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鸽副粘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方法测试了从河南(HN9801)、陕西(XN9906)鸽副粘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结果,HN9801,XN9906分离毒株对1日龄SPF雏鸡的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1.2,0.9,对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0.7、05,分离毒株对8周龄左右鸽有很强的致病性.免疫保护实验表明两株鸽分离株间有较好的交叉保护性,这为进一步防制该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与HI试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病毒回归试验确认为鹅副粘病毒,并命名为WF00G株,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44.8h、1.81和2.32,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3.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鹅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与HI试验、血清中和接种鸡胚试验、病毒回归试验确认为鹅副粘病毒 ,并命名为WF0 0 G株。参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 ,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 (MDT)、1日龄鸡脑接种致病指数 (ICPI)和 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 (IVPI)分别为 4 4 8h、1 81和 2 32 ,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 (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 ,属强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安阳某种鸽场饲养美国王鸽陆续出现死亡,为查清病因,我们用病死鸽进行细菌培养呈阴性,取脾脏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到新城疫病毒,对病毒的部分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SPF鸡胚及SPF鸡山东家禽研究所提供,鸽由某鸽场提供。NDV、EDS-76病毒,禽流感病毒(AIVH9亚型)PMV-2血清均由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提供。1.2 病料处理取脾脏加适量灭菌PBS剪碎后用玻璃研磨器研磨,4℃8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经220nm针头滤器滤过后,即成脾悬液。1.3 鸡胚接种接种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途径0.2ml/枚)收集尿囊液进行HA和HI试验。  相似文献   

5.
用鸭源WF01D株新城疫病毒接种对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D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1716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71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1D与国内外其他NDV HN基因的同源性为81.2%-95.0%,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4.3%,说明WF01D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NL/96株的同源性为93.8%和95.0%,说明WF01D与Taiwan95株和NL/96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禽腺病毒4型(FAd V-4)分离株在口服、滴鼻点眼和肌注三种感染途径下对7~35日龄鸡的致病性,并分析该分离株与其他参考毒株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创新点:用原代鸡胚肾细胞(CEK)成功培养了FAd V-4分离株。发现除了常用的口服和肌注途径,FAd V-4也可通过滴鼻点眼接种途径感染7、21和35日龄鸡。肌注方法最为敏感,导致感染鸡100%死亡;35日龄鸡较7和21日龄鸡表现出更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方法:通过口服、滴鼻点眼和肌注三种途径将FAd V-4分离株的CEK细胞培养物接种7~35日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排毒检测、病理解剖、免疫组化和组织中毒载量测定来判断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病毒在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感染存活鸡的血清中和抗体。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FAd V-4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差异。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的FAd V-4分离株SD1511可以在CEK细胞上适应,并可以通过口服、滴鼻点眼和肌注三种感染途径引起7~35日龄的SPF鸡50%~100%的死亡,其中肌注最为敏感,死亡率达100%。感染鸡持续排毒至感染后的40天,产生具有明显中和作用的中和抗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SD1511基因组与最近国内分离的FAd V-4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与国外的分离株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沱江内江段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沱江内江段地区冬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目27科56种;其中留鸟27种(占48.2%),冬候鸟17种(占30.4%),夏候鸟4种(占7.1%),旅鸟8种(占14.3%);区系分析显示,共有东洋界鸟类11种(占19.6%),古北界鸟类26种(占46.4%),广布种鸟类19种(占34%);多样性分析得出沱江内江段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4条调查样线区域分别为:1.26,1.29,1.29,1.22,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2.53;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79,0.80,0.80,0.79.优势种为白鹊鸽(P=0.15),白颊噪鹛(P=0.10813).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对南阳市5县2009年夏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从病样中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物经单孢分离纯化后根据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并根据形态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采集的80份穗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105株镰刀菌,接种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南阳市玉米穗腐病的镰刀菌至少有4种: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串珠赤霉菌Gibberella monoliform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及玉蜀黍赤霉菌G.zeae.南阳市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以层出镰刀菌为优势种,串珠赤霉菌为次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选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BamHI基因文库中LDNA片段,制成DIG—标记的MDV核酸探针,分别对1型MDV强毒株(BJ-1株)和弱毒株(Md11/75c株)感染材料的核酸进行dotblot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均有阳性呈色反应;而对MDV血清2型(SB-1株)、3型(Fe126株)及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LLV)感染细胞的核酸,作上述同样检测,则均未见任何颜色显现。  相似文献   

10.
