从"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