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并会运用公制体积单位;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含义并会运用。 2.使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训练。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放映幻灯片)  相似文献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40页-43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 能说出谁的体积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是推导一切几何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这一单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等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开始还看不懂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应借助于实物加强直观演示及实际操作,先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再把实物与图  相似文献   

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发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二单元的“长万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主要包括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等内容。体积对小学生来说比较生疏,从二维空间(面)向三维空间(体)扩展,这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一切几何形体的基础。故本节内容既重要,又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直观——表象——抽象,形成清晰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具体操作,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先获取丰富的感知,再对照实物圈或联想有关物体,建立起正确的表象,…  相似文献   

7.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由此可见,“表象”在儿童的认知活动和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借助实物直观、图像直观和语言启迪获得有关形体及特征认识的表象,并逐步抽象、概括出有关概念,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8.
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为克服重计算、轻概念的倾向,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本节教学,我们采用了如下做法:一、调查、试探,摸清底细。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为摸清学生在这次飞跃中有哪些困难,课前,我们拿块砖问学生:这是什么形体?他们有的说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一册第89—93.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的概念.2.认识体积的计量单位.3.学会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出示木块(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提问: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要求学生口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1立方米的正方体,它的边长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摸”出来。教师分别出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先向学生说明: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让每位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并与同位互相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哪几个面的总面积。(2)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的表面“划”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六个长方体透视图,指定3名学生分别划斜线表示出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同时,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画有长方体透视…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小节,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它是第二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小节教材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教学因素:基础知识方面,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空间观念方面,建立长(正)方体的表象;逻辑思维方面,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建立“观念”与认识“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1.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能说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谁能用手势分别比划一下1cm3、1dm2、1m3的物体大约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创新等能力,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丛丽莉 《山东教育》2012,(Z4):75-77
一、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它是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计算其他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因为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立体图形,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的重要基础知识。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本章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教学;(2)计算表面积未给出“公式”,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3)突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直观“形式”推导,由正方体的特征引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最后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4)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章四十八道  相似文献   

19.
“长方体和正方体”属空间与图形部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关于立体图形的最基础知识,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概念。不可否认,计算教学是第一,二学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切忌将计算作为本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内容中的例题与习题都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引导观察,启发联想,以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