用鸡源新城疫病毒凤阳分离株WF00C对9~10 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0C病毒的F基因,获得了1条1.7kb的特异性条带.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782bp,含有1个1662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54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0C株与国内外其他NDV F基因的同源性为84.8%~97.5%,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7.1%,说明WF00C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J株的同源性为94.1%和97.5%,说明WF00C与Taiwan95株和J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Arg-Arg-Gln-Lys -Arg-Phe117, 表明为NDV的强毒株.蛋白疏水性和抗原性分析表明与标准强毒株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将柔嫩艾美尔球虫凤阳株通过鸡体传代筛选早熟株,传5代后,接种鸡只,观察早熟株的致病性.选择30只15日龄健康无球虫感染鸡随机分成3组(n=1 0)(Ⅰ、Ⅱ、Ⅲ组),Ⅰ、Ⅱ组分别口服接种等量(1×105个/只)经5代选育的早熟株和亲本株孢子化卵囊,Ⅲ组为不接种空白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成活率、饲料转化率、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病变指数等指标判断早熟株与亲本株致病性差异,以及与不感染对照组的差别来衡量选育结果.结果表明早熟株与亲本株、早熟株与对照组的成活率、饲料转化率、每克粪便中卵囊数、病变指数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了早熟株的致病性没有明显的降低,可能是选育代数过少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离和鉴定牛蛙(Rana catesbeiana)养殖环境的致病微生物,并筛选相关的抗菌药物,采用稀释涂布法从牛蛙养殖场的废水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W6,并通过革兰氏染色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进行菌株鉴定,随后对该菌进行药敏性分析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基本一致;16SrRN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行分析显示,W6菌株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同源性大于99%,且为同一进化分支.同时,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仅对呋喃唑酮(痢特灵)、头孢他定高度敏感.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实验表明,乌梅、五味子、艾叶、黄芩等中草药水提取物对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致病性分析表明,该菌对牛蛙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APDT)用于儿童免疫的安全性。方法:2002~2005年在新乡市红旗区预防接种门诊将3200名3个月至2岁儿童分成2组,其中1600名接种APDT,1600名接种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WPDT),观察局部与全身反应。结果:接种APDT和WPDT者,基础免疫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79%、7.90%,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90%、7.83%;加强免疫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19.00%,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9%、16.13%。以上反应发生率均为WPDT组高于AP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针次增加,接种副反应率有增加趋势。结论:APDT较WPDT接种副反应发生率低,用于儿童免疫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Randic分子连接性拓扑指数的基础上,将Randic的δi修改为原子结构特征参数δi':并在邻接矩阵基础上建构连接性指数mH,其具有优异的结构选择性。用^0H、^1H分别与20种金属卤化物、7种碱土金属卤化物、27种S区金属卤化物的晶格能(U)相关联,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0、0.9997、0.9923。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拓扑指数mQ.用其0,1阶(0Q,1Q)指数,与13种无机氢化物的pKa1值关联,拟合成2个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与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8和0.9961。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1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API鉴定和ATB药敏板条及纸片扩散法对2011年临床分离1127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127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6.8%,革兰阳性菌占23.2%。革兰阴性菌中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45.7%(395/865)、肺炎克雷伯菌10.6%(92/865)和铜绿假单胞菌9.0%(78/865);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屎肠球菌27.1%(71/262)、金黄色葡萄球菌24.8%(65/262)和表皮葡萄球菌16.0%(42/26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9.2%(15/78)和32.8%(23/70);MRSA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的32.3%(21/65)和83.3%(40/48)。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鸽I型副粘病毒(PPMV-I)JS株的尿囊液毒,经10倍连续稀释后分别接种鸡成纤维细胞和非免疫鸡胚,测定其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和鸡胚半数感染(EID50)。结果显示,JS株TCID50为10^-9.33/0.1mL,EID50为10^-9.375/0.1mL,表明JS株病毒对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易感性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鼻腔非翟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在59例原发于鼻腔NHL IE期患者中,化疗+放疗33例。放疗+化疗8例,单纯化疗10例,单纯放疗8例,化疗方案为CHOP。结果: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42.0%和38.5%,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3943),但生存曲线显示,放化组优于其他组。临床分期显示,IE局限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4.2%、67.7%和62.0%,IE超腔组患者为50.0%、14.3%和14.3%,差异有显著性(P=0.0012)。首程化疗≥3个周期24例,首程放疗≥40G,16例,完全缓懈率(CR率)分别为25.0%和75.0%,差异无显著性(P=0.002)。首程化疗2,3~4,5~6个周期的CR率分别为10.5%、25.0%和25.0%,差异无显著性(P=0.48),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均以化放组为高(39.4%,15.2%),但差异无显著性(P=0.202,P=0.693)。结论:Ⅰ期鼻腔NHL患者首选放疗,以尽早达到局部控制.再根据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或国际预后指数(IPI)酌情给予更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兰州百合种植地采集百合枯萎病株,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切花百合枯萎病株中分离纯化得到7株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确定5株为尖孢镰刀菌,1株为茄类镰刀菌,1株为三线镰刀菌;将病原菌回接到百合组培幼苗中,发现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都对百合幼苗具有致病性,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为首次发现的百合致病镰刀菌。以上分离确定了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至2005年新生营养状况.为指导高职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至2005年新生为研究对象.对6年间新生身高、体重和2000与2005两年体重指数为指标。采用《营养与膳食》体质指数(BMI)标准,对正常体重、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等4种营养状态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新生平均身高和体重都有增加,经统计学处理,身高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2005年新生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栓出率与2000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1;女生超重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肥胖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女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体格全面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